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视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 村
《大国崛起》昭示《新国富论》的诞生
“人间正道是沧桑”。记录片《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变迁中寻求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告别了“海洋时代”之后,从“小国大业”发轫逐步“走向现代”,“工业先声”燃起“激情岁月”,书写“帝国春秋”靠的是“百年维新”,“寻道图强”惹来“新国新梦”,“危机新政”启发智慧者“大道行思”,那就是要共享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新时代要有新的思路,不但是国力强大,而且要民众幸福;不但造福本国,而且祈福全世界;不但是物质的丰富,而且是人的崛起;不但是“天时地利人和”,而且必须要有创新的时代思考。于是,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一场伟大的博弈――《新国富论》应运而生。我们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可以看到,这位伟大的学者,将昔日之中国衰落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一是“鄙视对外贸易”;二是“行业垄断缺乏公平竞争”;三是“合约执行机制缺乏”;四是“产权保护不足”。令人欣慰的是200多年后的今日中国,特别是加入WTO五年后的今天,正像一位记者笔下描绘的那样一21世纪中国财富之船的桅杆,将不可阻挡地冲出东方的地平线!WTO下的中国已经成为第二个世界工厂。“一个美国家庭在2004年到2005年进行了一次‘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生存实验,结论是‘以后10年我们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个“经典”故事让人忍俊不禁而后三思。英国《世界财富地图》是一个别出心裁却又很有影响力的刊物。对“不公平的过去和不确定的未来”,从公元1年到2015年,看世界财富如何流转的态势,一目了然。我们从2015年的全球财富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国将拥有世界财富的27%,这将重现公元1年汉朝的荣光。而地图的预言能否成为现实,编者说“两个因素十分关键――持续保持的劳动生产率,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上帝啊!按着500年财富轮回的规律,也该是中国了。我们充满信心地奋斗着
惟有改善民生 才能促进和谐
年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力促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人民大学黄燕芬教授解读这一政策时认为:一是“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加大力度。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努力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政策和环境。二是“社会保障是民安之策”。当务之急是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解决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三是“收入分配是民心所系”。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缓解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四是“病有所医是民康之举”。必须抓紧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
喜读2006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
欣闻《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第三卷(2005-2006)》日前发布:“十五”期末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已升至65%,超过了“半壁江山”。民营经济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主力军,2000年民营经济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比例仅为0.8%,2005年已飞快提高到11.7%,进出口总额高达1662.1亿美元。民营经济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税收比重已超过国有经济。许多地方的税收比重占到70-80%,成为地方主体财源。民营经济还是国家劳动就业的主渠道,成为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率,从5年前的65%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资料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大约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源于中小企业的研发。具有大专学历的民营经济企业主,2004年已达到52%。这些成果的获得来之不易,人们不会忘记,2005年2月,国务院制定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非公经济36条”,明确提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7个方面36条重要政策措施。接着。举国上下的几十个部门和31个省市区纷纷着手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措施。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铺就光明之路。“蓝皮书”预测:“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可创75%的GDP,到2010年外贸出口占全国出口比重有望升至35%以上,多数民营企业将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对外开放潜力巨大。今后5年间全国对外投资累计可达600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投资将占到一半以上。
“知本家”的人生舞台今朝更好看
2006年12月,有两条消息让人过目不忘。一则是,“中关村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报告会举办”。众所周知,中关村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由企业自主创新的TD-SCDMA等国际标准、中国第一款CPU芯片、第一支非典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第一台10万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等项目和产品,都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大陆企业中,有14家位于中关村;中国吸引的风险投资总额中,中关村占了半数。我们期望国家级的电视台也能够热情地提供“大讲堂”。让全国各地有志于“实业报国”的青年朋友聆听学习。窃以为会比“品三国”、“说红楼”、“讲论语”的社会效益更大。须知,“半部《论语》是决然治不了天下”的!另一则是,“央视”《赢在中国》5名选手PK“1000万元创业资本”的精彩场面。且不说“学院派”的宋文明战胜了有“土狼”之称“草根派”的周宇。其实两人都是佼佼者。当我们看到由柳传志、张瑞敏组成的“超级实干家”评委组,由“风险投资家”阎焱、熊晓鸽、徐新和企业家牛根生、吴鹰、郭广昌、张欣等9人组成的评审团,你就可以知道这是怎样的“权威明星”阵容。柳传志在点评中说。“任何企业的第一把手,他的性格都非常直接地影响了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发展。但是,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的情商是后天形成的。”张瑞敏认为。“一个领导人应该具备三种素质,一是激情,二是谦虚,三要有执著的精神。这就像开一辆车,激情和执著就是油门。谦虚就是刹车。”这些创业感悟已经是有志实业报国者的座右铭。我绝无看不惯“超女”“俊男”的意思,只是认为时下的中国更需要“实干家”的PK。
传媒切忌“惟恐天下不乱”
不久前,国内的众多媒体对德国汉学家顾彬教授的话――“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炒作得满城风雨。殊不料,稍后顾彬教授传来一纸声明:《重庆晚报》歪曲了我的话!“我肯定说过,棉棉等人的作品是垃圾(‘垃圾’二字是用中文写的)。但对当代中国文学整体我没有这样说”。时下我们还没有余秋雨教授提倡的“证伪机制”,无法判断《重庆晚报》是否歪曲了顾彬教授讲话的愿意,姑且存
疑。但用正常人的头脑和常识性的知识,也应该判断出来顾彬教授不至于对中国当代文学做出全盘的否定。作为媒体的编辑.只要不是“冬烘”脑袋,无论如何也应该看出此“话”的偏颇,听听可以,别信就是了。倘若“有闻必录”。且作上醒目的标题,编辑的责任何都恕我直言,时下,个别的(郑重声明,绝不是“中国当代”的)编辑,有一种“惟恐天下不乱”的职业病态,借炒作以扬名,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这次的“以讹传讹”。竟然连新华、人民、凤凰等这样的以时政为特点的著名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网易……这样影响极大的网站,也都“有闻必录”。搜狐还煞有介事地搞出一个“民意测验”,得出“超出85%的网民投票赞成‘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说法。试问:这样的“网意”能反映出“中国当代文学”的本质真实吗!在经济领域提倡“细节决定成败”的今天,我们的媒体更应该如是。且不说“央视”全天候播出节目的字幕中错字连篇,就连余秋雨这样的名家出的名著,也是有让人难以接受的“硬伤”。讲句公道话,一些被“咬嚼”出来的错误。主要责任应该由责任编辑来负,至今却没见有“责编”站出来讲话。文人之哀也。
新年寄语:转变经济模式是关键
辞旧岁迎新春之际,回顾过去的一年,有两件事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件是,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如发电量大幅增长,直接导致又一批高耗能项目上马,给环境和资源带来过大的压力。权威数据表明,“我国提供了世界5%的GDP,但消耗了20%的石油、30%的钢材、50%的水泥。另一件是,中国居民消费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资料显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9%下降到2005年的38%,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9%上升到2005年的48%,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鉴于这样的状况,在“2006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业界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取得了共识――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转变势在必行。未来宏观经济政策急需向缓解环境资源压力和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倾斜。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应该避免贫困的增长和增长的贫困。国家不是靠流量来支持,而是靠质量的保证来支持。我们的GDP增速很快,但直接效果是财政收入以高于GDP两倍增速的速度在增长。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让国民收入同步提高,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看到,我国的经济基础还不稳固,经济结构亦不尽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也还不够完善,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9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