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教学监督机制量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涛 孙军伟 柏汇崧 杨婷

  【摘要】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师轻视教学授课、教学质量不高等现象,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依据,对学校监督课与教师备课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指出了改善教学监督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不完美信息;博弈论;委托代理;教学质量
  
  一、学校与教师的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行为关系,学校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显然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学校作为委托方不能直接控制教师作为代理方的行为选择,甚至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无法全面监督,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学校作为委托方只能通过外部刺激机制间接地影响代理方,希望借此来使自身得到收益的最大化。学校很难直接观察到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于是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信息优势,损害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利益。
  由于教师的努力程度与工资回报不完全相关,例如教师的教师水平评价不仅取决与教师自身,与学生的素质也有关,此外科研成果也是教师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加上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教师的目标就是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即追求工资报酬、科研津贴、社会地位和个人名誉等。学校的目标则是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以此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很显然两者的目标有所冲突,因此,教师对学校的信息优势,必然会造成道德风险问题,即教师在被聘用以后会根据个人的目标做侵害或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选择。所以,学校要确保教师履行职责、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创新、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监督的机制。
  二、教学监督机制的博弈模型分析
  教师有两种策略供选择,即“努力”、“不努力”;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监督”和“不监督”两种策略选择。为简化教师追求的个人效益,这里用学校支付的按学时均摊的工资W进行衡量,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监督所产生的费用也可按学时均摊,用单位学时的监督成本S衡量。教师的努力也需消耗成本,单位学时的成本用E来表示,学校发现教师努力或不努力,都能够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收益,这个收益主要源自于对教师真实教学情况的了解,以及之后保障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都会提高学校的相关收益,用单位学时收益R表示。然而,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学校如果不监督教师的教学,给予教师较高的工资Wh,学校如果监督教师教学,则会根据教师“努力”和“不努力”的情况分别给予教师较高和较低的工资,即Wh和Wl。以此建立一个学校教师博弈模型(见表1)。其中的变量均大于零,且Wh-E>Wl,R-S>0。
  表1学校教师博弈模型
  分析该模型可知,学校“监督”则教师“努力”,学校“不监督”则教师“不努力”;当教师“努力”时,学校的最优策略就是“不监督”,教师若“不努力”,则学校的最优策略是“监督”。该模型没有一个纯策略的纳什均衡,但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假设教师“努力”的概率为p,“不努力”的概率就是1-p;学校“监督”的概率为q,“不监督”的概率就是1-q。
  则,教师:E(努力)=q(Wh-E)+(1-q)(Wh-E),E(不努力)= qWl +(1-q)Wh,当E(努力)=E(不努力)时,得到q=E/(Wh-Wl);学校:E(监督)=p(R-S)+(1-p)(R-S),E(不监督)= pR+(1-p)0,当E(监督)=E(不监督)时,得到p=(R-S)/R;于是,该博弈的混合均衡结果为{[(R-S)/R,S/R],[ E/(Wh-Wl),1-E/(Wh-Wl)]}。教师努力的水平取决于R和S,当S足够小时,监督成本降低,监督工作更利于开展,于是教师更加倾向于“努力”;学校的监督力度取决于E及高低工资差Wh-Wl,当教师努力付出E增大时,教师由动机不努力,高低工资差的减小也同样增加了教师不努力的可能。
  三、改善教学监督机制的对策
  学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监督、奖惩机制等手段和措施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1)从观念上重视教学质量对整个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突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重要性,将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2)设置科学合理的薪酬及奖金制度,与监督机制相结合,对教学不努力的教师在薪资上进行一定的控制,对努力的教师进行额外的奖励。(3)研究和引导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备课手段和方法,降低备课成本。(4)引进先进的监督设备或方法,降低监督成本。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