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质检机构职能与国家竞争优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锡辉 高双

  【摘要】 随着近年来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质检机构职能优化与组织创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产品之国家竞争力的载体,产品质量是产品的核心。因此,质检优化从国家竞争优势视角考虑,不仅能使得质检机构职能优化,还能使得我国国际合作战略实现双赢。
  【关键词】 质检机构 职能优化 国家竞争优势 钻石模型
  吴学松(2007)表明,我国政府已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与国家竞争力密切相关,质量兴则国势昌,质量弱则国势衰;另外,也提醒人们,我国产品质量整体水平还不高,这既是影响我国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90年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一国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根本因素。一国的竞争优势是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等一组基本因素与机遇和政府辅助因素决定,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国企业成长的内外部环境。六组因素结合成一个体系,共同作用决定国家竞争优势(见图1)。
  
  
  
  
  
  
  
  
  
  
  图1
  本文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本的分析框架,探讨质检机构职能优化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
  一、生产要素条件
  波特把这类要素按等级划分成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两大类。前者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和人口等;后者则指必须通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如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的劳动力、科研设施及专门技术知识。波特认为,与基本要素相比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高级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基本要素可为一国提供一些初始的优势,这些优势随着在高级要素方面的投资得到加强和扩展。反过来讲,基本要素方面的劣势地位会形成一种向高级要素方面投资的压力。
  产品是以科技创新为依托,高技术标准必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高等要素投入的结果。质检机构在高等要素投入和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从长期的角度看,高等要素的繁荣将成为促进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我国应大力加强质量检测标准化基础建设。从战略的角度看,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基础研发投入,就只能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方面受制于人。因此,我国政府应通过增加标准化科研经费投入、设立基金、培养人才,促进标准化基础设施的建立。在科研经费方面,加紧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大幅度增加对属于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标准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标准研制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加大对大中型企业的研发财政拨款,投资支持以国际标准提案为目的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项目。在人才建设方面,实施标准化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对技术标准人才引进、培养的力度;建立标准化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激励人才竞争。在宣传方面,建立标准宣传体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全社会增进对标准和标准作用的了解,使企业界和政府部门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标准,将标准作为战略工具。
  二、国内市场需求
  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需求条件是指一国国内需求的规模和结构,满足国内需求是一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波特认为,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通过三种途径实现:一是本国市场对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二是市场上产品消费者需求层次高的国家。有利于产业发展壮大和技术升级;三是若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则有利于发展未来可成为主导产业的前瞻性产业。
  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取决于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比较状况,即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一国国际贸易的扩张,必须基于充足的国内需求及强烈而独特的需求偏好。国内需求的特点对塑造本国产品的特色,产生技术创新和提高质量的压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某种产品的消费能引导世界新潮流,或者国内需求规模巨大,这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随之市场国际化逐步加快,国际竞争力才会不断提高。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使得我国居民有充足的购买力,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大大提高,消费与储蓄偏好发生变化,消费欲望逐步加强,加之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优势,是别的国家无法比拟的。如果我国质检机构对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制定挑剔的标准和成熟的要求,会有助于我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产品标准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反之,如果本国企业不能应付挑战,那么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会受到外国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强烈引导,最终将本国市场拱手让给外国厂商。
  杨丹辉(2003)认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是其自身的后起性、发展路径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作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后发优势是我国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包括技术引进、经验借鉴等。质检机构引进国际先进标准用于国内产品的生产中,使得我国企业提高对本国产品的技术要求。先进的技术标准能够迅速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从而加速技术研发和创新周期。我国获得先进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体现了国际间技术转移的现象。在技术标准引进消化后,我国的许多企业能为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标准产品。对于我国,国际技术标准的引进不是终结,而是一个开端,对高标准的消化也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在有效的标准控制下,我国即使不具备主动创新的动力,也可在标准的要求下被动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国内标准的变动和创新可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带动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壮大。质检机构通过先进标准引进提升我国产品技术含量,通过严格的标准制度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声誉,由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构筑的国家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得到提升。
  三、相关和辅助性行业
  在国内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辅助性行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贸易能够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国际竞争已不单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是相关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集体行为,单靠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单打独斗,是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很多国家的优势产业往往表现出优势产业群。上游工业的产品有效率,下游工业才会有效率;上游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有助于下游工业建立国际竞争地位。所以,一国产品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也要关注该国是否具有高效率的相关与辅助行业。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不断交流,形成良性互动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能有效而迅速地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投入,使其不断与上、下游产业合作,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创新。质检机构在自身职能优化及组织创新的过程中,除了对特定行业和产品的具体标准制定外,还应关注相关行业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要求。相关行业和辅助性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升将在行业之间相互扩溢产生“溢出效应”,从而有助于这些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和国家竞争优势地位的提升。
  四、企业战略
  国家竞争优势的构建,说到底要落实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上,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实施战略管理。作为国民经济细胞的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规模、组织形式、产权结构、竞争目标和管理模式等,它们的选择和运作,不仅与企业内部条件和所处产业的性质有关,而且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国内同行业中的激烈竞争是该行业产生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我国由于传统体制的缺陷和束缚,相关产业间合作不够紧密,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企业密集和信息环境质量低劣,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在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下,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过分降低成本,会使得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影响国内消费市场更是在国际上给中国形象带来了损失。企业品牌是企业的巨大价值,而产品的质量则是品牌的核心。要想在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用质量竞争来取得优势。生产型企业和产销一体化企业通过质检标准的要求来规范生产,在高标准的要求下生产来制造产品和保证产品安全。因为标准是生产的准则与约束,良好的标准及其制定是保证合格产品质量之前提。标准化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它与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看,标准化对产品和流程的许多特性作了规定,既有利于消费者使用也有利于市场追随;标准化减少了不同生产者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成本;标准化降低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觉察到的风险;标准化有助于创新者取信于消费者,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产品质量标准化的进行,能避免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要求企业间进行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发展。我国企业组织结构还有待改进和重塑,国际质量标准的引进和高度质量要求,形成的高度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逐渐确立国家竞争优势。国内良性竞争给企业带来创新、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这一切都有利于产生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同时国内的激烈竞争,也会直接削弱企业相对于国外竞争者所可能享有的一些优势,从而促进企业努力“苦练内功”。争取获得更为持久更为独特的优势地位。而国内激烈的竞争,将迫使企业向外部扩张,力求达到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占领国际市场。
  此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等。机遇会打破常规,如果运用得当能使一国实现跳跃式发展。但机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能否利用机遇还取决于四种决定因素。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一国的政府可通过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法规、各种政策等来影响该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但政府的影响是间接的,只能起推动作用。
  五、结论
  产品是国家竞争优势的载体,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检机构职能优化与组织创新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加快完善质检机构职能优化与组织创新,以保持和不断提高国家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又为指导质检机构职能优化与组织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质检标准化优化环境中,质检机构要想优化运行机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机构自身的技术能力、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二是国际其他优秀质检机构的标准化机制;三是机构相关产业的质检标准。但质检标准化运行机制优化的实现更需要国家力量的参与。政府质检优化的推动者,国家战略在质检标准化优化的形成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对质检标准化优化的影响可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技术法规规定标准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要求,实质影响质检优化;二是许多标准的实施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对稀缺资源的安排、政府帮助标准在全球范围的推广等。
  
  
  
  
  参考文献
  [1]吴学松.质量是竞争力的源泉[J].建筑机械化.2007(4):37~38
  [2]杨丹辉.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发展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3(6):33~36
  [3]迈克尔・波特.李明轩国家竞争优势[M].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