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乡村学生拥有自己的家庭小书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导读】在乡村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是比较困难的,班主任与乡村家长往往很难建立起合作关系,乡村家长更是很难被教师影响到。而本期刊发的两篇论文,来自真实的教育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班主任的强大影响力——直接影响具体的乡村学习型家庭建设,直接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其教育能力。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响应,也启示着更多乡村班主任要进行工作创新。
  【摘 要】通过乡村学生倡议、家长支持、班主任助力,让每一个乡村学生拥有自己的“家庭小书房”。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共读、家庭社群的互学交流中,促进学生成长和家长自育,最终创建学习型乡村家庭。
  【关键词】乡村教育;家庭小书房;学习型家庭;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1-0059-04
  【作者简介】李冬梅,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东留养中心小学(河南济源,459000)校长,一级教师。
  一、家庭小书房建设的背景
   澎湃新闻2018年1月30日发表了《乡村儿童阅读缺失,七成乡村家庭藏书不足十本》一文,其中呈现了以下信息:在中西部贫困地区,高达74%的乡村孩子一年阅读的课外书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孩子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书都没有的家庭占比接近20%。
   笔者也于2018年9月对班级29名学生的家庭藏书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家庭无藏书的3人,占比10.3%;家庭藏书在1—20本之间的17人,占比58.6%;家庭藏书21—50本的7人,占比24.1%;家庭藏书51本以上的2人,占比6.9%。笔者进一步对这29个乡村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展开了调查,获得如下信息:有私家汽车的13人,占比49%;家住楼房的有27人,占比93%;每天零花钱在5元以上的有20人,占比70%。调查中还得知,70%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玩手机游戏、看视频,不喜欢文字阅读。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农村家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家长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不够,且家庭成员缺乏共学意识。基于以上背景,2018年10月,笔者发起了“让每个乡村孩子拥有自己的家庭小书房”活动,期望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建设好家庭小书房,促进亲子共读共学及家庭间的交流互学,最终促进学习型乡村家庭的形成。
   二、建设家庭小书房的实践探索
   1.学生倡议,多力驱动。
   “以往,学生往往被简单视为家校合作的受益者,而非发起者、组织者、评价者。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学生完全可以策划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孩子的参与,家长与教师可以很好地组织进活动系统之中,成为以孩子为主体而发起的家校合作的参与者。”[1]15基于此,我们首先在班内组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上网查阅、多次协商,拟订了“家庭小书房建设倡议书”,向全班学生及家长发出“不吃零食多买书,建好家庭小书房”的倡议,并公布了家庭小书房建设的“十个一”标准,即一间书房、一个书架、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批藏书、一句格言、一次命名、一篇故事、一场主题读书交流会、一次读书分享。其中对于家庭藏书量的要求是:一星级50—79本,二星级80—99本,三星级100—149本,四星级150—199本,五星级200本以上。由学生发出倡议,转变了学生的角色,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支持。
   2.教师荐书,专业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家庭要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这是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方面,现实生活所提出的又一个重要问题。”[2]我们在建设家庭小书房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家长支持孩子读书,但不会选择书籍;家长只为孩子购买阅读书籍,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终身学习者;大多数家长热衷于买服务孩子考试的作文书。于是,笔者对家长进行了相关指导,并为家长推荐了四大类书籍:一是基于儿童阅读的视角,包括语文教材选文的原著,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法布尔的《昆虫记》、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二是基于家庭教育的视角,如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李家成的《家校合作指导手册》《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的《0—12岁儿童心理学》等。三是基于经典文学的视角,如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四是基于阅读者的兴趣爱好视角,如童话类、历史类、地理类、生物类、哲学類书籍。
   3.生态更新,主动促成。
   在家庭小书房建设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部分家长认为学生只要把课本知识学好就行,课外书不看也罢;有同行认为,这不过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罢了。事实上,2017年,济源市教育局号召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大阅读”活动;2018年,济源市教育局提出了建设“教师书房”和“教室书房”的意见。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关注阅读,相关校长、教师也有变革的需要,家长和孩子更是阅读的直接受益者和变革的需求者。所有的力量事实上也都存在,关键是谁在更主动地促成。教师作为教书育人者,大部分都有自己的藏书,他们在引导乡村学生建设好家庭小书房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笔者组织部分家长及学生实地参观自己家的书房,并安排学生采访笔者的母亲。当他们参观了笔者的家庭书房,目睹了1000多册藏书时,纷纷发出啧啧的称赞声。笔者还拿出了祖父当年读过的几十本已经发黄的书,向他们讲述起祖父读书的故事。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感慨,原来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学生、家长参观教师家庭书房,近距离感受了教师家庭的阅读氛围,坚定了他们建设好家庭书房的信心。
   4.网晒书房,相互激励。    一个月过后,有学生建议通过班级微信群晒晒自己的书房,相互学习。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增强学生间的对话交流与经验分享,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学生们还进一步明确了“网晒书房”的要求:(1)给书房取一个有意义的名字。(2)彰显文化气息,利用座右铭、人生格言、书法作品等美化书房环境。(3)公布自己的藏书量和书单。(4)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说明推荐理由。(5)展示家庭小书房照片。(见表1)
     表1 学生家庭小书房建设的具体情况
  
   5.阅读指导,传授方法。
   硬件建设初步完成后,班级的读书交流还停留在藏书量、故事情节等方面。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提升家庭成员的共学意识,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我们通过不同的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前期有导读激趣课、方法指导课,中期有片段赏析课、问题研讨课,后期有专题交流课、成果展示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6.“飞翔”讲坛,互动交流。
   我们每周举办一次“飞翔中队”阅读讲坛,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促成自身的成长。学生自由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教师指导小组长制作简单的PPT,再由组长教会其他组员,最后都学会制作课件。学生们交流的主题有“康熙大帝”“昆虫记”“沈石溪笔下的大象”“西游记中的猴哥形象”等。主讲人提前宣传,还邀请了其他班级同学和家长参加,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领导力。
   7.走进家庭,实地参访。
   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书房的作用,我们利用寒假进行了一次别样的家访——实地参观学生的家庭小书房。参观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积极投入,精心准备讲稿,而且采取亲子共读、图书漂流等形式,展现了家庭成员的共学成果。在此过程中,小主人们落落大方、热情好客,小客人们举止文明、彬彬有礼。段雨学妈妈激动地说:“这几天,我家雨学像变了个人似的,主动打扫卫生,还为客人准备水果、点心、茶水。”别样的家访,在与学校完全不一样的时空中,学生们不仅交流了读书心得,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8.教师赠书,持久助力。
   在小书房建设阶段性总结会上,我们评选出了6位“家庭小书房建设标兵”。笔者向他们赠送书籍,并书写赠言,如“读好书,与有趣的灵魂对话”“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心明眼亮”“每读一本书,就如同多一条生命”等,以此保持学生们的阅读热情。
   三、家庭小书房建设的成效
   1.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儿童没有阅读,他的人生经历一定会有欠缺,通过阅读带来的改变,能解决孩子视野和品格方面存在的问题。”[1]196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拥有家庭小书房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5%,学生们因为有了读书的环境、有了可读的书籍,逐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任科润妈妈说:“现在孩子回家不像以前那么迷恋手机了,一写完作业,就开始读书,晚上睡觉前还和我交流读书体会呢!”任科润也说:“康熙皇帝8岁就继位,一生中干了许多大事,他不仅重视学习,还勤政爱民。我太佩服他了!”
   2.改善了亲子关系。
   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正在遭遇危机。对于这句话,王镜炎的妈妈深有感触。之前,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到房间里,不与父母交流。有了家庭小书屋后,她发现儿子经常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于是就和他共同阅读《斑羚飞渡》《狼王梦》等,慢慢走进了儿子的世界,母子俩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以前,周周的爸爸爱喝酒,夫妻俩经常吵架,周周的妈妈也因此对女儿的生活不管不问,所以周周经常蓬乱着头发来上学。开展家庭小书房建设以来,周周的爸爸逐渐认识到安全、和谐、温馨、积极上进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喝酒的次数减少了,夫妻关系和谐了,周周每天都梳着漂亮的小辫来上学,引来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3.家庭联读形成相互教育。
   在家庭小书房参观走访过程中,家长们积极互动、交往,实现了家庭间的结对和联动,使优质的家庭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共享,更生发了许多家庭教育智慧。有心的家长会多一些反躬自省,实现教育理念的自我更新。卓西爸爸真诚地说:“开始建设家庭小书房时,我认为那都是做做样子的。去其他同学家里参观之后,看到别的家长确实在认认真真陪孩子读书,我就问自己:为什么别的家长就做得那么好,而我做不到呢?难道一点时间都没有吗?不是的,平时放下手机,多陪孩子,哪怕去借借人家孩子读过的书也是好的。”李奕霖妈妈说:“参观家庭书房时,看到孩子们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样子,我很受触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有意識地培养我家孩子的自信心。”大家还倡议,让家庭图书漂流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既是教育者、参与者,也是学习者。
   4.促使良好家校合作关系的形成。
   开展家庭小书房建设,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空间,大家在自主参与和研究反思中获得成长的力量,许多家长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关注。每个环节,教师都与家长、学生有了比过去更为密切的沟通,在聆听和表达心声中,在推动和参与中,在反思评价和重建中,实现了家校沟通无障碍化,为家校协同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广家庭小书房建设,让乡村班主任在家庭教育上找到了有力抓手,实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通过引领乡村学生建设好家庭书房,不仅唤醒了乡村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意识,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对于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乡村、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培颖.家校合作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