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及我国的政策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1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上海200433;2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广州510225)
  摘要:发展都市农业,不仅要立足于我国现实,从我国以往的做法中吸取经验教训,还要认真总结各国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成功的经验,从中提炼出对我国有用的启示。通过比较分析在都市农业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地位的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四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都市农业;成功经验;借鉴;政策建议
  国外都市农业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率先出现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至今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我国都市农业的实践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城郊农业,最早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发展规划的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经过近20年的发展,都市农业现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主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尤以地处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北京、上海、珠海和广州等地发展的最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差异巨大的国家。未能在真正意义上使其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都市农业来保障城市居民的食物供应和收入增加,并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场所,使城市居民能重新体验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1 都市农业的内涵及特征
  
  “都市农业”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已出现于日本的有关文献中,其后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家的学者相继开展了都市农业的相关研究。而迄今为止,关于都市农业的概念和内涵仍无统一界定。如德国的都市农业限制为城市市民的庭院农业;而日本学者则定义为,分布在都市范围内的特殊形态的农业,主要经营鲜、活农产品;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对都市农业的定义是,受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所影响范围内的农业活动。综上,根据我国国情和都市农业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都市农业是城市化地区周边与间隙地带,集高效、产业化、科技、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依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都市人民。它充分利用和依托中心城市,运用现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条件.对土地、森林等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摒弃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重点发展高效、集约的商品农业,并致力于延伸产业链,寻求农业产业化架构中一、二、三产业融和,目标就是引导和满足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都市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和谐统一。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从都市农业的基本内涵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出都市农业的下列基本特征:一是地域条件性,即城市化了的农村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大都市形成一体,它的发展易受都市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二是发展阶段性,不同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阶段,都市农业的主体功能、产业形态不同,是动态变化的:三是多目标性,受大都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理资源条件以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同的,因地、因时而异。
  
  2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2.1 法国的都市农业
  法国巴黎大区是发达国家首都地区中面积和人口都接近北京的地区之一,是高度城市化的地区,但仍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农业面积59万hm2(占49%),林地27.9万hm2(占23%),非农业用地占27%。1995年郊区省的农业总收入55.5亿法郎(100法国法郎约合106元人民币)。从农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巴黎大区以种植业为主。在1995年郊区省农牧业的总收入中,种植业收入超过91.5%,畜牧业收入不到8.5%。从种植业的产品结构来看,谷物面积约32.7万hm2。占农地的55%;油菜、甜菜面积都在4万~5万hm2之间,总计占农地的16%;蔬菜、马铃薯面积分别为2600hm2和9300hm2,总计占农地的2%:果园1800hm2和花卉5000hm2,分别占O.1%和不到0.3%。
  巴黎大区的农业生产是以私人农场为主。在近7000个农场中,种植大田作物的农场占70%,园艺蔬菜农场占11%,畜禽农场占6%。这个数值反映出巴黎大区农业的明显特点:(1)农场规模较大,一般都有近几百公顷农田;(2)“菜篮子”产品的农场规模较小,一般为10hm2以下;(3)农业的经济效益较高,1981~1995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总利润同总收入的比率大致保持在35%以下。巴黎大区农业对城市食品供应的功能并不明显。除农牧业生产外,农业对生态、景观、休闲和教育方面的功能比较显著,即利用农业限制城市进一步扩张;利用农业作为巴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绿色隔离带;利用农业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工厂等有污染的地区与居住区分隔开来。营造一种宁静、清洁的生活环境;利用农业作为城市景观,或者种植新鲜的水果、蔬菜、花卉等居民需要的产品,有的作为市民运动休闲的场所,还有的作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
  
  2.2 荷兰的都市农业
  荷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千米435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土地十分珍贵、农业资源相对贫乏、在20世纪50年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小国到60年代末一跃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和法国的第三大农业出口国,某些农产品如蔬菜、花卉、猪肉、马铃薯、鸡蛋等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荷兰农业产值仅占GDP的4%,但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却占全国出口创汇总收入的1/4。都市农业是该国整个农业现代发展龙头。荷兰的农业结构主要是牛奶制品、花卉及蔬菜,花卉、蔬菜及奶制品加工基地都在都市的郊区。由此可见,都市农业在荷兰这个面积不大的国家中起着主导作用。
  几点启示:(1)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满足本国需要,而且可以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基地。荷兰是一个工业国,有世界上最大的港口鹿特丹,发达的工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这样小的一个国家,而农业的出口创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其做法是相当成功的。(2)都市农业以“菜篮子”为主体。荷兰发达的花卉、蔬菜、肉牛、奶牛及奶制品生产,基本上保证了都市人民日常的食品需求,国内需求占总产量的1/3,余下的还可以大量出口。(3)实现工厂化、专业化、自动化是都市农业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荷兰本来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如耕地稀少,要填海造田,从而被迫走上农业工业化、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由于大力发展设施精细农业,荷兰不少农产品单产都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2.3 日本的都市农业
  日本的都市农业指包含在都市内的农业及都市

近郊的农业。日本也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于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将继续耕种的土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以后人们发现,在城市星星点点的耕地上生产的嫩绿的蔬菜、鲜艳的花卉,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增加了观赏的景点,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日本的都市农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其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内,即东京圈、大阪圈和中京圈。其特点如下:一是呈点状和片状分布。由于日本人多地少,日本政府为保护耕地采取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土地税制制度,所以在市区还保留了面积不大(5hm2以下)的点状分布和面积较大(5hm2以上)的片状分布的耕地。二是蔬果生产占主导地位的都市农业生产结构。这是为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和绿化环境的需要。三是园艺生产设施先进。在财政重点扶持下,园艺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小型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四是都市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是都市农业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休闲需要。
  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一是各级政府给予保护政策,据1996年日本全国农业委员会都市农业对策协议会的统计,日本全国都、道、府、县和市、村各级制定的振兴都市农业的举措(如低息融资、资助)不下250项;二是模式多样化,有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三是政府关注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政府除加强正规学校培养农业劳动者外,对初次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们提供无息贷款、资助学习等相关农业技术和经营方法。
  
  2.4 新加坡的都市农业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经济国家,面积只有556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农产品不能自给,甚至连沙石、水、食品都需要进口,本地只生产少量蔬菜、花卉、鸡蛋、水产品和乳制品等,加上城市化发展后耕地不断减少,因此非常重视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产值发展。
  新加坡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有:(1)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这是新加坡重点的都市农业模式。新加坡都市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其中有一个用气耕法(即在有空调设施的温室内种植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制成雾水的冷水,不喷农药)种植蔬菜的农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热带国家以气耕法来种植蔬菜、生产富有营养而安全的新鲜蔬菜。蔬菜的生长期由土耕法需要60天缩短到30天,只是此种方式成本较高,当然如果生产高档蔬菜则优于进口;(2)农业生物科技园。占地lO公顷,拥有现代化先进设备,进行新农业技术(如动植物基因研究、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开发工作。
  
  3 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四国的都市农业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创造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我们在发展都市农业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吸取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此促进我国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
  
  3.1 加强综合研究。因地制宜,制定都市农业发展规划
  都市农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旅游、土地、地理、生物工程、规划设计、建筑园林、生态环境等各行各业的专家应携手合作,共同研究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施方案。同时,由于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了大城市之间在选择发展都市农业的方式和重点上有所不同。因此,各地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
  
  3.2 政府应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都市农业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更是需要我国政府的倡导与扶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策支持。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现象,在政策上必须要与城市协调发展。但事实上目前我国政府只关注都市农业发展的产出效益,却很少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比如在发展都市农业中,必须有一部分土地要转而作为开发农业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功能的基础性资源,但现行制度却限制了这种转移,极大地制约了都市农业向具有高需求弹性的农业休闲、观光和体验等服务性农业方向发展。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快推进各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政策体制,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2)金融支持。都市农业是一种集中高投入、综合高产出的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迫使政府必须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要加大对支农资金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还要积极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对都市农业进行投资,扩大资金的来源。同时,政府也要加快对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产生良好的效益。
  (3)法律支持。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都市农业发展相联系的法律法规,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为都市农业的健康发展撑起一顶有力的保护伞。
  
  3.3 都市农业发展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都市农业离不开资源优势,但资源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必须同时面向市场,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要以市场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满足市场。一是要正确定位市场,坚持生产本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二是找准目标市场,如为高级宾馆、国际连锁店、大型加工厂提供订单农产品:三是生产提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绿色技术,采用新材料、新科技、新设施,提升档次,扩大展品销路;四是注重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包装、宣传,不断开拓市场。
  
  3.4 都市农业发展应坚持以高科技为支撑
  从新加坡来看,其作为一个城市经济国家,在国土面积有限、自然资源贫乏的条件下如此成功地发展都市农业,主要优势是依托高科技、高产值发展。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和恶化,更要坚持以高科技来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当然,以高科技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推进都市农业生产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转变。从总体上说,我国都市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当前我们应当下决心淘汰落后的传统技术,引进实用的高新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都市农业向高科技型经济过渡。二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制定新的人才战略,加快对都市农业生产者知识性、技能性培训的力度。
  
  3.5 根据城市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都市农业模式。实现都市农业的多功能
  城市发展水平是决定都市农业发展道路的准绳。它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对于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可以发展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以加强生态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对于一般地区则需要以生物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为主,提升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而在一些传统的产粮区,则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新物种的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4 结语
  
  综上,法国、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成功经验给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很多借鉴与启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发展都市农业中就要完全按照他们的成功模式照搬过来。由于各国土壤所孕育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不同,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都市农业发展体系,促进我国都市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85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