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下属拥有成就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哗

  很多老板会抱怨,自己的下属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激情。彼得・德鲁克说,“兴趣的产生,往往源于成功。提高下属兴趣的首要任务,是要让下属拥有一种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让下属拥有成就感?
  
  你认为成就下属,给下属成就感,这是一个管理新命题吗?
  
  郑敬凯:中国人常常说“以人为本”,我想这四个字已经包括了这个命题。“本”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质,成就下属指的是如何发挥其本质上的特长,通过创造工作上的价值使其产生满足感。我相信,员工越有满足感,就会越投入。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如果工作能带给他成就感,他自然就会努力。
  刘鹏凯:这显然不是管理学中的新命题。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变,人的需求层次也会从单一变得复杂。需求能够影响行为,企业要成功,就必须成就下属,给下属以成就感。而企业老总必须学习了解需求层次学说,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满足员工日益上升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韩风丽:我觉得,老板先要有善良的心态、包容的胸怀。至于下属有没有可塑性,还得看他自己。如果这个员工各方面都不错,那么老板一定要倾尽全力培养他。我承认,每个员工都会有自己的特性,而且老板都希望员工成为佼佼者,但为什么有的能培养出来,有的却不行?关键还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些老板觉得,员工不需要像子女一样凡事都管,得靠他自己去磨砺。还有些员工觉得,不需要老板指导,凡事全要靠自己。你怎么看这些问题?
  
  郑敬凯:我们当然会给予员工充分的指引,不过也会开放空间给员工发挥创意。就以我们的维修部门为例,修理引擎需要一定的技术,但员工如果墨守成规,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我鼓励他们在外面学习新的知识。接触的东西多了,就可以用事实、道理来说服我,帮助我们创新管理思维。不同的员工,在不同的经历里所学习的东西,不论好坏,都有利于他的成长。坦白说,作为管理者的我们,也是在不断学习中。
  刘鹏凯:一个人的经历,是花钱买不到的,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任何人的成功离不开外部的环境、条件等。但万事俱备,还需东风,这个东风就是内因,得靠自己的悟性,靠智慧+知识+勤奋,这是成功的方程式。
  韩凤丽:这类员工大有人在,有点自以为是,认为别人做的都不如他。对待这样的员工,你就得不停地表扬他。这类员工不适合批评,不适合对他提建议,你顺着他就行了。哪一天摔得头破血流,他就会来找你。
  
  就算员工不是千里马,只要遇到了一个好的领导,他最终也会茁壮成长,是吗?企业里常会有“千里马”和“骡子”,你怎么对待他们?
  
  刘鹏凯:说到千里马,我就联想到韩愈的《马说》,韩愈看得最为透彻: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北方有一句俗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我认为不管是千里马还是骡子,只要精心喂养、训练,总能在其擅长的领域“日行千里”。企业家就像带兵的人,必须善于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不求全责备。惟有正确使用人才,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韩凤丽:这两种人都是需要的,做事情要靠团队,太优秀的人有些事不愿去做,平庸的人会填补很多人不愿意去的岗位。这好比在一个家庭中,保姆看上去很平庸,但是她对家庭起的作用非常大,没有她,主人可能什么事都做不了。公司里一个简单的仓库报关员,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少了他,你试试?
  
  在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上司对下属尊重、理解不够的问题。上司如何学会理解下属的。情感体验?
  
  郑敬凯:或许我可以用公司跟员工协商的过程,去解释如何处理下属情感。拿推行新方案来说,通常公司的管理层会先讨论新方案是否公平、能否落实,再和员工去达成共识,最后才推行下去。每一年,我都会参加员工周年大会、工会会议等,会将未来要做的事情跟大家沟通。以我的管理方式来说,我欢迎实时发问,这种对话沟通,会增加透明度,可以更加了解员工的看法。
  刘鹏凯:理解和尊重下属,是人性化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我的新作《心力管理》中提到了一个故事,小时候,父亲配了一支手电筒给我走夜路。电池发到微弱光时,我还是舍不得换上新电池,便将那只旧电池配一只新电池使用。可用不了多久,电池就没电了。后来我才明白,那只合不得扔掉的旧电池成了电阻,白白浪费了新电池。作为一个上司,只有“将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将新电池换成“心”电池,用己之“心力”启动他人之“心力”,启动团队之“心力”,才能换来员工出自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韩风丽:我是一个敏感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女性,一个母亲。体察入微是老板很重要的一种素质,成功的老板都有这方面的天赋。你要让员工跟着你,就要给他安全感,并且要让他看到他的未来。我的员工刚来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模糊的。比如我公司里的几个大学生,有一次,我跟一个女孩子沟通,我告诉她,刚走出校门要注重自己的经验积累,要感谢领导给你做事的机会,30岁之前不要想着赚多少钱。当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会来找你。我和她讲了我大学毕业后一路走来的经历,她很振奋,20多分钟的沟通让她找到了自我,觉得对未来很有信心。
  
  在工作评估时,我们喜欢用公司标准来衡量下属的工作,把评估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郑敬凯:我不会从“挑毛病”这个角度来看问题。其实,每一个工作步骤,每一个计划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员工的能力及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老板不同,比如有时候他们提出的看法,是我五年前已经想到过的,那我可能会觉得他不成熟,但不表示否定他的工作能力。
  刘鹏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工作评估,不应该是挑剔,而应该是引导。一个企业,缺的往往是引导、凝聚人心的力量。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只有自觉改变自己的心灵世界,修炼内心,提高心性,自觉地挖掘人性最深刻的一面,企业才能人心齐,泰山移。
  韩凤丽: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肯定不能姑息,比如贪污,比如对公司品牌或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如果是能力上的问题,都没关系,可以慢慢去培养他,纠正他。这跟培养孩子一样,你把人生观、价值观的火方向给他,让他去悟。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去经历,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你是如何搞好团队建设的?
  
  郑敬凯:我会积极组织下属进行各种工作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让他们获奖,利用竞赛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下属工作的热情。如果一个下属多次做出创新的成绩,可以提名为“有创造力的员工”,在培训课上请他交流自己工作的感受,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下一步的工作目标,甚至将他的创新性工作在公司的橱窗里展览,在会议上点名表扬,还要让其家人知道这件事,让家人也享受到快乐。
  刘鹏凯:我有一个“进二退一”管理法。具体做法是让二把手走到前台,自己退到后台。这样做,既能让自己从琐碎的小事中脱身出来,又能把压力有效传递,使我的团队成员得到实战的锻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2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