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力 杨 涛 管 刚

  【摘要】 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课题。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结论。
  【关键词】 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教学组织
  
  一、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主张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知识的建构。这一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协作学习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符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抽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中文Word文字处理模块,在学完知识模块后,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本模块的功能,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点完成一件电子作品。在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在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研究。
  (一)实践案例
  1.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以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实现图文混排为例,本节是Word文字处理中较重要的一节课,对于美化Word文档起重要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Word文档的创建、保存、录入文本以及文档排版的方法。通过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取技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分为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和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作品交流及总结评价共五个阶段。
  在复习导入阶段,教师首先对学生提问如何创建一个简单Word文档,再展示两份主题同为“喝茶与健康”的文档,一份是纯文字,另一份图文并茂。通过比较两篇不同文档的排版效果,使学生对于如何美化文档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创设情境、提出任务阶段,教师展示事先制作好的图文混排样例――“机遇与成功”,接着简要分析该文档的特点,并提出本节课的基本任务,要求学生观察文档排版的特点,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点,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在分析任务、提出问题阶段,教师将任务分解成三个部分:插入剪贴画及来自文件的图片、设置图片的格式和图文排版。分析每一部分需要的具体操作步骤,要求学生理解任务,并明确要学习的知识点。教师通过将任务分解,明确知识点,降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确保自主学习顺利进行。在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样例文档完成图片的插入和图片格式的设置等操作。学生打开教师事先准备的纯文字Word文档,然后进行图片的插入、格式设置等操作。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作品交流及总结评价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按照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制作中的知识点及插入图片的注意事项;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与做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比较,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使学生能将课本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有成就感。
  2.教学反思。在学习阶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围绕任务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习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给予指点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课后问卷调查得知:有95%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图片的各种操作,理解了图片在美化Word文档中的作用;有90%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学到的知识牢固,也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5%的学生感到这样学习比较吃力,不如教师直接讲授示范学的好,说明了这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在对照班进行教学时,发现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模仿操作,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低下。通过课后问卷得知:有6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图片的各种操作,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按照要求完成作品;在实验班有82%的学生创作出了富有创意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在对照班只有55%的学生创作出图文混排的作品,且质量一般。通过教学效果的比较,说明在实验班中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将本课中涉及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二)实验结果分析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过教学探索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为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在每一个模块结束后使用同一套测试题(试题结构为选择题、判断题和操作题,比例分别为35%,15%,50%;难度适中)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及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见下表)。
  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成绩均数差异检验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对模块知识与基本操作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上课时主动探究,进行自主学习,在知识点的掌握上也非常牢固。在模块的学习中,实验班成绩有显著提高,整体水平和对照班相比,已经有了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成绩的均分比较和Z值检验,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由于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对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非常熟悉,有的甚至还未摸过鼠标和键盘。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等。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次活动,针对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2.注重教学组织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实际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支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组织工作难度大,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程度不同,导致任务完成的进度相差很大。班的人数大都是在100人左右,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显然难度很大;其二,学生完成任务的难易不同,形式不同,过程不同,这么多不同必然加大组织的难度。鉴于以上两个原因,教师必须改变指导学生的方式,对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多引导讲解 ,对于那些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知识技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真正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以及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任务驱动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了教学效果。(2)促进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主动性。(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日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与评价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1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