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语文课堂 创建学生乐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动力,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关键。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课功底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新版职业中专的语文课本有别于以往的教材,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教特色,与学生素质教育贴近。新教材中所选的内容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性的学习,更注重的是通过短小精悍的现实故事,反映重大的人生哲理,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要有积极的心态,正确的人生方向,坚定执着的品质,走出逆境的勇气,笑对人生的豁达等等,突出的是励志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在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去感悟人生哲理,把握人生方向,已成为新时期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一、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突出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语文教师要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
  1.妙用导语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授课前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精心设计,导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用名言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图画导入、多媒体展示导入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比如在讲授刘心武的《错过》这篇文章时,我引用了泰戈尔的一句名言:“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时,那你也必然会错过月亮和星星”。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不仅点明了文题,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我适时地提出下一个问题:如果你错过了太阳不哭泣,那你会怎么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觉得我说的“你”就是他们自己,他们一起讲述自己人生中的一些错过,面对错过的事情自己是怎样做的,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又将怎样对待错过……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对于“错过”也有了正确的认识。这样的导入形式生动有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调动了积极性。
  2.借助表演创设情境
  语文是一门极其生活化的学科。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演员,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即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例如在讲授《换票》这篇文章时,我让两位同学表演文中的两个主角――在车站换票的两个人,让部分学生作为群众演员,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生动形象的表演让同学们懂得了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的人,给他再好的机会也是枉然,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积极的心态才是成功的起点。不仅如此,学生的表演更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在原文的结尾处又添加了惊人一节,在用事实教育了拾荒者(失败者)的同时,又给了他一次重新生活的机会……
  3.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用或慷慨激昂,或诗情画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其中。同时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更应以饱满的热情,流畅的语言,富于激情的演绎,调动学生的听觉,吸引每个学生,感染每个学生,使他们如沐春风,并得到美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二、尊重学生情感,赏识学生亮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并欣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使学生逐步做到敢想、敢说、爱说、乐说,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快乐。
  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对所有学生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忽视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甚至掉队的学生,应当实施“倾斜政策”。多鼓励,多引导,对于他们的每一次发言要给予肯定,对于他们的优点要及时表扬。比如朗读课文有声有色,回答问题恰到好处,思维活跃见解独到,课堂纪律良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逐渐充满自信,也能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如果能把全部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课堂气氛自然就会活跃起来,学生兴趣也会提升。
  2.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学生就像黄山上的松树,千姿百态,各有所长。他们身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每个学生身上也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满意、愉快、喜爱的情绪,才能愿学,乐学。
  三、培养创新精神,挖掘学生潜力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但在传统教育中,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记,生吞活剥,不求甚解,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教师要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要培养学生敢于向自我挑战,向老师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不同声音,学生才能够坚持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意见和想法,不必人云亦云。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上,学生才能够敢想、敢说、敢质疑,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才能非常活跃。我经常鼓励学生要踊跃发言,答案可以不拘一格,无论他们的答案对与错,都给予鼓励,对于不同的见解给予支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答题错误而不敢发言,而是畅所欲言,越有自己的见解越好。在讨论问题时,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对于一些标新立异的回答我也给予肯定。学生在这种肯定中产生了自信,内在的潜力被挖掘出来了,课堂也就不会枯燥无味,反而成为了他们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乐园。
  四、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有着双重的教学任务――专业课和文化课,很多学生由于在初中文化课功底差,加之学生对专业课的重视,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对语文等学科不够重视,不愿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了解专业课的内容和特点,并发掘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彼此联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应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应始终如一的以极大的热情备教材、备学生,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才能一改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性情的乐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3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