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福艳

  摘 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效进行预算控制、审核和监督,进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事业单位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控制;监督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25-02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的主要阵地,担负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重任。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深人地进行了机构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一套人员精干、运转高效的运行体制。为此,财政部门也推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主要是改革财政支出,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方法来逐步构筑公共财政框架,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执行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着手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适应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1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预算编制准备不充分
  财务收支预算是单位综合预算中的一个部分,它以单位总体目标为前提,以经营预算、行政预算、事业预算为依据,牵涉的部门多,时间跨度长。因此,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应由相关部门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充分考虑宏观环境、现实任务等因素,分析预算实现的可能性和难度。但是目前编制财务预算通常仅仅就一个财务部门的工作,编制时问也不足两个月。这样,无法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也无足够的时间对预算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这样的预算只能依据上年数据编制,往往与实际相距甚远。
  
  1.2 预算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财务预算缺乏科学的依据
  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己推行多年,但“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影响根深蒂固,“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而习惯地以过去的基数为基础,收入定增长率,支出层层切块、分配,层层留机动。这样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1.3 重分配、轻管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由于预算编制存在方法简单、准备不足等问题,单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凑预算的盘子,应付预算的调整和追加,而较少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资金投向是否正确,有无超预算支出,资金使用效益如何等等问题得不到足够重视。为预算而预算,预算应有的目标不能实现,资金使用效益降低,浪费现象也不少见。
  
  1.4 预算执行缺乏分析与考核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其关注社会整体效益较经营效益更重,所以一般未建立一套完善的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制度,考核意识不强,考核指标不明确。预算制定后没有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因此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开支前不计划,开支后审批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预算执行结果未与经济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挂钩,未与职工的激励机制挂钩,预算执行约束力大打折扣。
  
  2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规范性措施
  
  2.1 增强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增强预算法制观念
  当前许多单位对预算的管理职能认识不够,只是为了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其管理较好的结合起来,使预算独立于管理之外,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没有充分发挥预算的管理职能,只是为了编制而计算数字,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的一些单纯的数字和表格,起不到管理的作用。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概念理解不深,仅把预算作为一种工具,没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人是预算的制定者、执行者,是预算工作的主体和实施预算工作效果好坏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预算工作应以人为本。离开了对人的关注,单位部门预算工作便无法搞好。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提高思想认识、更新预算观念、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实事求是、提高工作效率、全身心地搞好预算编制工作。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它的系统性和战略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财务部门具体实施、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员工参与、全员配合的工作格局。预算信息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单位的真实情况,体现出其经营发展的意图和规划,也有利于加强预算实施的严肃性与执行的及时性,增强预算法制观念。
  
  2.2 细化预算编制过程,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实有人数情况和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将本单位的经费包干拨款与事业收入等统一纳入单位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根据核实无误的基本数据,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单位应该留给预算编制人员充足的时间,预算编制人员应摒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主观理解,做到深入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核查各项支出的可行性,提高预算执行的可信度和实施的质量,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提高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
  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预算支出要细化到项目,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应严格按财政部门发布的政府采购目录执行统一采购,维护政府采购的严肃性,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详细编制,详细论证专项支出和建设性项目支出的可靠性,准确测算所需资金,分轻重缓急、效益优先、长远规划、合理安排项目资金。目前应制定科学合理、以定员定额管理为主的预算运作机制,保证事业单位行使职能的合理人员配置与资金合理需要,预算支出定额要体现部门支出的不同特点,既要结合政策性因素和管理性因素,实事求是地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还要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有前瞻性的预算,使预算单位人与物的配置在财力许可范围内实行高效化。
  
  2.3 降低财务风险,建章立制,严格预算支出
  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形成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要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要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强化办公费、电话费、接待费和车辆的管理制度,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件,由经办人员签字认可,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做到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计划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做到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量踏入为出,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使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2.4 重视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准后,要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程序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各单位应强化预算约束制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内部监督机制,逐步完善部门预算执行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不能单纯依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单个力量,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特别是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有考核评价机制,整个过程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评价,保证重点项目发挥效益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6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