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我们的时代,需要有理想的建筑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 兵
建筑师的理想与现实
建筑师的理想按自己对世界、对生活、对建筑的理解来实现建筑。
建筑师的现实各种力量要影响你实现建筑的过程。
作为建筑师,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进步;
作为建筑师,也不能不面对现实,离开现实,理想不可能实现。
我们的时代,更需要有理想的建筑师
在实用主义泛滥,合同、产值、收入逐渐成为我们这个行业关键词的今天,我们再不偏不倚地说,理想与现实辩证统一,似乎有“老好人和稀泥”之嫌。我更想说,与实用主义的建筑师相比:
我们的时代,更需要有理想的建筑师:没有理想,建筑师将沦为业主手中绘图的工具;
我们的时代,不排斥有理想的建筑师:负责任的建筑设计企业愿意为有理想的建筑师提供好的工作平台;
我们的时代,有理想的建筑师更能得到业主的尊重:坚持理想与实现产值并不矛盾。
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几种态度
(1)一切从现实出发,一切按业主意见办。
(2)有理想,但限于精神层面,在现实面前一碰壁就放弃,迅速沦为第一种态度。
(3)有理想,面对现实困难,想尽办法去克服或采用变通的手法去实现理想,甚至调整理想。
(4)有理想,毫不妥协,不成功就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我理解第一种态度,鄙弃第二种态度,支持第三种态度,感佩第四种态度。
作为建筑师,需要有理想,需要有不向现实妥协的态度,只是需要找到实现理想的现实策略。
理想的实现度
理想的实现度与自己的品牌度(话语权)有关 自己的品牌度=所在企业品牌+自身品牌。这说明两个问题
(1)初涉工作的年轻建筑师,品牌度低,更需要现实的策略去帮助实现理想。
(2)有品牌的设计企业,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实现理想的平台。
以两个项目为例加以说明。
八达岭景区西部停车场综合服务设施设计
本项目场地位于旅游胜地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内,由于地形的原因南北方向有9m左右的高差,南高北低,西侧紧邻八达岭高速路出口,南边是大型停车场,北侧紧邻通往八达岭长城的旅游公路。场地四周群山环抱,风景优美,北侧与有名的岔道古城遥遥相望。项目主要通过传统工艺精华展示,传播介绍中华文化,销售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及纪念品,提供传统饮食。通过吸收分散在景区内的零散商业,整合景区商业服务资源,净化景区风貌。
1、总体布局
本项目为中转换乘的地点,接待旅游团队,解决停车场的调度,同时还要安排原有核心景区内商业外迁,并且提供餐饮休息等服务,充分减轻核心景区内的环境压力,八达岭高速出口位于停车场西侧,因此建筑主要朝向南面的停车场,主要入口选择在停车场北侧。屋顶延续了停车场的肌理,部分屋面为屋顶停车位。由于高差的缘故,不同楼层疏散都在周边设置。北面为次入口,车流通过110国道辅路进入北面入口。货流后勤口利用规划路设置在建筑西侧。
2、造型体量
由于场地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建筑不可张扬,但是大量的展示与销售面积必然产生体量,所以应当削弱体积感,外部采用简约的设计手法,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由于地形高差的缘故,建筑体量南小北大,北面立面细长,与现状停车场相呼应。南面对道路的压迫感较大,宜采用退台的方式。城的形象能够很好地解决建筑的形式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文化内涵。较长的立面使得建筑符合城墙的线性比例。
立面材料与城墙的肌理应有呼应,既表现了与长城的内在联系,也更好地融入了环境之中。
场地北面不远处就是有名的岔道古城,那是古代驻军的地方,保存有完整的城墙和建筑,是一座历史之城,而我们的建筑是现代建筑,是一座文化之城,为使这一古一今相互呼应,在三层的室外平台上,游客可以眺望远处的古城风貌,遥想那段峥嵘岁月。
3、环境设计
建筑通过场地各种坡度的绿化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屋顶部分局部覆土,消减了建筑体量,减少了建筑体量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如同群山环抱中的一座小城,欣欣向荣,与环境和谐统一。
4、功能组织
1层安排团队接待和司陪人员休息就餐。2层、3层主要是商业外迁,管理调度等功能。展示空间作为进入商业的前奏,沿内部开敞的中庭两边布置,装饰材料力求反映其展示内容,并设置展示传统制作的场景,宣传传统文化,丰富商业氛围。
5、交通组织
进入室内的瞬时人流量比较大,所以快速的疏散人流不仅是个安全问题,也是个效率问题。在南北方向的入口处,均有直通各个楼层的自动扶梯,2层均有连廊贯通。安全楼梯均匀布置在中庭四周,每个区域都可以方便地疏散人流。主要的货物及内部人员入口布置在两端,通过电梯运送至各个楼层。
6、屋顶处理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饮食不仅是日常行为更是文化,是修身养性的方法。建筑屋顶平台既是临时停车场,也是室外休闲的茶座,客人们可以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远眺长城美景,享受旅途劳顿问的平静与安逸。餐饮部分安排了专门展示厨艺和饮食文化的展厅,展示一些精彩的制作现场,使前来就餐的宾客也有美妙的视觉享受。
延庆县野鸭湖宣教中心
延庆县西南野鸭湖湿地保护区湖面辽阔水草丰茂,是天鹅,大雁,野鸭等众多禽鸟和候鸟的栖息地和停歇地。延庆野鸭湖宣教中心位于该湿地保护区内,西临官厅水库,建筑面积约3300m2。
作为自然保护区宣传和教育的场所,人们应当通过这一建筑的展示清楚地了解湿地的功能,候鸟迁徙的知识,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唤起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研究大自然,研究湿地环境及其包含的生命,以中心为依托,促进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精神召唤。
建筑按功能分为展览、办公两部分。展厅部分通过坡道相连接,采用多种手段充分展示湿地和鸟类的相关知识。办公部分与原有建筑结合,综合利用。
展览流线有两条。大多数人都会参观建筑而后进入湿地,但是专业人士和经常性的游客往往直接进入湿地,形成室内外两条参观流线。室外人流通过坡道或大台阶进入保护区,提供了人们穿越建筑的机会。室内人流参观完一层后,顺环幕放映厅外坡道上至2层钢桥,最后在2层出口处与室外流线会合。当两条流线汇聚在一起,通过逐渐升起的坡道达到树梢之上,相比较在地面的树下穿行的感受,这种从地面开始逐渐上升到树梢的穿越体会,更加能够展示自然的广阔和博大,也更能使人感受自然状态下鸟类的飞翔乐趣。
展览内容除了标本与图片,大自然及其中鲜活的生命被引入室内,成为重要的展示内容。利用补水形成的人工湿地,作为被引入的自然环境,利用借景的手法,始终贯穿建筑空间内外。通过多媒体的手段用优秀的自然生态题材的影片去感染参观者,在室内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氛围,展现湿地的魅力。由于环幕影厅容易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人们通过操作互动式的摄像装置观察湿地内鸟类的活动,更能深切地感受自然的魅力,理解保护湿地的意义所在。
自然场地之美,灵动的飞鸟都在诉说大自然的壮美。我们的建筑也应当充满活力,如上苍在浮云流水间无意中挥洒的一片丹青。洁白纯净的色彩,强调了建筑独一无二的精神内涵,如天使般指引你进入神奇的大自然,各层以坡道连接,使参观的过程顺畅飘逸,如鸟儿在天空中盘旋飞行,灵魂的流线如同候鸟迁徙的征途,多变但坚定,曲折却唯一。
作者:文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院长
摄影:张广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收稿:2009年12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0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