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急速发展,我国资源紧缺问题和城市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促进低碳经济、缓解资源压力和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我国以往的轨道交通建设中对于换乘枢纽的重视不够,本文通过研究国内现有换乘枢纽,简述未来轨道交通换乘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 换乘枢纽 换乘发展趋势
  1前言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的一大关键。地铁做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拓展城市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我国地铁发展历程,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的北京地铁做为战备工程初期是不对公众开放的,直到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限制,我国地铁发展一直处于落后水平,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加剧,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大力发展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果断采取宏观调控经济政策,提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要求政府大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大批城市开始筹划轨道交通建设。
   做为城市交通骨干的轨道交通不能单独存在,它必定是要与地面公交、航空港、干线铁路等相结合才能更完善的发挥其使用效率并且最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系统,因此换乘枢纽在其中是不可或缺的。
  
  2国内典型换乘枢纽站
  2.1轨道交通与铁路的换乘
   上海做为繁华大都市,代表着我国先进生产力与经济实力,上海南站做为21世纪标志性建筑,是国内首个集火车、地铁、轻轨、公交等多种交通工具“零换乘”交通枢纽。所谓“零换乘”,就是指将地铁、城铁、公交、出租车等不同客运方式的换车地点,整合在一个交通枢纽里,使乘客不出这个枢纽就能改乘其他的交通工具。
   上海南站主站房是整个南站的交通中心及各种交通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站屋为三层式结构,在站屋内交通流线也分为到达层、站台层、离开层三个层次。主站房造型为圆形,它使得入口至候车室距离相等,效率更高。圆形屋顶的结构方案合理,受力明确,既能满足建筑造型要求,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上海南站工程是“十五”期间上海的一项重大工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满足功能需求,体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在空间上,是火车站与地铁1号线、轨道交通明珠线及轻轨L1线的相互重叠,因此形成了地铁站、轻轨站与火车站的同步施工的特点,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零换乘”交通枢纽。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作为上海的南大门――上海南站经受了建站4年来最大客运高峰的考验。为了使世博会能够顺利举行,上海市政府在交通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目前的上海南站内共设2条轨道交通枢纽,数十条市内公交线路及4个出租车站点,并为世博会专设世博专线。旅客乘坐铁路到达上海南站,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直达世博园。为了更好更快的实现“零换乘”这一目标,上海南站内设置了大量指示标志,在参观过程中,始终可以看到统一的规范指示标识。在每一个转弯口,都有醒目的世博专线车的指示标识。
  
  
  2.2轨道交通与空港的换乘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做为上海“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是一个包括机场、轨道交通、磁浮、公交等各种交通方式的一个巨型交通枢纽。它的建成不仅将极大改进上海市对外交通水平,而且也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
   由于在虹桥枢纽各种交通方式中,轨道交通的换乘需求远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因此,分别设置了虹桥东站,虹桥西站两个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形成“东西两站、立体换乘”的站点布局,实现虹桥高速枢纽(城际)铁路、磁浮、机场三个大交通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立体换乘,最大限度减少轨道交通换乘距离。
  
  
  2.3轨道交通与城际高铁之间的换乘
   北京南站位于南二环以南,南三环西路以北。做为大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南站集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各种交通方式换乘距离的长短是衡量车站疏散能力的众多指标中的核心。北京南站设计将地铁4号线及14号线从原始规划站位调整到客站正下方;地下一层中央区域为各种交通方式的主要换成空间,换乘区的中心为地铁4号线、14号线付费区;公交车站与站房南北侧地面层及地下一层处直接相连;站房东西两侧地下车库可以方便出租车,私家车辆旅客换乘。在这里乘客可以不出站房就完成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实现了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
  
  
  3未来换乘枢纽发展趋势
   完善地铁枢纽站的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路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布局已经决定了其主要的换乘方式。由于早期的地铁建设主要是根据交通需求进行的,缺乏统一的规划,未考虑到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造成了交通形式单一,换乘方式没有紧密的结合,换乘距离较长,乘客舒适度较低。
   换乘距离是严重影响换乘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当前的地铁换乘车站设计中,对于地铁与地铁之间的换乘我们已经充分的考虑了尽可能的使换乘距离最短。对于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问题,正在逐步被重视。地铁大运量,速度快的特点越来越被大众所吸引,针对以上几个国内典型换乘枢纽的简述,轨道交通与对外交通衔接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大型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6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