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丹

  【摘要】 本文揭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及企业的有利之处,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模式、机制以及需求等方面揭示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内在机理
  一、引言
  对于企业来说,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可以帮助其获取对口人才和知识,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合作,企业能够高效、及时地将其知识和人才需求反馈反馈给高职院校,从而更好地引导高职院校进行相关课程的调整与改革,最终实现人才和知识需求与供给的对接。站在企业角度,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降低了企业获取知识和人才的成本,可大大促进企业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进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有助于高职院校在高校竞争中保持自我特色,促使自身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招生骤减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中,高职院校可从企业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各类资源,进一步彰显特色,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人才培养是面向实训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目标之一,学生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企业内部,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我能力,积累未来工作岗位的相关经验,大大促进学生在后续阶段的发展。然而,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而言,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仅停留在较浅的合作层面之上,并没有有效针对实训课程教学展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和发展,只是被动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支持只是停留在在特定的支撑项目之上,二者并没有深入的合作方案。其二,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并不在于科研、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而在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发展已具有基础但仍需强化的地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也就无法设置有针对性的实训课程。其三,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实训课程的教学无法得到应有保障,大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在市场经济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反而放弃了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主的实训课程教学,比如顶岗实习。从已有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其虽然提出了诸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但并未针对具体的实训课程教学开展模式设计。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问题依旧突出,要改变此种状态,必须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具体说来,校企合作应以实训课程教学为基本出发点,着力提高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充裕实训课程教学的内容,保障高职院校与企业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的合作过程,提高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绩效。面向实训课程教学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既需要考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内容,消除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顾虑,又考虑企业技术含量、人才层次、合作意愿等方面内容,消除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的担心,着力打造高职院校与企业双向紧密合作的态势。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容
  创新校企合作内容,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雷久相(2007)提出校企合作的“六共”理念,即课程体系共定、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过程共管、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校企文化共融。邓锋根(2008)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容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系统,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人才交流与培训、技术开发、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五个方面,还指出校企合作多元化合作的必要性和多元化合作制度建设的需要。黄嫦娇(2011)从教材和课程开发视角出发,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容涵盖三个方面: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教材、企业派兼职教师到校任教和学校教师到企业学习。王文涛、任占营(2012)指出三阶段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其一是常规合作,包括企业接收实习生和毕业生、提供资金和设备等;其二是深入合作,内容主要有高职院校和企业双方互为对方提供培训、联合投资办学、校企合作办股份公司、企业为学校捐赠添置实训设备、学校为企业提供培训场所、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等一系列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的合作;其三是意识形态合作,即在文化、观念、培养模式等领域进行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互渗透,学生在学校直接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三阶段层层嵌套,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前提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补充发展。综上,学者们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进行了相对广泛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内容体系。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
  从实践操作角度出发,李丽娅(2005)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五种,即:工学结合式、学工交替式、“2+1”式人才培养模式、双定生式以及订单式。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概括总结概括,张亚军等(2008)对上述学者的研究进行了补充,提出来“六位一体”以及“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各环节紧密结合在实践操作中的重要性。而高宏梅(2011)则以校企合作双赢目标为出发点,从实习实训方面、教学管理方面、学生就业方面、员工培训方面以及项目研究方面,提出“学工交替模式”、“教学工厂模式”、“订单式”、“技术服务式”和“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模式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经研究,曹玉华(2012)发现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政府出于主导地位、企业出于产业地位、学校出于主体地位、行业出于指导地位,从此角度出发,曹玉华(2008)创造性的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四种新模式,即:示范模式、基地模式、战略模式以及订单模式。综上所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亦有所差别,种类多样。
  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
  现行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重点多集中于制度保障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组织领导机制等方面(兰小云,2013),洪贞银(2010)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动力不足、能力有限、制度缺失、模式局限等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校企之间应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创建合作考评标准,促进深度合作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刘建湘(2011)认为,应建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包括建立校企合作培育机制、利益分享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文化融通机制)来推动合作发展,通过构建内部能动机制(例如:建立部门“并行”工作机制、建立终生学习制度等),激发校企合作动力。针对现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随意性大、合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殷红(2011)等人提出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两型循环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因此,在对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大量研究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特别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方面(孙云志、何玉宏,2011)。   五、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需求
  人才培养、合作创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主要目标。就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而言,Candan Durak Ayla, Nuriye evik sgren(2010)认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其主要的形式,在此种模式的促发中,高职院校与企业达成人才培养、合作创新的目标,是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决定与企业合作是出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需求。与Candan Durak Ayla,Nuriye evik sgren(2010)观点不同的是,Gao Yang-Fan et al.(2012)将高职院校学生作为考虑的因素,其强调“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认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理应考虑三方共同的利益,必须实现三赢的目标。由此,表明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出于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Jia Wei et al.(2010)认为,当企业研发能力不强或者研发难度较大时,高职院校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知识支撑和人才支撑,产学研合作形式只是企业拉拢高职院校,与之合作的一种方式。并且在探索模具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型人才时,Wang Hong(2011)认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在追求培养优秀人才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向高职院校传递与期望人才相关的信息,而高职院校则可根据企业要求对教学进行深化改革,灵活调整,不断调整和完善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最终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输送高水平人才。而这说明了企业参与合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获取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支撑。可单从高职院校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能够促使高职院校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对口的人力资源支撑,对高职院校而言,无疑是有益而无害的事情。
  六、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分别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内容、形式、动因及需求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第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与实训课程教训的理论框架及内在逻辑如何,未能得到有效构建,由此导致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如何影响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未能得到验证。第二,公办、民办、联合办学等不同办学类型的高等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及实训课程教学的统计规律是否存在差异性,未等得到有效解决。第三,如何针对实训课程教学的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高等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未能予以充分考虑。
  【参考文献】
  [1] 雷久相:高职校企合作的创新视角[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2] 邓锋根: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8.
  [3] 黄嫦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内容的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外校外教育(理论),2011(6).
  [4] 王文涛、任占营: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问题归因和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5] 李丽娅: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
  [6] 张亚军、徐亚娜、楚金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述评[J].职教论坛,2008(24).
  [7] 高宏梅: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8] 曹玉华:河南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
  [9]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 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11] 刘建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2).
  [12] 殷红、米靖、卢月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12).
  [13] 孙云志、何玉宏: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86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