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屈小静
【摘要】 从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重视学生质疑三方面入手探讨课堂氛围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通过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沙龙式的教学方法及进行团队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
【关键词】 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目标,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从课堂教学抓起,因为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只有从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来理解课堂,才能更好的通过课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者们指出“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空间场所。”所以只有在现代教学理念中重新认识了课堂,改变观念,重新理顺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的利用好课堂,真正做到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从课堂氛围入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是学科教学非常重要的职能,但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的这个年龄阶段可塑性强,教师需要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通过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精心设计的课堂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本身的角色越来越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主体从事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成功创新的无形力量,它能激发创新主体坚持不懈地努力。很多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兴趣。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在讲授某部分知识时与生活中存在的情况结合起来,使枯燥的专业课变得丰富精彩,学生才能真正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有学习兴趣和欲望,才能使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创新活动之中,大学生也才能对创新活动有源源不断的热情。
(三)在课堂上重视学生质疑
质疑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精神的表现。而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辟蹊径、不墨守成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质疑,激发创新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随时善于质疑,扣题发问,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通过自学后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质疑争辩,促使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由此既掌握了知识,又增添了提问的积极性,体验了提问的乐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沉浸在乐学之中,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潜在意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二、从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进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师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站立在讲台上分析原理和做出结论的讲演者与评论家,而是深入到学生之中的“启发者”。与学生就同一个案例共同分析、论证、并寻找答案,这促使学生抛开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接收知识的角色,转变成积极的追问者与主动的思考者,激发了他们对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找答案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在课堂上重现或者虚构一个个案例,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案例展开的分析与辩论来寻求解决方案。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案例,熟悉案例的背景资料。由于提供给学生的案例都是由真实记录组成,学生深入案例就如同进入了现实情景。这样案例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把所学知识与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矛盾。在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论证与辨析的过程中,学生会以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与语言结构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解构与重组,有利于其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特别是在讨论与争辩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通过师生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对现成的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在积极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方面充分发挥独特个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前提问、课堂讨论、课后回味几个阶段,鼓励学生用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胆略、意志和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进行沙龙式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问题式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话,那沙龙式教学则完全让学生唱主角。沙龙式教学只要组织得好,气氛就比较热烈。讨论的题目只要是学生有兴趣的或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就能吸引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先用几分钟对一个有争议的范例进行叙述,然后让学生思考、探讨并展开争论。争论中学生可能形成多种不同的看法,各执一端,各抒己见,教师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引导。通过教师进行点评,澄清模糊认识,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的答案。沙龙式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解放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进行团队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团队研究式学习是一种情景式教学模式,是美国大学课堂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一般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研究主题和一系列子课题,将班级分成若干个由3~5人组成的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子课题,分工协作,在2周左右的时间通过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等一系列科学化、系统化步骤,寻找问题的答案、完成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向全班报告。在团队式的学习中,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的基础上,增强了合作意识,学会了收集与处理信息,体验了科学研究,提高了思维与表达能力,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从中培养了研究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明国,王超峰.创造教育与企业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2000(6):13~15
[2]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4~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9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