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的中国旅游饭店业的效率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伟伟 李静
【摘要】近些年,我国的旅游饭店业得到迅速成长。本文采用非参数DEA方法对中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进行分析,并分解为技术效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增长,并进一步探讨了各地区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结果显示:2004~2008年间,中国旅游饭店业TFP平均增长了6.3%。同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也不相同,中西部地区TFP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较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提高,而中西部则更多地依赖于技术效率尤其是规模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饭店业;DEA;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一、引言
旅游饭店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星级饭店、社会旅馆、个体旅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饭店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饭店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近年来,星级饭店数量不断增长,每年新评星级饭店近千家。尽管现代饭店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但中国的饭店业历来采取的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技术创新速度缓慢,技术含量一直不高。因此,有学者称我国的饭店业的发展是一种规模的简单复制扩张,是一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备受国人关注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以致我国虽然跻身世界旅游大国,但是远不能称作世界旅游强国。因此,积极探索我国旅游饭店业产业效率显得尤为必要。
二、文献综述
产业效率研究是当今经济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常用全要素生产率(TFP)度量。其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对TFP的研究始于丁伯根(1942)和索洛(1985)在新古典的框架下研究“索洛余值”对增长的贡献。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生产效率角度对我国行业经济的运行情况进行研究的文献也大量涌现。这些文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分析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地区间企业效率的差异情况。如姚洋、章奇(2001)分析了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情况,发现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大企业相比小企业、南部地区企业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都具有较高的效率。赵永亮、徐勇(2007)重点计算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效率,认为技术效率的缺乏是企业成本非效率的主要因素。刘秉镰、林坦、刘玉海(2010)考察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力变化,发现我国钢企每年变化的效率却呈现不断改进的趋势, 生产力逐渐改善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另一类文献则主要利用各省市的行业加总数据来比较我国不同地区间行业效率的差异情况。如颜鹏飞、王兵(2004)使用DEA方法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情况,发现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刘兴凯(2009)考察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中国服务业TFP增长呈现出阶段性下降态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的TFP 增长及其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
综上所述,已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是以中国整体经济、工业经济、制造业或者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缺少针对具体产业的研究,对劳动密集型的饭店业的研究更是严重缺乏。本文试图用基于产出的非参数的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研究中国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科学地测度中国饭店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客观地评价中国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以确定我国饭店业的高速发展到底是规模扩张还是技术进步。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DEA模型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将数学、经济与管理的概念与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模型、方法和理论。DEA 是研究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的十分有效的工具,这些部门称为决策单元。通过对这样一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数据析,DEA 方法可以得出各DMU 的技术、规模综合效率或单独的技术效率指标,对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作出评价, 其中技术有效即技术效率最佳者,构成了生产系统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本文主要利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进行综合评价。
(二)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旅游饭店业的投入要素主要有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投两个。劳动投入量包括就业人数、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和劳动质量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采用饭店业年度从业人数来表示劳动投入。
由于中国饭店业没有关于资本存量的数据,而且我国的旅游统计方面还没有涉及固定资产投入方面的数据,只能用饭店业的固定资产价值来代替资本投入,因为饭店业的总产值实际上是由饭店业从业人员与饭店的固定资产共同来完成的,所以本文采用饭店业年度固定资产总额来代替资本投入也是可行的。
对于产出变量的选取,人们选用的是旅游饭店业的营业收入。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的不同是导致研究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的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4~2008),研究覆盖了全国 31个省市,根据中国饭店业的发展历程,考虑到可比性,又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样本为2004~2008年共五年的投入与产出数据。
四、我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由于本文使用的是中国 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因此在分析中国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时,利用 DEAP2.1软件计算了2004~2008年之间中国旅游饭店业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逐年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并进行了分解。
1.旅游饭店业产业效率变化分析
表1中国旅游饭店业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表1列出了2004~2008年间中国旅游饭店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结果。纵观2004~2008年中国旅游饭店行业Malmquist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旅游饭店全要素生产率在2004~2008年间平均增长6.3%。总体上经历了先下降后回升的过程,2004~2007期间生产率增长速度出现明显的持续下滑,而2007~2008又表现出缓步回升态势。
根据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进一步将TFP变动分解成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以找出它们各自的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一组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实际产出同一个假设同样投入情况下的最大产出之比,因而技术效率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因素来看,中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主要得益于技术效率的提高,其平均增长率为9.1%,其中,纯技术效率平均增长率为5.9%,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为3%。而同期技术进步则为负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2.5%,从最终的估计结果来看,技术进步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技术效率提高的效果,表明我国旅游饭店业在技术进步方面是下滑的,且技术效率是推动中国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旅游饭店业TFP对技术效率的依赖性是显而易见的。
2.区域旅游饭店业产业效率比较分析
我国区域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导致各地旅游饭店业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为东中西三大板块来分析旅游饭店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状况,目前,国家和学术界一致认定的划分是: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表2中国旅游饭店业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及分解
表2的结果显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也不相同。东部地区TFP保持着年均0.6%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中部地区的2.5%和西部地区的7.1%,从生产率的内部构成来看,三大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较大地依赖于技术进步,其技术效率水平基本保持不变,而中西部地区更多地依赖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规模效率的提高,说明旅游饭店业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而技术进步呈现负增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饭店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在西部地区尤为凸显,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结论
综上可知,2004~2008年间,中国旅游饭店业TFP平均增长了6.3%。同时东中西部地区旅游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且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也不相同,中西部地区TFP增长快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较多地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提高,而中西部则更多地依赖于技术效率中尤其是规模效率的提高。
为了缩小饭店业同国外的差距,提升饭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同时重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加快饭店业的市场化改革,鼓励创新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把提高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水平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其次,注重区域的协调发展,确保区域饭店业全面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宏观上布局,微观上协调,保证资源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10):13~19
[2]赵永亮,徐勇.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效率研究[J].南方经济.2007(8):46~55
[3]刘秉镰,林坦,刘玉海.规模和所有权视角下的中国钢铁企业动态效率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J].中国软科学.2010(1):150~157
[4]刘兴凯.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阶段性及区域性变动特点分析--基于1978~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当代财经.2009(12):80~87
[5]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12):55~65.
[6]李国璋,周彩云,江金荣.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对地区差距的贡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48~6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