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语教学模式探讨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泽平 殷志平 刘俊武等

  摘要: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积累了经验也反映出不足。进行了总结反思,借鉴 其它学校如何规划、开展双语教学的先进经验,针对我院的实际情况,对双语教学和开展双语教学所具备的条件重新分析。 提出了适合我院的《管理统计学》双语授课模式,强调灵活和注重实效,并指出开展双语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模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2-02
  
  1 双语教学有个成熟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受自身条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认定标 准的局限,对双语教学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着自己达 到双语教学的严格要求再行组织实践双语教学。现在发现 这个思维是个很大的错误,其结果是让我们不敢放开手脚 大胆实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看其它学校如何规 划、开展双语教学。
  李建中、陈渊、张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规划课题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有:浸没式(immersion model)、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种。其中 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 语)的习得环境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 特定语言环境和条件;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第二 语言(或外语)作为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的模式;维 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 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而在我国,小学和初中还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浸润式。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双语教学能够向液体一样渐渐渗 入教学领域的全过程。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各适于 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在实施时我们要根据主讲教师的英 语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学校、各 专业的具体情况,分专业、分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 进地开展。具体可归纳为五种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
  (2)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和分析讲 解英文专业资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课、部分章节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课。
  (5)英文教材、英文授课。
  以上的五种教学模式及五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的开 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师资、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 的方式加以选择,条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难度大的教学模 式,条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难度小的教学模式,亦可以采用循 序渐进的方式,或将几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认为,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 业知识的实际,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种 类型: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 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 式。师生应分别具备教与学的条件。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 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较低一个 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对知识的接受。这种模式对于 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以及广大教师宜广泛采用,也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3)半外型。
  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 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学 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学生需要占用一定 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 业知识。上述三种模式,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的选 择,一般是由主讲教师确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变 动性,不够规范。这个问题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逐 步得到解决,使其严格按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步入规 范化的轨道。教材选择的原则是在国际上某一领域优秀 的、先进的、当代的教材。对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学模式 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外型。
  李家龙(2004)认为,双语教学难度很大,要循序渐进。 并进一步指出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术语后注外文式。这需要教师首先学 会这些外文单词,然后在课堂上传授中文知识的同时,将对 应的外文词汇讲授给学生。这一阶段适应于外语水平有限 的教师。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在备课 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这种模式虽然对外语水平有 限的教师较适应,但是,由于外文专业术语的补充和插入, 往往影响授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学效果上多少有些 影响)。
  第二阶段,外文术语导人中文讲课式。这种方法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 而且能正确地发音并讲授出来,同时还需要用外文术语组 织教学内容。由于欠缺外语的交流和互动,这还属于双语 教学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外文直接导人双语讲解式。这种模式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外文术语 和词汇,有正确的发音,还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和表达能 力,在教学中能用外语与学生交流和互动这种模式可兼顾 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为合理。但是, 由于教材的不适应性和课堂上外语互动交流的程度还有 限,还未达到自然的双语教学境界,不过已为真正意义的双 语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四阶段,外文授课,中文补充和外语互动交流式。这 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学语言基 本上是英语,课堂上的交流语言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环境 下,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高,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也很自然,在我国国内要达到这种真正自然的双语教学模 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 很高。他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对外文和教材内容有 准确的把握,还需要熟悉学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双语教学 经验并以师生间外语互动为补充。
  这些实践或研究结果,给我们上管理统计学双语课,指 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实践中的什么是双语教学的问题。双 语教学不再高不可攀,虽然开展双语教学有难度,师资、学 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条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积 极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习、借 鉴和创新。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结合我们的实际,积极探索 学习,逐步提高,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2 我院《管理统计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审视
  
  2.1 条件审视
  从师资的角度看,我们有主讲教师5人。年龄结构上, 4人年龄均在35岁以下;学历结构上,一名博士,4名硕士, 其中3人是在读博士研究生;职称结构上,1名教授,4名讲 师。英语水平上,教授已经完成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其他人 英语达到6级水平,也有老师参加过公共英语培训和双语 教学研讨班。因此我院管理统计学开设双语教学的师资条 件已具备。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有普通班和国际 工商试点班(IBA)。管理统计学通常在第5学期进行,即面 向我院大三学生开设此课程。以2005级学生为例,80%以 上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4级,30%左右的学生通过国家英 语6级。IBA的学生们在选拔的时候英语基础就好一些,因 此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更高一些。学生对管理统计学 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从教学资源上看。具备如下条件:多媒体教室,已经制 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课件,全英文练习,有经典英文参考教 材。
  综合来看,我们这个教学团队已经具备在一定层次进 行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条件。
  
  2.2 定位审视
  理解和定位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有过误区,我们曾 经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我校对 双语课程的认定中就有一条,英语表达占到50%以上。这 种理解让我们忽略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强行往双 语教学的高级层次上靠,只会欲速而不达。在我们双语教 学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自信心不够,自我 否定,将双语教学视为难以为继;学生们在期待中发现双语 只是多了一项新任务,只有负担,没有乐趣,兴味索然。如 果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课经验丰富一些,更能调 动气氛,情况会好点。从往年上课学生们评教打分中可以 看出端倪:同一个老师上课,双语课程的得分明显少于非双 语课程得分。
  
  2.3 授课审视
  正是将双语教学定位到其高级层次上,教师们双语授 课的模式也是勉为其难地“硬着陆”。上课内容按照中文版 的书(将其作为参考)结构来,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全英文复 印资料当作教材。授课时用全英文的PPT课件,力图用英 文表达。结果授课表述时,内容上或者变成了复述PPT,或 者变成了中文解释。英语用得生硬,更不用说要达到单语 授课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远远达不到高级层次的 要求。学生们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他们可以提前拿到英 文资料,但是对厚厚的英文资料认真预习,费时费力,多有 逃避,就指望着老师上课讲解,特别是原理与方法的演绎 时,更是希望获得中文讲解,等到要考试时,就希望老师们 出的全英文试题不要太难。事实上,考试也不可能难:平时 少了英文的训练和积累,仅仅是看懂试卷的题目就要大量 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们变成“等、靠、要”的消极接受者。 造成这种双语教学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们 都没有准备好。教师要讲好双语课程需要时间学习积累, 学生们要学好双语课程,也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学模式 违背了这个原则。
  
  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3.1 《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定位
  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经验,我们能够选择的模 式是维持式,或者说是半外型,处在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和 第三个阶段之间。具体来看,我们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参考 教材,讲解上我们中英文结合,具备上述第3和第4种方法 的特征。
  长期来看,希望通过3年的建设提高,能够达到过渡式 层次和混合型层次以上,到第三个阶段以上的水平。
  
  3.2 模式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们着力于条件建设,然后在模式上进阶。在短期(建设 期),我们主要是立足于维持式,通过专业词汇的渗透,局部 知识点的英语表达突破,由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方式拓 展,提高教师们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建立和巩固教师们的自 信心。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双语教学的手段。是对双语教学 方法单词短语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 tenee Mode)和复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体演 绎。即分别使用英文单词短语、整句以及两者并用来配合 汉语讲授。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过去我们的双语课堂忽略了不 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双 语教学也可分为单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 tional Mode)和多边式(Multilateral Mode)3种。单向式也 称灌输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信息,并与我 国外语教育“会听不会说”的特点相吻合,对学生而言可能 更乐意接受(逃避说),但同时会由于缺乏及时沟通,默许甚 或助长部分同学的学习惰性,造成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交互 式又称对话式,是指教师用两种语言讲授,并适时地提问, 要求学生兼用两种语言回答的教学模式(不能纯用中文), 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课堂讲授信息量,但由于能达到师生 教与学同步,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边式亦称讨论 式,是指在案例讨论时允许学生自愿发言的模式,这种模式 对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学生来说,有充足的发言准备时间,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选择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章节,可以灵 活。虽然强调循序渐进,但是也能根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 行选择。另外条件不同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 我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有派 老师在我院授课,这时,可以考虑直接进入浸没式教学,全 英文授课的方式。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 方教师做助教。
  
  3.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牢记原则。
  开展双语教学,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内容。 要“营造氛围,注重实效”。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贪多求快,否 则只会欲速而不达。要重视一个术语和一个术语的积累, 一个专业词汇和一个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渗透法 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没有很合适的英文教材,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编写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编写或 组织汇编合适的英文讲义,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学生 们从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来,更有效率地学习管理统 计学的知识,而不至于湮没在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上,同时 也能够训练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与思维,提高英语水平。另 外,就是编写合适的英文题库,以及生动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管理统计学》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许多国 外最近发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课程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 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对时事的关注),容易使他们上课兴奋。 多媒体可以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训练听力,甚至积 极思维。
  
  4 结论
  
  双语教学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语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 同的模式。关注双语教学的目的比双语教学的形式更重 要,因此要注重实效,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创造资源 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化学课堂评价途径探讨  张华芬
  
  摘要:课堂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讨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4-02
  
  1 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表现、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你回答得很好,如果思维在活跃一点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对,如果能够把化学方程式用关系式表示就更能体现你的水平了”,“你这个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思路开阔学习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很准确快捷的回答出题目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正确的作业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写上“GOOD”,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本学期我将学校开展的“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许多根据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子章”,诸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及时在他的“争章本”上盖一枚“好问章”,从而鼓舞同学们向他学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全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现较好时,我就会给这个小组同学发一枚“合作章”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3 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则不然。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
  
  4 师生的心灵对话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要实施课堂评价那么教学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动态生成?因此,课堂评价得以表征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跃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还需要每一位教师具备扎实的功底,因此我们需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并且需对每一次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找到在教学中的闪光点和处理不足之处,只有通过这种不断的积累过程,教师的教学经验日渐丰富,其捕捉、合理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能力亦不断增强。
  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的理想状态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带来学生知识技能的拓展、满足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之上,才能使课堂成为充满激情和智慧、散发生命活力的乐土。
  追求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是积极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内在生命活力成长、发展的需要,是使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体现。但评价必须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也是教师生命活动、自我价值得以表征与实现的需要,是教育永恒的、真正的价值追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