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效率角度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效率是一国制定经济政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我国重要的宏观经济制度之一。该制度在制定和设计时,也应以效率为其目标之一。本人主要以现行的汇率制度为分析对象,从效率的标准、有利于效率及不利于效率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效率;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当今世界经济的开放性和互相影响越来越明显。汇率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的货币管理当局对其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安排或规定)不仅是一国重要的宏观经济制度,而且汇率制度也是国际间经济协调和关注的焦点。汇率及汇率制度会直接影响一国的贸易差额和资本流动,是调整并实现一国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制度保障。因而,长期以来,各国的专家学者、金融管理当局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等从各自的假设前提、利益立场、政策理念等角度出发,就汇率及汇率制度问题展开了研究与争论。
一、成本-收益角度的效率分析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在实行人民币固定汇率制的情况下(1978一1985年),采取货币政策来调整国内经济,在长期内都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的效果则比较明显。而在浮动汇率制下(我国目前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货币政策的效果比较明显,而财政政策效果的发挥则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很难采用宏观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来衡量浮动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效率的高低。而在采取改革开放,逐步开放国内市场的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要想同时实现三种经济目标(即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流动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则成为不可能。故必须舍弃其中一种或两种目标。
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之间进行选择时,较大的外部冲击如贸易条件的变化等会使得一国货币当局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如果货币当局较为关注国内失业状况、货币供求变动,则其倾向于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在引入固定汇率制的放弃成本以后,放弃成本、外部冲击以及通货膨胀率的增加都会使货币当局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度。
二、衡量汇率制度效率高低的标准
根据微观经济学对效率的解释,通常认以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雷托提出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为标准(即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因此衡量一种汇率制度是否是高效率的应该以该种汇率制度是否对资源的配置最为有效的。该种标准也为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福利增进的效率标准。这是一种简单的以经济为尺度的衡量的标准。
其实一个汇率制度是否是有效的,还应该考虑到该种汇率制度的变革或实施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或心理的综合影响。使社会成本最少,社会收入最大,减少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
三、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基于效率角度考虑的实施点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加快了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特别是2005年7月21日开始,我国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由双重到单一、由官方到市场、由固定到浮动的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演进进程,同时,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是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程中的市场化调节,而非人为的政策性调节。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
现阶段我国开始的是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外汇指定银行可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以此来促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此次改革○1人民币汇率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然存在较窄的波动区间限制。
四、人民币汇率制度效率方面的障碍
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市场力量明显增强,但是,由于汇率浮动区间限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的规则不够透明等制度改革不到位的缺陷存在及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有限等的制约,现行汇率制度对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带来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规则不够透明,影响了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在现行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我国货币当局公布了一篮子货币选择的四项原则和一篮子货币的主要币种,但对一篮子货币的具体币种构成及权重均未加以明确说明。当货币篮子中的某些货币币值发生大幅度波动,以至于浮动区间不能消化货币篮子的价值变化时,中央银行可能须参考一篮子货币重新确定一个中间价。因此,何时根据一篮子货币调整以及调整的幅度大小的主导权和控制力均在货币当局的掌控之中,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存在较大障碍。
第二,汇率波幅的限制,使得中央银行对汇率的干预成为一种常态,市场不能出清。由于中央银行作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几乎每天都要参与市场交易,平补市场买卖差额,影响汇率生成。为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在管理与浮动之间,管理似乎占据主导地位,浮动区间一旦扩大,立即被干预人为消化,而不是由市场吸收,“看不见的手”随时可能被迫向“看得见的手”屈服,汇率的官定色彩仍较浓厚。
第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单一,难以反映外汇市场供求。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虽然大大放松了对银行与客户及银行间交易资格及交易行为的管制,银行和客户能够基本按自身的意愿自由买卖外汇,但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单一的状况未有改观,银行间交易主体仍为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市场参与者很少,市场主体单一,交易过于集中于银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7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