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经营出路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传统小规模农户存在经营方式分散、信息获取不对称、技术支持缺乏、经营成本高、风险大、合作化程度低等困境。造成小农户经营困境,一方面在于政府的“缺位”以及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是小农户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获取销售渠道不多、市场信息不畅。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成为迫切的现实需要。积极为小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并发展成新型经营主体,多措并举,为小农户的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关键词:小农户;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出路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常态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与政策研究”(15BJY092);通讯作者:徐辉
  中图分类号:F323.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0日
   一、引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特别强调“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在今后长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基本现状。据统计,我国土地经营规模在10亩以下的农户有2.1亿户,占农业经营户的98.1%,且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70%以上。那么,如何对待小规模农户,小农户如何在传统经营方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受到各界关注。因此,深入研究小农户经营的现状和困境,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未来发展新出路,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江汉平原小农户生产经营主要问题调查
   近年来,随着“三权分置”政策的推行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我国农业规模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受制于基本国情,分散化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格局总体上并没有太大变化。经营规模小、耕地细碎化依旧是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对江汉平原小农户2018年5月至7月的实地调查,分析小农户的经营现状。
   (一)样本农户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文化程度上看,被调研农户中,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为71%,初中占29%。被访者的教育程度多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从农户年龄层次上看,被访者年龄主要在50岁以上,从事农业劳动的大部分为中老年。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妇女和老人成为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二)小农户农业收入影响因素
   1、农产品销售方式。调查结果显示,直接到市场销售是小农户主要销售方式,占有效样本37%。其次是卖给当地收购商,占20%。直接卖给超市与卖给加工企业的均占1%。另外,仍有41%的农户生产农产品用于“自給自足”,说明农民从农产品销售中获取的收入依然有限。农户选择将农产品销往市场或周边地区的销售方式,较为灵活,同时能够避免中间商盘剥,使农户获得切实利益。但农户依靠自身力量销售农产品,难成规模,会出现销量不稳定的状况。农户将农产品卖给收购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2、农业技术培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江汉平原小农户的日常农业经营技术主要由农户购买农药的商家提供指导,占样本农户的43%。其次是乡镇农技人员,占32%,之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占26%,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日常经营提供指导的比例仅占1%。这一结果说明贩卖种子、农药的商户成为小农户农业技术推广主力。
   2017~2018年,“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的14%;“接受过科技人员入户技术指导”的农户,占6%;而43%的农户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农户没有接受培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参加(31%)”、“没人提供所需求的培训(24.5%)”、“培训地点远,交通不方便(17%)”等。近43%的农户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说明江汉平原对小农户的农业科技推广覆盖面还是很有限,现实中小农运用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比例还比较少。
   3、农户生产资金来源。从农业生产资金来源看,当农户生产资金不足时,大部分农户(91%)通过向亲朋好友借款来筹措资金。而向农业信用社等银行贷款的农户仅占9%。农户没有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贷款门槛太高(75%)”;其次是“有其他筹款方式(55%)”、“贷款程序繁琐(39%)”、“审查未通过(15%)”、“不知道如何办理(30%)”。有近39%的农户因在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而放弃贷款,说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方面做的还不够。另外,近91%的农户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说明小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迫切需要金融机构扶持。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经营现状及困境
   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充分的问卷调查后,总结了江汉平原小农户农业经营的现状与困境。
   (一)小农户农业生产的高投入、低产出。小农户经营规模小且地块分散,缺乏先进的生产工具,很难满足先进生产力的要求。随着物价的上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投入也相应的“水涨船高”,农忙时期雇工费用也不断上涨。这些无形中都加重了小农户的经济负担。小农生产因生产资料投入大,务农净收入减少,使得农业成为家庭总收入的补充,农业被边缘化。农民对种地失去了信心,不愿改善农业技术,地只能“凑合”着种。也就出现很多农户宁愿去城里打工,将家中农地闲置,也不愿投入资本和劳力从事农业劳动。
   (二)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弱。传统的小农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若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保护,各种自然灾害都可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小农户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市场信息的获取较为封闭,所以掌握的市场信息十分有限。此外,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与周期性,而市场反映的却是即时信息,小农户获取准确的市场信息相对滞后。从获得市场信息到农产品的生产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市场又可能产生其他变化,这就容易对小农户产生误导。    (三)小农户知识水平、信息获取与市场需求不对称。首先,小农户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认识程度不高,与市场需求不对称。小农户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弱。在信息获取的敏感性以及对先进技术的认知与接受能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农技培训方面,有80%以上的农户表示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他们的生产活动大多靠自己多年经验所得。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等待和观望的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小农户缺乏市场意识,也直接导致其生产经营的销售渠道狭隘。其次,小农户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與获取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其自身难以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无法与市场进行有效衔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四)小农户缺少政策支持。虽然近年来政府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但落实到地方,存在“亲大户、远小农”等倾向,往往是对大户爱护有加,对小农缺少支持。农技、农机服务青睐农业大户,而忽略交易成本相对较高的小农户。在服务供给方面,虽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所发展,但针对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较为缺乏,尤其是金融保险服务相对滞后。由于信贷门槛较高,小农户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解决燃眉之急。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开展了粮食直补抵押贷款与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贷款方式,小农户因可抵押物的规模太小而无法获取需要的贷款。然而,农业大户却很容易就可以获得信贷资金来扩大经营规模。
   (五)小农户合作与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小农户与农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程度低。据商务部调查,在我国约有45%的农户将生产的农产品卖给商贩,有4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虽有部分小农户加入了合作社,但由于合作社自身存在经营规模小、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小农户所分得的经济利益低于预期收入。另外,小农户与部分农业合作社之间缺乏最基本的诚信。根据调查,有农户反映部分农业合作社是私人承办,以营利为目的,收购农产品压低价格。小农户逐渐对农业合作社失去信心。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不仅使小农户在市场谈判中处于弱势地位,还会产生过高的市场交易成本,加重小农户经济负担,因而难以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经营出路探究
   在中国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的背景下,农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一)完善农业生产灾害保障制度,增强小农户抗灾能力。在增强小农户抗灾能力方面,日本政府颁布《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法》,农民缴纳公积金作为灾害准备金,在发生灾害时拿出来弥补受灾损失。日本中央财政对农民参保承担50%的补贴,并按投保金额补贴各级农业灾害联合会。另外,日本政府建立了灾害救助基金、大灾基金等制度,分散农业灾害对农民造成的损失,部分地方政府和基层农协根据自身情况对受灾成员提供低息、无息贷款,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防止因灾致贫。我国政府可以借鉴日本政府实施的相关措施,出台相应的农业自然灾害补偿法,逐步完善农业自然灾害保险制度,作为破解小农户抗灾困境的有效举措。
   (二)以政策为支撑,加大对小农户农村金融信贷支持。资金缺乏是当前制约小农户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应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通过相关的政策扶持和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正规金融机构扎根农村,创新金融服务,提高信贷供给效率;地方政府部门可考虑降低对小农户贷款门槛,加大对小农户的政策扶持,解决小农户后顾之忧;农业银行和各级农村信用合作社在逐步降低小农户贷款门槛的同时,提高贷款额度,满足小农户生产经营购买生产资料以及扩大经营规模的资金需求,从而为小农户解决贷款难的难题。
   (三)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提高小农户综合素质。重视小农户的职业教育,创立“农业大学”制度,培养农民农业经营理念、组织管理、信息搜集及农业技术等实操能力。政府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农民去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研修,并给予财政补贴。对小农户开展综合素质培训,适应新的科技潮流,既要“懂技术”又要“会经营”,逐步提升小农户对先进技术的认知与接受能力,尽快开启网络宣传与电商营销新时代,使“互联网+农业”深入农村,惠及小农户。
   (四)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完善生产服务体系。小农生产的稳健运行需要特定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与之配套。为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政府应为小农户开展农产品经营提供相关政策支持,降低小农户农产品经营成本;优化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增加农产品流通服务,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建立相对应的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拓宽信息平台传播途径,强化与小农户的信息沟通;大力推进“农超对接”,避免农户与传统流通商“杀价”,提升农户销售净收入。同时,“农超对接”还可以使农户获得具有一定规模、持续的销售路径,发挥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
   (五)引导小农户发展新型合作经济。一部分小农户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经营规模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短期内并不具备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条件,应鼓励他们建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走合作化之路。首先,促进小农自愿联合。借鉴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法》,小农户可以自发组成类似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政府对该组织法人土地流转、购买农机具等给予扶持。其次,鼓励小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只要依托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就能改善自身实力弱、应对市场风险大、与中间商谈判处于劣势等不利局面,规避势单力薄的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庆海.小农户:属性、类型、经营状态及其与现代农业衔接[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8.
  [2]郭欣旺,李莹,周云凤.小农户加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11(2).
  [3]曹斌.小农生产的出路:日本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农村经济,2017(12).
  [4]张晓琳,董继刚.农户借贷行为及潜在需求的实证分析——基于762份山东省农户的调查问卷[J].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17(9).
  [5]张明月,郑军,薛兴利.农户参与“农超对接”供应链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15省591个农户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