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C语言教学中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C语言在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是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分析了C语言教学中的难点与各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改革,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一困境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C语言 高职院校 项目教学 教材组织 电子教程
1、C语言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在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大都把C语言作为入门语言来学习。这是因为C语言具有简洁、紧凑,使用方便、灵活,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丰富,语法限制不太严格,允许直接访问物理地址,能进行位操作,生成目标代码质量高,可移植性好等特点[1]。将C语言安排成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入门课程主要能起到以下作用。
1.1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各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在基本知识点上是相通的,都有顺序、分支、循环三种基本结构,都有相似的基本数据类型,都有过程或函数结构。掌握了其中的一种,再学习其它程序设计语言就变得容易了。而C语言以其优秀的特点在各种高级程序语言当推首选。掌握了C语言,就能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特性。
1.2 掌握用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还仅是掌握了一种编程工具,用程序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必须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一定的算法进行程序设计。在C语言教学中除学习语法、语句之外,还需在其中贯穿一些基本的算法,如穷举、迭代、递归等方法。为学生今后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1.3 为后续课程打基础
计算机类的专业大多会开设《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Flash动画制作》、《单片机开发》等与C语言相关的课程,所以将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2、高职院校中C语言教学的困难
在各高职院校的C语言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学习困难。许多学生由刚开始的好奇,到由于困难而失去兴趣,再到最后的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缺乏可视化效果
C语言还不是一门可视化语言,运行的结果还是文本形式,界面设计不够直观和方便,与现阶段软件设计的可视化界面比较起来显得抽象与难理解。这样程序运行的结果不直观,与现行软件的界面风格相去甚远,学生对这种界面容易失去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2.2 教学内容繁多复杂
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感到困难,并不同程度产生畏难心理[2]。而且学生是把C语言作为第一门接触的程序设计语言,繁多的概念、规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把握整门课程的关键点,增加他们学习的难度。很多院校还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C的考纲作为C语言的教学提纲,但是二级C的考试中有许多是比较偏、平时少用的知识点,这与高职的面向应用的培养目标不相符,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2.3 教学的组织不适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
众所周知在高校C语言的教材中,具有权威性的当属清华大学的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其教学内容条理性好,系统性强,例子丰富翔实,发行量与超800万册。后来出版的许多其它C语言教材都难突破它的体系框架,确实是一本经典教材。现行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组织也基本依据这本书的顺序。但这种教学设计设计立足于本科教学,内容全面,使得它弱化了主要知识点。以理论体系为主,不利于面向应用的教学。即便采用了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教学法,也因缺乏合适的教材,给教学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3、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改探索
针对C语言教学的困难,各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也进行了各种改革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几方面的变革。
3.1 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浅化复杂问题
许多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问题、启发思维、归纳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尽可能将教学内容形象化,知识点讲解深入浅出,对学生容易掌握,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也只是对局部知识点起到了浅化作用,对整门课程的系统教学和实际应用还是难以起到较大的作用。
3.2 设计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
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针对C语言开展了设计以项目为任务驱动,以在项目中穿插知识点的方法进行教学。目的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节点,逐层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上机编程的兴趣和实验的方法技巧[3]。这种方法相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吻合的,而且对学生的学生目的、应用方向有较为明确的指导作用。但就目前这种方式的应用看来,还存在着知识点散乱,系统性不全的缺点。
3.3 开发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学习时空
许多院校也在校园网中挂上了各学科的教学平台,其中也包括C语言的教学。就网站版块而言主要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练习测试、师生交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学习C语言的空间和时间,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但是它只是课堂教学和实验的延伸,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其教学模式仍受制于教师的教学思想。
3.4 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实现多元评价
可将学生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项目操作规范、项目调试方法、程序设计能力、程序调试能力和项目报告等。的评价主体也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多元组成。形成性考核即最终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评价系统的改变,能体现出对学生的要求不在囿于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能改变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但是多元评价也应该是穿插在系统化教学的各个知识点之中,没有较好地系统组织教学内容,多元化评价也就难以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4、提高高职院校C语言教学质量方法的建议
参考各兄弟院校的教改经验,以及结合参加培训中小学教师“Intel未来教育”项目和教育技术能力项目工作的经验,针对高职院校中的C语言教学难点,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4.1 以项目形式组织教材,用活动串接各知识点
将教材内容重新组织,分析内在关联,设计成多个逐层递进的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活动组成,每个活动由若干个步骤组成。用项目替代原教材中的章,但是每一个项目都应该是精心设计的,应该是涵盖了若干个知识点,而且项目应该的逐层。用活动替代了原教材的节,各个活动应完成对此项目的任务分析、知识点解释、项目问题的解决、知识的延伸拓展、对此项目的评价量规及方法等内容。每个活动中的步骤相当于一个向导,学生按步骤进行学习,就能轻松地达成学习目标。
这教材的设计难度很大,既要找到适于实际工作的项目,又要很好地涵盖C语言体系的主要知识点,各项目所包含的知识点又要逐层递进。每个活动中的步骤又要很好的引导学习在完成这些活动时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应该组织一个专门的团队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设计,非一日之功可成。
4.2 制作电子教程,发挥信息化组织知识的优势
可以制作电子教程来组织教材和教学过程,可以是B/S结构,也可以是C/S结构。电子教程除以上面所述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外,还可以增加知识速查手册,当在教材中碰到疑难时,可快速查找相关解释,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组织知识的优势。另外,可对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活动是否能正确完成实时测评,记录每一项目的评价结果,及时统计分析教学质量。
4.3 教学评价分解在每一个项目教学中
在每一个项目后设计相应评价量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测评,测试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项目设计情况等,及时记录(以电子方式为佳),以利于教师及时分析统计,掌握学生动态,也便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克服传统教学评价中,学生在期末发现掌握情况不好但已为时较晚的弊端。
5、结束语
笔者所提的教学模式实质上也是一种项目驱动的方式,但它的关键在于教材中项目的设计如何完成各C语言体系的主要知识点,各活动如何安排,才能使学生轻松达成教学目标,这条主线一旦合理解决,其余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在教学中也还在不断探究和总结,相信不久能设计出符合需求的教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