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濮志峰

  摘要: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进入相对平稳的时期,但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中小企业在经历金融风暴后面临着各样新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期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因素。并从政府支持和中小企业管理两方面进行探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003-02
  
  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从2004年的2700家发展到2009年的4200万家。但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到2009年3月,破产总数已达7.5%。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广东来看,2008年广东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度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幅度同比下降5.62%。但在我国政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和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地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据《中国工业经济运行2010年春季报告》所披露的数据,我国规模工业生产增速由2008年6月份的16%下滑到2009年1-2月份的3.8%,2008年3月份上跌回升到2010年1-2月份增速达到20.7%,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1.6%。随着生产形势的好转,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人数逐月攀升,2009年11月份,就业人数达6870万人,我国的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
  
  1 后金融危机时期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的因素
  
  1.1 国际需求呈现回升的形势,但形势不乐观
  据统计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5%,2009年仅为1%。《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美国、日本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回暖,美国经济从2009年底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率为3.5%。这意味着美国此次长达19个月的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原来由于世界经济通货减缩导致的国际产品市场急剧萎缩的局面将有所缓解,我国出口贸易先呈现稳定复苏的形势。在鞋、玩具类等出口型中小企业相对集中行业的商品交易开始增长。据海关统计,1-2月份,我国私营企业鞋类出口为19.8亿双,同比增长57.3%,玩具出口连续2个月同比增长,但尚未恢复至危机前水平,但与已往不同,此类商品对欧美、日本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对东盟出口大幅增长。
  
  1.2 国内“产能过剩”状况依然存在、产业结构还不合理
  
  2006年,国务院列出了解10个产能过剩或潜在过剩行业;2009年8月,全国人大财经委经调研认为,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在中小企业集中的纺织、水泥、玻璃等工矿业中,大多存在着产能过剩的状况,内部竞争非常激烈。
  在这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中,及时先进与落后的产能同时并存,但行业及时落后的产能比重,远高于先进产能;另一方面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规模小而散。我国中小企业在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产业中集中度较高,这些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型企业少,这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过多的必将受到市场的限制。
  我国的经济中外贸易依赖较大,2008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达60%,2009年也有46%;“两头在外”型中小企业依然有加大份额。美国今年明确表示要控制进口,扩大出口,在未来五年出口总额翻一番,实现就业200万人的目标,这对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的中小企业发展更容易受到限制,甚至难以生存。
  
  1.3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壁垒层出不穷
  我国加入WTO后,关税。、配额、许可证、传统贸易保护限制措施减弱,但是许多暗藏在国际贸易规则下的各种保护措施开始显现。这些新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方面对进口产品实施贸易制约,据统计2009年前11个月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103起贸易调查。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对国外新的标准新的法规不能及时掌握,在应对措施方面显得迟钝、波动以至于在巨犬的贸易保护压力下艰难前行。
  
  1.4 生产成本提高。压缩利润空间
  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今年2月份同比上涨6.6%。这是自去年6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连续扩大。而原材料燃料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7%,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企业利润数额不断减缩。春节后,沿海地区普遍出现“用工荒”。据统计2009年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同比下降8.9%。而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的用人需求量在经济回暖的情形下持续上涨。但新劳动法出台后,用人成本,用人风险进一步加大,不仅高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员工难留难聘,一些劳动力密集的企业连普通员工招聘也逐渐变难。
  
  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建议
  
  目前,西方各国经济形势的好转,世界经济也在回暖,各国都在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新一轮大发展积极做准备。毋庸置疑,我国的大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率先步人企稳上升阶段,而中小企业却在危机阴影下蹒跚不前,这需要政府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扶持。
  
  2.1 继续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金融危机暴发后,我国政府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八大方面二十九条具体且具有突破性的意见。这些政策,都是针对金融危机暴发后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制定的。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引导与支持各类资源扶持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切实维护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质量提升、效率改进、节能环保的重要举措。同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以政策导向催生并壮大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中小企业。继续提供税收优惠,利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积累,让中小企业在的后金融危机时期,能在税收方面享受大幅减免或者缓交。
  
  2.2 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扶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在金融危机暴发后,政府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意见。但不少中小企业仍然感到融资困难的局面仍未得到彻底改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依然“惧贷、惜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改项目和导向计划项目,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鼓励银行多向小企业贷款,加快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的,各级财政可给予贷款贴息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民间借贷合法运行和规范发展,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银行、创业银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扶持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
  
  2.3 制定法律细则,给予政府采购支持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其它的部门和地区也有相关的法规,但是这些法律中的条文过于原则,没有配套措施,缺乏可操作的细则,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当中还是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在我国目前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方面的实施细则,形成统一的对中小企业扶持,在采购中安排相应的配额。在采购制度中,将中小企业的产品纳入采购目录,在协议供货中可灵活的安排中小企业进入,为中小企业的进入降低门槛。
  
  3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
  
  3.1 构建信息平台。主动对接国家的有关政策
  对于金融危机我国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和措施,如:2008年7月起,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等贷款;调高出口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物流、电子信息等产业实施振兴计划;国家通过扩张财政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四万亿拉动内需等措施。这些措施直接或间接的对中小企业有着扶持作用,作为中小企业,了解相应的国家政策,把握市场信息,构建信息平台,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方向,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3.2 发挥中小企业的“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不能四面出击,各类产品都做,而必须发挥“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优势抵御来自产业中各种竞争类型的压力。“专、精、特、新”使中小企业经营的目标锁定在产业的某一细分市场。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做精做优,既可以避免与其他企业在大范围内直接竞争,又可以使产品吸引大企业与之长期合作。迈克尔・波特将竞争战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以及目标集聚战略,并认为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优势可以在目标集聚中体现出来。中小企业通过目标集聚战略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或定制,达到成本领先,成为这个细分市场中的领先者。
  
  3.3 重视技术创新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技术落后必将被淘汰。中小企业应有长远的目光,关注在本行业中产品的发展方向,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不断出现的替代品等,都应成为技术创新的目标。企业可以通过市场需求调查,发现现有市场和潜在市场,明确创新的内容。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技术创新。一方面是专门从事研发技术人员创新,另一方面是结合生产岗位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
  
  3.4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中小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人力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动力源泉,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人才方面还是非常缺乏。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难以吸引高技能人才,造成中小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目前,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大学生毕业生和各类人才的思想观念都在转变,中小企业也是就业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引进优秀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复苏,中小企业就可以发挥人才优势,加入到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5 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经营效益明显下滑,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成本控制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中小企业应建立了一套现实可用的制度体系和作业标准体系,将企业的管理流程化、制度化。从降低材料成本到员工的一只笔一张纸。都应有章可循。成本费用的降低,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目前,我国的在经济形势回升,效益平稳时,还可以引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加强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陈丽金.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和时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6).
  [2]徐晓玲.浙江中小企业如何应时金融危机[J].上海企业,2009,(5).
  [3]张志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研究[J].经济师,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63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