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ERP系统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颖

  摘要:ERP课程是近年高等院校新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财务一体化知识能力。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核心子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人才。ERP教学从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初步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ERP;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53-01
  
  近年来世界信息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信息化俨然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国外引入会计电算化理念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随着“ERP”的成功,使我国会计电算化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针对财务资源管理、物质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进行的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目前中国ERP市场可以说是如火如荼,ERP也成为众多高校探讨的热点话题,并逐渐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成为财经类专业的重点课程。高校会计电算化教育肩负着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如何更好的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适应ERP时代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专门人才,已成为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1、ERP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1.1会计信息系统不可独立于ERP
  无论是在传统的MPⅡ还是在ERP中,会计和财务管理始终是核心的模块和职能。在ERP环境下管理信息系统是由总账管理、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子系统集成,各子系统间存在着信息传递和相互共享的数据传递关系,而会计信息系统只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子系统存在着。
  1.2 ERP会计信息系统加强了财务决策支持功能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手段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的企业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企业较少。传统的财务软件中利用财务指标和财会数据能进行简单的财务决策,但其重点是为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而不是支持决策的全过程。ERP环境中的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充分的决策支持,进行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风险解决方案。
  
  2、ERP教学现状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源地,为适应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需要,培养新世纪合格有用的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及任务。目前我校在开设ERP课程及有关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我校于建校初期便引入了用友ERP-U8(8.61院校专版)财务软件,成立了两个财经类专业专用的ERP模拟实验室,内共有近一百四十台电脑,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供教学使用。这样就避免了教学资源不够,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缺陷,为学生进行模拟实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我校ERF课程针对财经类专业学生开设,采取模块式实践教学,财会专业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模块,开些会计电算化课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主要学习供应链模块等。教师进行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演示,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参与实训。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极具挑战性、实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本文从我校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问题出发,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得到资深人士的指导及教育同行的帮助。
  
  3、ERP系统会计电算化教学思路探讨
  
  3.1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强化教师技能
  目前高校满足ERP教学的会计电算化师资比较匮乏。首先,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的人员主要为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的掌握并未达到电算化教学的要求,导致会计电算化教育更多的只是用电脑进行会计核算,无法适应ERP系统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笔者认为,一方面可以组织本校会计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应该鼓励教师在企业挂职,帮助企业解决在实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综合应用水平。其次,ERP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众所周知,信息化的时代体现的是速度,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ERP会有新的解决办法出来,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该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做到与时俱进。
  3.2明确教学目标,充实教学内容
  ERP是企业信息化的产物,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核心,ERP系统包括多个应用模块,系统十分庞大,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宽,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定位不清必然会导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在ERP环境下,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较全面地介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与应用方法,使学生能够以会计电算为手段,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原理,实现企业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有机融合与协同,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参与企业计划、控制与经营决策,并且能够运用会计软件。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密切关注企业ERP实践情况。一方面可以把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提炼为典型的教学案例供学生分析研讨,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理解ERP在资源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学积累真实的实践内容,并且通过成立模拟公司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3.3结合就业形势。实施“三位一体”教学
  笔者认为,完整的ERP教学体系不仅报告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职业认证也不可或缺,应该把三者密切联系,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
  目前高校学生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社会越来越偏爱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用人要求会计信息化人才除了能使用软件对会计业务进行正确处理外,还要会借助财务软件及其管理知识对财务分析、预测、控制及决策。要想在职场上获得一个美好的前程,考取各种财会资格证还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在校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目标,考取资格证书无疑在以后的就业中会增加一些成功的筹码。因此,在学习ERP的技能之外,再办理相关能力的证书,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在考取国家政府部门授权相关机构颁发的职业能力证书之余考取以用友、金蝶等IT公司为代表的比较流行的ERP应用能力证书。
  3.4完善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综合财务一体化知识能力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针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学科,ERP包括了财务会计、供应链、管理会计、集团应用、生产制造等众多模块,适用整个企业的资源调控与计划,掌握这项技能对财会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必要,尤其在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形势下,掌握ERP已经成了必然趋势。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一的只进行财务会计相关的培训,还应该让学生了解企业供、产、销的业务子系统,在每一模块中按照ERP的管理流程,业务流程进行数据流动式的分析,了解每一子模块的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财务一体化知识能力。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避免教学模块的单一化,将理论与实践、财务与其他模块结合起来,在授课的同时,不仅讲授软件的操作使用,还应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结合企业实际来使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复习的目的,使学生能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对企业实施ERP的流程理解并熟悉。
  ERP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正在逐渐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它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ERP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跟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庆丰,对高职财经类专业ERP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8)
  [2]吴祝平,关于对证施教的几点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
  [3]邵丹,从会计电算化到现代会计信息系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6)
  [4]刘红梅,雷静,ERP教学面临的社会及教育环境探讨[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战,2007,(18)
  [5]滕建林,基于ERP系统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会计之友,200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3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