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虹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主导的时代,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为这个时代所急需。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生力军,更应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经管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难点问题及培养方式上入手,试图以本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探讨运用实践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创新即产生某个以前不存在的东西。当你产生出一个东西,不论是一个产品,或是一个过程,乃至一种思想时,你就展现出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所必需的能力之一。对于此能力的培养教育日渐为世界高等教育所重视,这是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趋势。创新能力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情感与人格,从而造就创新型人才,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一、经管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经管类专业是为国家经济建设输送专业人才的专业,而经济建设工作对于实操能力要求是极强的,换言之,对于这类专业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绝对程度依赖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校虽是刚升本的综合性地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开办至今只有两年,但经济管理专科班的开办则已有多年的经验和基础。在农村区域发展本科申报并成功开办以来,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当前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要求
  从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热点。如何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铺设道路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毕业生就业难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实操能力,纯粹的理论知识难以适应企业、机关单位的要求,从而导致无法对接。另一方面原因则是国家经济发展和转轨所导致的就业岗位难以适应高校扩招的人才数量激增。
  从国家政策层面以及一些高校的教育改革思路来看,我国开始倡导高校的创业教育,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即处在为学生就业找出路的阶段,而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和有效组织,没有有效地形成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必须是在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各项能力与思维的基础上,其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就是创新能力。从而,不论是对口专业的就业还是学生的自主创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难点问题
  (一)创新能力培养与教材创新
  教材是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基本工具。在高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深化的今天,各级各类的学校出于各种目的,总是在想方设法地订购所谓最佳教材,选购的依据大多是各专业名师或教育部规划的所谓权威教材,以满足教学计划中教学任务的要求。而实际上,多数教学计划在制定之初对人才培养的能力架构问题很少涉及,导致教材的革新处于“新瓶装旧酒”的尴尬境地。而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就是教材的滞后现象,这在对于实践应用能力有更高要求、时代感更强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材来说,更是如此。
  经管类专业应侧重培养创新型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即要求学生对于所学各个专业能够融会贯通,更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准确摸准问题症结、分析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那么在教材选择上,就不能只听一家所言,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比如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教学中,我便针对所教专业应该选择多本专业权威教材,依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选择、整理。并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建设案例库,并更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本地方经济特色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综合。
  (二)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实践教学在我国各高校来说,近年来都进行得如火如荼。最常见和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花大量资金购买教学仪器和设备,认为花钱进行基础设施配置就符合了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要求,但现实绝非如此。以我校为例,现在大多数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大多数课程也都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情,大多数课程也达到了理想效果。可有些课程却由此走入误区。
  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变成了如何丰富电子教案,如何添加更多的信息案例和动画,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授课方式来看,还是为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讨论大多是应付式的。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激发。经管类的学生更多的就业对象是社会企事业单位,如何让他们能适应这些单位的需求了?肯定就不能局限在学校和课堂,必须走入社会,进入到企事业单位中去进行切实的实践操作,这才是最有效的实践培养。创新和实践,是新时代教育的大趋势和主旋律。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理论予以验证,才能将理论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解答,也才能从中寻求出规律,激发出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理论,即进行创新。可以反观世界上的所有发明创造,无外乎都来自于实践,而非闭门造车。
  (三)创新能力培养与考试改革创新
  中国的教育问题已经被探讨了若干年,关于其中的考试改革的讨论也一直没有停息。一致观点都认为,现行的各类考试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规定考试重难点,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从而使得整个命题和评分过程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考试改革的重中之重。
  (四)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创新型教育方式的践行则需依托于创新型的教师。高校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渊博的学识素养及创新的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教育方法和手段,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学方式创新中,首要的就是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摒弃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做法,倡导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生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更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再来就是营造必要的教学和实践环境。
  对于经管类专业教学来说,不同于数理化,在实验室里就能有所创新突破,而必须要突破课堂教学的藩篱,建立一些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践行理论提供条件。在教学中,也应该突破课本的掣肘,引导学生关注前沿的一些经济理论和社会热点经济问题,营造一种激励学生探求科学结论的探索精神。此外,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和创新机制的设立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证。
  三、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教学方式探讨
  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具体来说,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再现、外出调研、分组策划、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最大可能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其理论分析方面具有一定的晦涩性和难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学好该门课的要点,笔者认为,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最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三类:
  (一)抛砖引玉法
  抛锚教学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上,用老师抛“锚”引发学生的创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一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锚”的设计,即典型案例与现实经济问题的选择上。
  1.典型案例分析的应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案例,可是因为该课程的起源在西方,其经典案例不一定适合中国,另外一些重要的案例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更缺乏亲近感。案例要想具有典型性,最好是选择学生曾见过或感受的经典实例,并最好具有一定的创意,能给予学生较大冲击。譬如说,在讲述边际效用这一理论的时候,除了运用经典的面包的案例之外。在课堂一开始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初恋是最美好的,最难以忘怀的”。或许这个案例并不恰当,可是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现实经济问题的选择与应用。课程设计基于真实企业,最好以学校附近或所在城市知名企业的实际问题为背景,来设计问题。因为,学生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所处环境较为熟悉,方便其进行调研,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讲授市场竞争模式时,给学生出了到课外调查的题目,让学生去了解铜仁地区加油站、超市、服装业、农贸市场四个行业的企业数量、产品内容及价格、消费者人数等状况。对于大家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之后,让学生来判断各个行业对应的市场模式及其特点。进而让学生更深刻了解这一知识点。
  (二)开放式拓展能力培训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性理论,从而要求学生对于这些基本的理论方法深入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这就决定了该课程必须实施开放教学策略。一方面走出课本,既不局限于本门课程的限制,与其他科目融会贯通,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而是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和接触前沿理论,形成系统的知识构架。另一方面走出校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开放教学。首先,我们系已经与若干当地企业(包括有证券公司、水泥生产制造企业、超市等)联系并建立起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到这些企业或自主寻找一些企业单位进行调研或实习,在实践中发现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回到课堂上可以就此进行讨论和分析,增进理论认识。其次,可以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与知名学者到学校讲课,让学生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以及经验教训,并从中学习到相应的实战方法和技巧,充实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三)团队学习法
  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中,存在很多理论性很强的复杂问题,学生往往无法独立解决,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思想上的辩论碰撞,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认识的集中、修正,即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才能有效解决。笔者在教学中,因为受教学时长的限制,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做到一一指导,从而开展了分组学习的策略。依照班级人数来进行分组,但每组人员不宜过多,5~7人比较合适。各小组里成员性别、性格互补。分组之后,通过自荐或推选方式产生团队负责人。为了激励团队成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小组名称、口号等方式,制定小组目标,增强小组凝聚力;并通过分工等方式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组长轮流制则可提高团队责任感。让每个团队明确团队目标之后,老师以团队任务的形式布置课堂或课外作业,以任务来驱动学习团队的运转。团队的讨论结果以专题总结或小论文形式呈现。而在呈现团队成果的形式上,采取师生角色互换方式,即由小组推选代表上台阐述自己团队的结论,并以小组间相互打分、互相质疑辩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总之,在当代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在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难题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便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改革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基于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07(综合版)
  [2]王卫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策略探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5)
  [3]林嵩.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基础理论研讨.2006
  [4]陈建华,赵振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6)
  注:本篇文章主要是着力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是院级教改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