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裹莹 刘远海
摘 要: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无效互动现象及其原因,提出了促进课堂有效互动的教学策略,对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是前提,形式多样的互动是关键,改进学习评价机制是内外动力,学校支持是外在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45-01
1 课堂教学的现状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因此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组织的形式。当前,一部分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能够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思想碰撞的舞台;而一部分教师虽然知其重要性,但措施不能行之有效,只追求课堂气氛表面的活跃,如课堂上封闭性的问题太多,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一部分教师不重视课堂上的互动,仍然搞“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2 促进课堂互动的策略
2.1 对教师角色多样性的合理定位是前提
良好的人际情感是课堂互动的基础,尤其是良好的师生感情,因此教师应该对自身角色合理定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认真备课,使得课堂教学组织得紧紧有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教学互动打得开,收得笼,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者,教学任务完成与否不仅是教师要在45分钟内讲解几个知识点,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的程度。教师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在课堂教学中,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想、新方法,尤其是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这就要求我们更应重视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 形式多样的互动是关键
2.2.1 巧妙设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巧妙设计课堂提问要遵循如下四个原则:一是要改变提问方式,让学生愿意回答。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较强,教师提问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愿意开口。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会说。根据知识背景,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步步深入。三是多给思考空间,让学生能说。多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不追求标准答案和结果的唯一性,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四是多表扬鼓励,让学生敢说。课堂上教师的鼓励、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2.2.2 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发言、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主动地探索、发现、获取知识。
2.2.3 重视非语言交流
非语言行为,也称体态语言或态势语,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动作手势、面部表情、语调抑扬等来表达思想,达到互动交流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手势、面部表情表达对学生的鼓励、肯定或者引导,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教师非语词如声调高低、音量大小、节奏快慢、语音情感等手段的使用,可以向学生传递各种积极的信息与情感,鼓舞、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3 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机制是内在动力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改革考核形式要将过程考核与效果考核相结合。一是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提问、讨论、实践作业等环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督促和激励;二是要改革现有的考试内容,除了书本基础知识外,应增加综合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内容,考试方式可采取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方位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4 学校的有力支持是外在保障
学校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应在客观上为教师创设有利于开展课堂互动的外在条件。如学校尽可能的实行小班授课,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教师的关注和指导;建立数码互动教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另一方面,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如建立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量考核标准,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激励,对课堂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给予宽容、理解、支持。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过程,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新.课堂互动重在心动[J].文学教育•下半月,2007,(3).
[2]施莉莉.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做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者[J].物理通报,2007,(6).
[3]杨守国.课堂师生互动的本质、条件与实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9).
[4]樊孟维,陈榕.高校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交流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5]张剑,李明辉.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失真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7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