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成本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成本控制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是管理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有效成本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企业;成本控制;控制目标
前言: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且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使产品成本损失增加。成本控制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活动,还应扩展到对生产前的研究开发成本、供应成本和生产后营销成本的控制。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内各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1.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意义
1.1 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即使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国有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受到威胁,也难以在调控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公用事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1.2 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得主要保障
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的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压力。
1.3 企业发展的基础
成本低了,可减价扩销,经营基础巩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控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跨下去了。
2.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成本控制是指: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陈旧落后,原材料质量不好,运输管理不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大量次品、废品,造成的质量损失非常之大。其次,成本核算不实,一方面的原因是核算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另一方面为达到一些目的进行人为调节,企业看起来盈余而实际上却是亏损。第三,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不够完善,企业讲利润,不讲成本,短期行为泛滥;企业领导任期有限,管理松弛,人员素质较差;财政、审计监督不力,等等。这些因素均会增加企业成本,从而减少企业利润,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而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针,企业经营管理中各方面工作的业绩,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成本上反映出来。
3.有效成本的控制方法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实施成本控制一定要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从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做文章,并使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3.1 战略目标指导成本控制目标。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所以,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赢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上,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甚至个人。
⑴企业项目分析。各个部门以营销目标导向,进行年度工作的项目立项,列出为实现目标所需要做的各类项目,同时对项目进行任务分解,再对时间、成本、性能每个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成本与收益。比如市场部明年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需要完成多少市场宣传及推广的项目,逐一分解成任务后,对每个任务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合理预算,同时对产生的收益进行估算。
⑵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存在于某一行业价值链的某个点,包括与上、下游及与渠道企业的联接点,如供应商产品的包装能减少企业的搬运费用,改善价值的纵向联系也可以使企业与其上、下游和渠道企业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⑶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和本企业价值链在行业价值链中处于平行位置,通过对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测算出竞争对手的成本。然后,自己企业与之相比较,就找出了与竞争对手在任务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争取成本优势。
⑷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企业成本控制不能建立在人人自觉的美好愿望之上,应当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靠制度,用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将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
3.2 成本控制四步执行法。
⑴减少目标不明确的项目和任务。在企业目标清晰的情况下,每个项目及任务都是为实现目标所服务的。项目立项分析后,可以把目标不明确的项目与任务削减掉。
⑵明确各部门的成本任务。实行“全员成本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先测算出各项费用的最高限额。然后横向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纵向分解落实到小组与个人,并与奖惩挂钩,使责、权、利统一,最终在整个企业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⑶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没有数字进行标准量化,就无从谈及节俭和控制。伴随着成本控制计划出台的是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包装、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利息、部分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相关部门需要对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释。为了让员工养成成本意识,最好建立《流程与成本控制SOP手册》,具体提出控制成本的方法。
⑷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将成本控制提前和延伸,提前就是加大技术投资,控制采购成本;延伸就是将上下游整合起来。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68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