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尔克

  一、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各种表述
  
  (一)中西方学者对税收的认识
  综观中西方有关税收定义的表述,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税收是由国家或政府来征收的;二是税收是一种以政治权力为保障的强制性征收;三是税收相对私人经济的交易而言具有无偿性的特点;四是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中西方学者对于经济增长的认识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增加,通常以国民生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NI),或它们的人均数值来衡量。
  1.西方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决定于专业分工、人口、资本积累,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大卫・李嘉图认为,经济发展即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主要看经济剩余的多少,经济剩余多,用到再生产上的资源多,生产能力就扩大得快,生产增长也快。
  2.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该模型认为,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出比的两者之比;新古典(索洛)增长模型。该模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就长期来说,国民收入的增长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
  
  二、税收与经济增长的主要思想
  
  (一)重商主义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进入瓦解时期,资产阶级古典经济理论产生之前,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重商主义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在于货币积累。
  1.英国重商主义者的主要观点。托马斯.孟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指出: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手段。因此,他主张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奖励输出,限制输入。詹姆斯.斯图亚特是英国后期重商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在其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一书中指出,政府课税公平和负担程度对于经济生活的作用,“赋税必须使人民的年收入公平分配,不妨碍产业的发展和能够抵御外敌的入侵,以便不妨碍纳税人再生产。”
  2.法国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其主要代表人物柯尔培尔认为,国家拥有的货币是国家财富的标志。基于这一重商主义理论,柯尔培尔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奖出限入的政策。
  3.德国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德国重商主义学者中关于税收与经济关系以尤斯蒂的税收原则为代表。他提出,税收负担必须以人民的负担能力为限、税收应公平合理、税收课征不得损及国家和人民福利及公民自由等的税收原则。
  (二)重农学派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以布哈吉尔贝尔和魁奈为代表的法国重农学派,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重农学派的税收思想是从生产、创造剩余产品的理论基础出发论述的。他们认为,土地收益是社会唯一的纯生产,税收应课于纯生产,即课于土地,不可课及其他,否则,课于土地收益以外之物,其负担必转嫁而归于土地收益。
  重农主义者在论述税收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三点很有价值的观点:一是税收不可过重,不可影响和破坏生产;二是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适当;三是税收增长的前提是财富的增长。
  (三)英国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1.威廉・配第的主要观点。威廉.配第在《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对税收的原则进行了论述,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公平、确定、简便、节省四项原则,在此原则下,税收对经济的影响较小,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2.亚当・斯密的税收思想。亚当・斯密(1723-1790)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税收降低了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另一方面,税收减少了各阶层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直接减少投资,影响资本积累,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亚当・斯密认为,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应将税负保持在较低水平,进而增加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
  3.大卫・李嘉图的税收思想。大卫・李嘉图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他的代表作,其中心思想仍然是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和斯密一样,李嘉图认为,国家经费是非生产性的,而这种非生产性费用都是来自生产性劳动。他说:“一个国家为筹划战争费或政府一般开支而征税,以及主要用来维持非生产性劳动者的税,都是从该国的生产性劳动中取得的。”同时他还指出,当政府的消费因增课赋税而增加时,如果这种消费是由人民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来偿付时,它就落在收入上面,国家资本可以不受损失;但如果人民方面没有增加生产或减少非生产消费,赋税就必然要落在资本上面。也就是说,原来决定用在生产性消费上的基金将会因此受到损失,造成国家的贫困。可见,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一样也是主张廉价政府的。
  (四)德国历史学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先驱,他的税收与经济增长思想主要集中在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上。李斯特提出了生产力理论和经济发展阶段学说,以此为基础,他认为应当建立关税保护制度来保护德国的工业,当受保护工业建立起来后再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以达到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本国经济的目的。
  德国历史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瓦格纳,他是历史学派税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国家问题上他认为,国家不是由人类自由创造或废止的东西,而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生活中的最高形式。以此为出发点,他强调国家的职能不应仅限于法律保护人身、财产等安全这一狭窄的范围内,还应增加其社会职能。这使他的观点与古典学派的理论相对,且进一步发展了史泰因的税收再生产学说,否定了李嘉图“税收是非产性”的理论。基于以上,他提出了税收上著明的“四端九项”原则,其中阐明了税收的再分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思想。
  (五)纯经济学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纯经济学派是现代财政学的最大支流之一,其财政税收理论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产生前这一段历史时期。纯经济学派以边际效用为理论分析的基本工具,分析了税收负担和税负转稼的问题,为以后学者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六)凯恩斯学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凯恩斯认为,运用财政政策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需求的扩张自然会带来经济增长。因此凯恩斯学派建议,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首先应该降低税负水平并扩大政府支出,以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其次应该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提高社会整体的消费倾向,促使有效需求的提高,最终使得宏观经济恢复稳定增长。
  在凯恩斯学派的税收调节理论基础上,萨缪尔森又进行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税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阿尔文・汉森(1887-1975)则在其《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一书中指出,税收减免在短期内对防止经济衰退有重大影响。
  (七)供应学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供应学派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逐渐兴起的现代西方经济学派。供应学派在税收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理论主要包括“相对价格”理论和“拉弗曲线”。
  1.“相对价格”理论中的税收与经济增长。罗伯茨认为,税收影响消费的机会成本和闲暇的机会成本,即影响两者的“相对价格”,而相对价格的变动又影响供给方面的活动。因此,高税率使消费相对于被放弃的收益而言显得比较合算,高的边际税率会使储蓄下降,从而使投资减少。
  2.“拉弗曲线”中税收与经济增长。拉弗曲线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减税政策效应是否有效与税率所处的区域以及税收弹性系数大小有关,一般认为,税率及税收弹性越高,减税效应就越大,通常认为减低边际税率会更有效;二是在税收“禁区”里减税,可以鼓励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经济逐步恢复增长,经济总量也随之增加,由于税源不断扩大,政府的税收收入在减税情况下还有可能增加;三是供给学派所主张的减税是从刺激供给的角度入手,通过减税增加生产者和个人的税后利润,调动生产者、投资者和居民,生产、投资、储蓄的积极性, 最终促进供给的增加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八)税收与内生增长理论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从以罗默(Romer1986)和卢卡斯(Lueas1988)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开始,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把增长率解释为内生现象的新研究方向。这些模型中引入了大量内生要素,经济增长率是内生要素作用的结果,那么税收政策就可能对增长率产生影响。因而,在税收政策方面他们指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因素中可以通过提供税收刺激或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或通过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等,以此来促进经济增长。
  (九)制度经济学派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
  制度经济专门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论述不多,但从其理论可以看出,其认为税收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安排要交易费用最小化,税收制度的变迁也要使供给成本最小,制度变迁后收益最大,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税收和经济增长的思想
  1.马恩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应当实行一种只考虑每个人纳税能力和全社会真正福利的分配办法,即一方面按能力大小分摊税收,另一方面把税收用来为全社会谋福利。由此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关于税负问题都注意强调税负要坚持适度公平的原则。
  2.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思想。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者,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开展税收工作的原则思想。其中包括:轻税思想、生产决定税收的思想、公平税负思想。税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邓小平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实践中:第一,税收源于经济基础;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可运用差别税率;第三,利用税收促进区域间经济发展均衡。
  
  三、目前国内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论述
  
  (一)相关的著作
  目前国内关于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著作很多,有的将各学派的分析方法与我国实际结合,进行综合论述;也有的从税收的某一方面,如公平、效率、税负等对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专门论述;也有的从具体的某一个税种或税收征管方面进行相关论述。
  1.马拴友所著的《税收与经济增长》。该书从税收与总需求、税收与资本形成、税收与储蓄供给、抑制逃税与我国经济增长等11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全方面揭示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
  2.张伦俊编著的《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分析》。该书的特色是注重数量分析,如税收与主要经济指标的影响分析,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及博弈论原理在税收数量分析中的应用等,并给出各种方法的应用例证。
  3.巩晖著《税制优化与经济增长》。该书从税制角度分析税制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中国税收与GDP增长、优化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优化地方税制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非税收入规范化与经济增长税收法治与经济发展等。
  4.刘普照著《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该书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并以规范研究作辅助。在实证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使用比较分析方法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中得出对我国的税收负担状况正确的判断,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便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税制,确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上对增长的促进作用。
  (二)相关的论文
  涉及税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论文较多,这些论文多是从某一角度探讨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一些笔者从最优税率的角度探讨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些笔者从宏观税负角度探讨了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些笔者从税收公平的角度分析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1.从宏观税负角度探讨税收与经济的增长关系。从研究宏观税负出发研究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章很多,但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其侧重点也不相同。如单学勇在《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一文认为,一国税负结构是否合理或优化取决于税种设置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相适应、税种的搭配、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保持恰当的比重等因素。还一些学者以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当地宏观税负进行了相关研究,指出当地宏观税负与全国宏观税负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为该地区以后制定经济政策提出有益的建议。如杨荣学在《地方财政研究》2008年第7期《“十五”以来辽宁省宏观税负探析》一文等。
  2.从税收公平的角度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现有文献来看,直接以税收公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题的文章不多,但税收公平对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公平竞争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刘楚凤在税务研究2006年第7期上的《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税收政策取向》一文,从深化税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化化纳税服务三方面论述了构建促进社会更加公平和谐的税收政策体系。
  3.从税制结构变迁的角度研究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刘军在《财政研究》2006年第2期上的《我国税制结构、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首先使用线性规划技术量化非税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然后采用OSL方法回归排除掉非税因素的影响后修正的税收负担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最后得出: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虽有影响,但影响度比较小。刘凤良、于泽、李彬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第3期上的《持续经济增长目标下的最优税负和税收结构调整》一文,在经济持续增长目标下,通过识别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关系,得出我国最优宏观税负应为16.47%,低于实际宏观税负水平,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减税。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政学院税务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6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