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纵观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浙江乡村正在经历从城镇化向乡村振兴转变的重大历史变革,耕读文化成为影响乡村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文化因子,同时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提升提出明确诉求。研究认为,从系统理论视角,探讨素质教育、课堂革命和终身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引领价值;从结构功能理论角度,解释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手段与方式、评估结果等结构要素及功能;从评估理论维度,阐释系统的评估实施机制、评估监控机制和评估保障机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如何有效促进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作用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中小学生  运动技能  评估系统  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b)-0185-02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1]”学校体育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乡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不能遏制或不能有所提升,那么乡村学校教育文化发展即乡村振兴内涵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浙江乡村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需要加强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掌握,而制定有保障、有措施的运动技能评估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重点指出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建设健康环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政策提出的健康内涵是全面的、全民的健康,同时也是动态的、发展的健康。乡村中小学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群体,而这个群体健康水平提升除了遗传、卫生、自然环境等影响因素之外,运动技能掌握、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是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制定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标准,研究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理论基础对提高中小学生运动技能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重点关注乡村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研究对促进中小学生运动技能提高以及体育素养提升作用,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对浙江乡村学校体育文化的内在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对浙江乡村学校体育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十九大报告重点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2]。”这充分体现出优先发展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也对发展学校体育文化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重点关注乡村学校体育文化重要载体即运动技能学习。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载体,浙江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也离不开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与传承。
  浙江“耕读文化”传承与发扬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途径,对乡村学校体育文化发展起着引领与辐射作用。浙江耕读文化是中华耕读文化的一个地域分支,凸显出“耕为本务”“读可荣身”等价值观念,因其特殊外部环境和文化传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浙江耕读文化[3]。“以耕养读、以读促耕”等价值观念是新时代耕读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也鲜明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乡风文明”的要求。浙江独特的耕读文化影响是全方面的、多维度的,不仅对乡村经济发展有着引领价值,还对教育文化以及学校体育文化发展产生重要辐射作用。
  2  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对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诉求
  运动技能学习是主体人通过身体不断习得技术动作的过程。主体本身是决定运动技能掌握的内因,技术动作知识的传授者(包括体育教师)是重要外因。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为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四个阶段,按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看,模仿能力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贯穿技术动作习得和运动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只是每个阶段所占比重不同而已。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被模仿的对象就是体育教师。衡量体育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内容就涉及到其核心素养问题,因为它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那么,重点探讨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以及其对运动技能形成的作用机制尤为重要。
  浙江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是衡量其专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 由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构成[4]。专业理念与师德是反映体育教师重要的价值导向,决定着体育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在体育教学互动过程中它就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理念与态度。专业知识是衡量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知识、体育学科知识、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等部分,这些知识构成着学生技术动作学习以及运动技能的形成。专业能力不仅涉及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还包括教育教学评价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要素无不关系着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学生学习运动技能需要不断增强身体感知能力,不断在实践过程中留下深刻记忆,进而加快运动技能自动化发展进程。
  3  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理论阐释
  3.1 系统理论:引领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理念导向
  系统理论的核心是整体观,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具有重要的理念导向作用。系统是指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的系统理论,重点分析教育理念的整体统摄与规划地位,一方面描述“素质教育”历史方位对该系统发展定位价值,另一方面还提出“课堂革命”的历史命题对系统的促动力,以及“终身学习”理念对系统实现落脚点的追溯。此外,系统还具有关联性,素质教育、课堂革命和终身学习三個理念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素质教育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实现,而课堂革命这一命题的提出恰好就是素质教育的改革动力,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促使学生培养与提高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三者相辅相成,具有相互关联的明显特征。   3.2 结构功能理论:解析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结构要素
  结构功能理论追求的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把社会整体一致性以及整个社会系统的均衡与和谐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有学者认为,结构功能理论是将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研究,把构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以其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相应的功能。结构功能理论是以有机整体作为出发点,重点剖析其结构要素,以及要素合力发挥功能价值。
  结构功能理论对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构建有着重要启示作用,在解析系统各结构要素的基础上,重点挖掘系统要素的功能。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结构要素具体涉及评估目标、评估内容、评估手段与方式、评估结果等部分。评估目标主要有体育项目优势共享、体育素养养成、全面与个性发展共进三个阶梯式分目标,首先评估不同体育项目之间是否有共享渠道,实现不同项目之间的正迁移作用;其次,是否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运动技能的学习不仅是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手段,还应对体育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最后,在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是否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共进与同步。评估内容重点评估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特长两个方面。评估的方式与手段就是制定乡村中小学运动技能评价标准。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各结构要素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形成开放式循环路线,最大发挥各要素的功能。
  3.3 评估理论:监控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运行机制
  评估理论主要围绕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运行机制而展开,重点对系统运行机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价值判断过程。评估理论的运用要基于系统理论和结构功能理论分析的前提下进行,只有树立系统观和整体观的思路,具体解析系统的结构要素,解释要素功能与贡献,才能正确客观对系统进行价值判断与估量。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的运行机制是整体系统的关键环节,关系着评估效果与评估目标的达成度。它具体囊括评估实施机制、评估监控机制和评估保障机制,其中评估实施机制由学校申请达标标准、委员会审核与认定和委员会授予牌匾三个流程要素构成,三者之间具有很强的时序性。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城乡二元化结构问题突出、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背景而提出的,具有前瞻性与辐射性。当前浙江乡村正在经历从城镇化向乡村振兴的转变重大历史变革,如何统筹乡村经济与传统文化间发展,如何协调耕读文化与中小学校体育文化的关系需要密切关注。从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和评估理论阐释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揭示教育理念导向,解析系统结构要素,评估运动机制。这些理论研究都只是推进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实践研究的前提与条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导下,如何有效促进浙江乡村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评估系统对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作用还需要继续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王继帅.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浙江农村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5):245-246.
  [2] 冯契.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3] 王继帅.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0.
  [4] 劉润忠.试析结构功能主义及其社会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5(5):5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