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宏 王晓芳
[摘 要]结合陕西省“计算机辅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的亲身实践,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原则、开发流程、教材特点等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和归纳。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材;职业教育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材开发开发原则
(1)工作和学习的一致性。一方面要再现专业学习领域的真实工作过程,通过教材学生能对工作技能、知识、情感、素质等有全面而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校本教材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文,内容应是工作中的典型设备、关键任务或基本能力迁移点来源于工作,同时具有学习的可操作性和价值意义。(2)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性。以学生发展为本,分析企业要求、学生现状,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加强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强化实践。(3)能力和素质的同等性。职业行动能力是教材培养的核心,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除基本职业技能外,从业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需要教材在设计中加以重视和体现。(4)结果和过程的连贯性。正如企业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从设计到产品、从技术到应用都是相互促进不断更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更应体现这一真实的状况。该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过程产生结果,结果会修正过程,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二、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材开发的实施过程
(1)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和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学校根据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制定课程发展规划和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教材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教材建设的思路和实施步骤,教材建设的内容和主要任务,教材建设的保障和具体措施等内容。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要求,制定工作过程导向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整体策划,分步实施。c2)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从专业整体改革要求出发,组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深入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人才需求和岗位适应性调研,汇总职业岗位所有工作任务,归纳整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或框架式教学计划及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具体的课程建设内容。(3)组建课程建设团队,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建设需要,由各专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建课程建设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基本要求。课程建设团队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确定编写模式、体例及提纲。首先要根据课程学习情境设置的具体情况,确定教材编写模式及体例;其次要根据课程实施要求,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及案例,并确定立体化开发的程度;再次教材的编排体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习的密度、坡度和节奏要安排合理;最后在教材中具体学习内容的编写方法,要科学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要注意与相关课程在进度上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材特点
(1)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征。职业教育的课程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2)更加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PA“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特征。(3)充分吸收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工作过程不仅是指生产和服务的流程,更强调人在工作中的活动,包括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对此体会最深就是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教材建设必须有他们的参与。(4)尤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不仅具有持续开发实践性人力资源的功能,还具有促进人的实践智能发展和实践个性发展的功能,也更加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一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教材,目前尚处在开发的初期阶段,要使教材反映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紧跟企业先进技术,校企合作是关键。、开发者只有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充分合作,以本地区企业生产为依托,任务来源于企业,才能扎实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百鸣,杨桦,刘新国,工作过程导向高职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北方经贸[J],2010(1)
[2]赵智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理念的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第9卷第5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0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