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条件及相关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晖 张小明 曾子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走出国门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社会普遍认为民币的国际化是历史趋势。但是,如何认识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于人民币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条件等,进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原因;条件;建议
货币的国际化是指一国货币在发行国之外的运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同时,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上升;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货币的对外价值作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外部反映。随着该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客观上需要该国货币价值的上升。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自从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GDP总量和人均GDP不断上升,国内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外汇储备总量世界第一,到2008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额达到19460亿美元。在此情况下,人民币对外价值也将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为更好的维护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情况我们无须回避,只有更好的应对才是正确的选择。
2.我国外贸发展、规避外贸风险的需要
据海关初步统计,2009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6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12月当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2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出口1307.2亿美元,增长17.7%;进口1122.9亿美元,增长55.9%。而从历史情况来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89年的4156亿元上升到2008年末的179921.5亿元。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交易额巨大。在如此巨额的外贸交易中,必然存在巨大的汇率风险,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促进进出口结算的人民币化,这将极大地降低进出口贸易中的汇率风险。
3.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系统的发言权、减少对美元依赖的需要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如世界银行、IMF等机构仍然由美国等发达国家把持,国际经济金融规则也由他们制定,如IMF的重大决策需要有85%以上的多数票赞同才能通过,而G7等少数发达国家就掌握着40%以上的投票权,仅美国一家的投票权就超过了15%,所以,少数发达国家在IMF拥有绝对的发言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则非常微弱。为此,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尊重,使国际金融机构沦为发达国家谋取私利的工具。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助于减少包括我国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对美元等国际货币的依赖,提升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独立性。
4.享受国际铸币税、规避风险的需要
所谓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发行地位所获得的货币发行面额超过发行和管理成本的余额。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美元一直作为世界货币而处于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国际铸币税,也为其在国际范围内转移各种国内危机所造成的风险创造了条件。截至2009年1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较上月增加122亿美元,总量达到7396亿美元,居各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量首位,相当于美国国债总额的6%。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化,美联储不仅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0.25%区间不变,还于2009年3月19日宣布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增加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债券购买额度以及1000亿美元机构债券的购买额度,此举导致美元大幅贬值,实质上是美国将危机转嫁给别国的一种手段。要有效改变这一形势,就必须推进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在内的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1.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可以使一国货币的自由化过程更为平稳。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推动自由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越多样,抵御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资本账户自由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而且,根据其他国家实现货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过程来看,当资本管制逐步减少甚至完全解除时,如果一国存在着高额的财政赤字或高通货膨胀,那么短时间内必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或流出,从而给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压力。总之,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避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发生过度的资本流动引起的危机是至关重要的。
2.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更紧密,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同时国外的各种冲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地传导到国内。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足够,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比较成熟,对外部竞争和冲击反应灵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吸收冲击,高效地应对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或者流出,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3.完善的金融监管体制
货币国际化下的资本账户自由兑换,大额国际资本流动将更加频繁,对国内金融系统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为避免资本自由流动的不利影响,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就很有必要了。在银行监管方面,当资本管制解除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可能出现迅速膨胀。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因此,为了防止银行系统的风险加大,在决定开放资本账户之前,发展中国家必须健全和强化对银行的监管措施。在证券监管方面,当外国证券资本大量流入时,如何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艰难课题,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
三、相关建议
1.维持稳定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
货币价值是一国经济实力的反映,只有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才能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才可能取得成功。宏观经济的稳定包括多层含义,包括货币供给增长和物价的稳定,以及经济增速的稳定。
2.加快利率市场化与资本市场建设
我国目前大量利率仍然是法定利率,不能反映经济主体的客观需要,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不利于正常储蓄的发展和资本积累,利率的运用尤其是短期利率的运用不够灵活,利率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作用难以发挥。此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对称现象严重。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
机构资产总额达到62.39万亿元人民币,而同期107家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仅为1.2万亿元人民币。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机制的形成与发挥作用,加快包括利率自由化在内的国内金融市场建设刻不容缓。
3.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虽然自2005年起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实质上仍然不是由市场来决定汇率水平。为此应该加快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建立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外汇市场,增加外汇交易品种和外汇交易主体。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主动升值,以减轻汇率自由浮动时的压力。人民币目前的形势与日元1985年之后的情况有些类似,都是货币对外升值而对内贬值,这不能反映我国经济的实际水平,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长此以往,难免重蹈日本覆辙。相反,德国则采取了主动升值的措施,注重稳定马克的国内价值,以达到保持其货币国际价值的目的。我国的出口大部分来自于外资企业,这些企业都有着高技术含量,生产的产品具有附加值较大的特点,因此,人民币的适度升值,不仅很难影响其出口水平,相反由于外资企业以获得外国货币为最终目的,可能最终还有利于我国企业出口的增加。
4.加强区域金融合作与交流
从全球经济角度看,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了几十年,但经济实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增强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必要通过地区合作,强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通过提高所在地区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间接地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加强地区金融合作,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应对国际投机资本冲击能力。德国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后不久就于1974年实行了资本自由流动,资本账户的开放使马克受到了多次投机性资本的冲击,但德国凭借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欧洲货币体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成功抵御了危机,并保持了国内物价和产出的稳定。我国现在开展的货币互换实施范围如果能更加广泛些,那么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后稳定我国汇率将有些类似的作用。
5.提高我国货币在边贸交易中的结算份额,加速国外结算网点的建设
我国的边贸交易数额巨大,且边贸交易中人民币的结算额在逐步上升,这既反映了我国经济实力提高的现实,也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声誉。个人认为我国应顺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加快国外结算网点的建设,积累我国管理人民币结算的能力和经验,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
总之,在我国人民币国际各项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完善这些条件上,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准备。唯有如此,才是有意义的人民币国际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7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