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锡市茶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舒舒

  摘要: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无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具有开发茶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无锡茶文化蕴涵,不断丰富无锡茶文化旅游产品,必将大大提升无锡市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从而促进无锡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080―02
  
  1 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
  
  (1)文化价值。茶文化特征较鲜明,有着丰富的茶史、茶掌故、茶传说,为现代人对茶文化研究留存了大量资料。
  (2)经济和社会价值。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茶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无锡的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文化资源的社会功能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生养性、陶冶情操,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以及推进经济贸易展示茶文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显。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放,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由于茶文化旅游本身就直接面向了市场,它所起到的龙头作用、关联带动作用等把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买、茶食餐饮、茶会娱乐、茶旅住宿等项串连起来,形成文化旅游为核心的茶旅消费,丰富了旅游内容,有利于形成无锡茶文化旅游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2 无锡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
  
  2、1 无锡茶文化之茶区
  无锡最大的茶区是宜兴茶区。宜兴茶区存在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地势:宜兴东南为浙江天目山支脉,西南为安徽黄山支脉,两山相接成圆屏,形成宜兴南部群山多见界,一般高度都不超过300米,形成了特殊的小区气候,特别是山界地形雨量较多。因此,鲜叶内有效成份――氨基酸含量较高,而氨基酸是形成茶叶鲜爽的主要物质,使制成绿茶的滋味特别鲜醇。
  土壤:茶园土壤以夹有风化碎石为最好,有利于报水净土,而黄粘土为最差。宜兴茶区的土壤多为香灰土、乌沙土、红砾土或黄泥土。这些土壤酸性度较高,肥力稍高,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约有1.04%―2.56%,并含有微量的氧化铁等,并且土壤疏松,结构良好,保水、保肥、保土性尚好。导致鲜叶原料的水溶物和叶绿素的含量略多,制成绿茶色翠味浓,经久耐泡,成为佳品。
  植被:宜兴茶区有以马尾松和毛竹为主的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林带,形成了山地的“绿色长城”。这样就形成林区特有的小气候,即比无林区冬暖夏凉,夜雨多,风力小,日照弱。使茶树生长有适宜的环境,促进叶叶绿索和可溶性氮的形成,从而提高了绿茶的品质。
  气候:宜兴东临太湖,茶山树林成荫,空气湿度较大。这样日光照射到茶区时被水汽折射成漫光,使茶叶的光合作用循序渐进,有利于氨基酸和咖啡碱的积累,并且鲜叶持嫩性较好。这样就使制成的绿茶形美味佳,视为珍品了。
  
  2、2 无锡茶文化之茶水――无锡惠山泉
  惠山泉,又名漪澜泉,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公元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因茶圣陆羽曾亲品其昧,故又一名陆子泉。相传唐代陆羽评定了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随后,刘伯刍、张又新等唐代著名茶人又均推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所以人们也称它为“二泉”。
  具有关化验资料显示,惠山泉水所含矿物质有钙、镁、碳酸盐等及微量氡气,表面张力大,水高出杯口数毫米而不溢,水质清澈透明而无任何有害物质,与世界卫生组织及美、日等国家的饮用水水质相比较,确系当今世界饮用水中之佼佼者。当然无锡茶文化中还有“茶具”,宜兴的紫砂壶在全国都有名的。
  
  2、3 无锡茶文化之名茶
  (1)无锡毫茶。无锡毫茶是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产于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丘陵起伏,群山环抱,山上树木茂密,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碧波荡漾,云雾弥漫。无锡毫茶品质特征: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
  (2)太湖翠竹。太湖翠竹主要产地在无锡市八士镇山林茶果场、雪浪镇向阳林场、藕塘镇七一林场、张泾茶林场、茶桥东郊林场和无锡胡埭刘糖茶场。上述茶林场环境优雅,山脉秀丽,具有生态优势。太湖翠竹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创作的名茶,最早是手工制作,1994年引进多功能茶机机械加工。太湖翠竹品质特征:万型风格独特,扁似竹叶,色泽翠绿油润。内质滋味鲜醇,清香持久,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
  除了“无锡毫茶”和“太湖翠竹”这两只地产茶的“当家花旦”,发现在全国的名茶榜上还有“阳羡雪芽”、“竹海金茗”等无锡茶,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3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意义
  
  3、1 茶文化旅游顺应当代旅游趋势,倡导了健康生活
  茶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今旅游市场需求变化的潮流。茶文化本身是一种十分高雅的文化产品。作为旅游资源,其高层次性是很明显的。这种消费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茶又是健康饮品,具有较多的药用价值,是游客在旅游途中的最佳选择。因此,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牵引旅游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档次。
  
  3、2 弘扬祖国茶文化
  茶文化旅游可让游人在美的享受与游的乐趣中,学习和体味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感受当代茶人庄晚芳先生提倡的“廉、美、和、敬”中国茶德,起到教育国人、促进茶文化复苏与繁荣,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作用。借“茶”之名,弘扬民族文化之实。在良好的宏观背景中。茶与文化的交融,实物与理念的结合,使茶文化成为无锡重点旅游文化资源之一。
  
  3、3 利用茶文化旅游振兴茶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通过茶文化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和外汇收入;提供就业机会,安排剩余劳动力;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本地区与外地区的文化,促进地区文化的发展,增强人们的精神文明意识。
  
  4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4、1 政府的正确引导
  政府的引导主要集中在:第一,茶文化旅游的宏观规划。组织专家论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本底调查评价和市场分析。第二,政策倾斜;第三,资金支持。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运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可以从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资金注入、社会集资、社会捐款等方式获得;第四,宣传促销。对外政府牵头以好客文化为标志大打茶文化旅游品牌。对内,要求从业人员学习茶文化,在行动上体现茶文化精神,营建和谐、健康的投资平台和极具吸引功能的旅游环境。政府的正确引导、宏观调控可以避免造成资源、资金、人力、市场的浪费。可以有效控制开发的数量和规模,避免盲目开发,以及开发中的无政府状态下市

场混乱、恶性竞争、质量下降等造成的对旅游地形象的破坏。
  
  4、2 挖掘无锡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茶文化旅游产品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旅游从业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深入挖掘其文化蕴涵,才能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产品,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旅游形式多样,如可推出茶乡寻根访祖游、茶文化学习考察游、茶民俗风情游、茶保健游、茶乡生态游、茶节庆游、茶艺表演欣赏游、名优茶采尝游、茶具生产工艺游等其他形式的茶文化旅游。在做好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游客需求和偏好,不断调整和组合出令旅游者满意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如青少年旅游者渴望冒险,追求刺激,求知欲强,可针对他们推出以山水生态游为主题的茶乡夏令营活动;对中老年旅游者,则应以休闲度假保健为主,为他们创造机会,体会茶文化所追求的淡泊心志、情景和谐的意境,让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针对假日休闲旅游兴起以及人们对新茶喜爱,可选择距离适当的产茶区,组织“新茶采、尝、购”为主要内容的一日、二日游等。在培育新资源方面,可以将茶文化、茶旅游与茶产业有机结合,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开发新型旅游产品,由政府引导和协助一两家现有条件较好的茶馆,朝着精致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使旅游与茶文化良性互动,实现双赢。
  
  4、3 从法律、法规、制度上建立健全无锡茶文化旅游健康发展的社会机制
  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中亟待整治和规范的是茶叶市场和旅游市场。提质增效是旅游市场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无锡的茶叶品种以“太湖白茶”、“太湖翠竹”、“无锡毫茶”、“碧螺春”等为主,茶叶市场良莠不齐,至今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在无锡的茶叶批发市场、超市、百货商场、茶叶店、烟酒店,很容易看到真假难辨的地产名茶,经营秩序紊乱缺少规范。
  由于无锡城区茶场的规模普遍较小。知名茶场出产的名茶都供不应求,不甘心以低价出售给经销商,将利润拱手让给他人。所以较有名气的茶场都采取直销模式,直销占正宗地产名茶销售总量的九成以上,宜兴地区的不少茶场也采取直销模式,这样就加剧了地产名茶销售竞争,受其影响,名茶价格被压低,茶场和茶叶经销商的利润都被压低。在利益驱动下,部分茶场还售卖假茶。目前,假冒地产名茶的行为已十分猖獗。而这种现象显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对假茶的打击力度不够,而行业内部自律不够。
  无锡名茶应向资源整合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搭建一个整合名茶资源的强力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才可以对无锡名茶进行统一标识。标识的作用在于防伪。统一标识后,还要兼顾各家茶场的利益,给予相应的生产配额。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联合打假,不让假名茶有生存的机会。无锡名茶资源整合可以借鉴“安吉白茶”的模式。几年前,安吉的白茶品牌也比较杂乱,市场竞争无序,白茶价格也不高。资源整合后,“安吉白茶”使用统一的包装盒,每家茶场只能使用规定的包装盒,否则就被认定为假茶。只要做到引导有方、行业自律规范,无锡名茶也可以做响自己的品牌。茶市场作为无锡茶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市场,急需制定国家法律、地方法规以及强有力的行业规章制度来规范市场,以此正本清源,树立无锡品牌,多出产品、多出精品、多出名品。
  
  参考文献
  [1]田里,李常林,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韦弗著,杨挂华,等译,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J],思想战线,2004,(3)
  [4]刘修明,莽与荼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5]程启坤,充分发挥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口],荼业通报,2000,(2)
  [6]沈国斐,杭州茶文化旅肄开发探索[J],区域经济,2005,(10)
  [7]李维锦,萘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一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学术探索,20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0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