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美两国货币购买力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全海 胡 晶

  货币购买力是指单位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不同的货币单位具有不同的购买力。在国际上一般采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对比国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即两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服务时的价格比率。按照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Gustav Cassel提出的理论,两国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决定的。因此,人们通常把购买力平价作为分析判断汇率走势的依据之一,用以评判汇率波动是否合理。
  2008年8月,选择北京和纽约多家超市就若干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展开实地调研,考察人民币与美元基于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力比价。其中在北京选择11家,广泛分布于东城、宣武、西城、海淀、崇文、朝阳等城区:纽约10家,广泛分布于Manhattan、Queens等城区。被调查的商品包括肉蛋奶、粮油、蔬菜、水果等5大类共38种生活必须品。
  从调查所得到的统计结果看,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比价(基于生活必须品)在1.07-4.37之间。其中日常用品类比值最高,为4.37;蔬菜类比值最低,为1.09。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一直是受到广泛关注并颇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其汇率水平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研究的可行性,确定了一个较为实际的调查和研究目标,即只单纯从市场价格表面反映人民币与美元之间购买力的差异,并不是要得出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理论汇率或合理汇率。同时,考虑到居民生活必须品种类较多而调查渠道有限,将调查商品的种类限定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超市主要商品。最终将调查的范围确定为5大类38种生活必须品。
  首选北京和纽约作为调查城市,因为在这两城市展开调查较为方便,而且它们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北京和纽约都处在北纬40度附近,一年四季温度相似,两城市居民容易形成相近的消费习惯。从人文地理角度,北京和纽约都是著名国际化大都市,在各自的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周围城市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所以,北京和纽约的比较在较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和美国消费水平的比较。
  关于调研时间的选择,考虑到纽约市场较为发达,商品来自世界各地,时令性商品一年四季价格差异不大;而北京市场商品主要来源于国内,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不同季节商品价格悬殊,较有代表性的是春秋季节商品价格。选择时令性商品供应比较充裕的8月份作为价格调查的有效时间,保证了调查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
  此外,每个超市每种商品有若干价格,如不同质量的牛奶、肉、蔬菜、水果等都有多种不同价格,不同包装的粮油、香皂、牙膏、洗涤用品等价格也不同。为保证调查数据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我们在抄录价格时,对价格数据异常的商品予以剔除。
  
  二、数据的处理
  
  按照调研设计方案,首先对调查得到的数据统一单位,然后对数据进行数学处理。
  中美两国采用不同的度量衡制度。中国采用国际单位制,北京超市的价格多是“人民币元/500g”或“人民币元/1000g”,比较容易统一单位。而美国采用美制,在纽约超市大多商品是按照“美元/磅”标价的,需要将价格进行转换统一为“美元/公斤”。此外,在纽约超市有些商品是论“个”或“盒”卖的,即价格是“美元/个”或“美元/盒”,如鸡蛋、水果、蔬菜经常是这样标价:“1.99美元/6个”或“2.99美元/打”等。为便于比较,这些单位都要转化为以单位重量标价。
  为统一单位,按照“1公斤(Kg)=2.2046磅(1b)”将“美元/磅”转换为“美元/公斤”。对于不是以“美元/磅”计价的商品,如食用油价格一般标为“美元/升”或“美元/加仑”,洗发水和沐浴液的价格一般标为“美元/盎司”或“美元/毫升”等,一般根据液体密度将其转换为统一单位,如对食用油按照1加仑=3.785升折合3.4822公斤换算价格1。
  另外,在美国购物付款,除标签标明的价格外,还要额外交税,不同的州采用不同的税收政策,在纽约除了服装和鞋类免税外,一般商品按照8.375%付税,在进行数据处理时还需要增加税项,确保价格的真实性。
  在统一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商品求平均值。将收集到的每个超市每种商品都按照“删除最高价和最低价,求简单平均值”的原则进行数学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将经过统一单位处理的数据以“人民币元/公斤”和“美元/公斤”为单位列表,可以看出美元和人民币对各种商品的购买力的对比情况。用“人民币元/公斤”除以“美元/公斤”,可以得出基于38种生活必须品人民币对美元货币购买力比价:同时,为了更直观地比较两地商品价格的差异,把纽约的商品美元价格按照当时汇率2转换成人民币价格,与北京市场商品价格进行同币种比较,如表1所示。
  
  对38种生活必须品根据其不同属性分成5大类,得到不同类别人民币对美元货币购买力比价,见表2。
  从表1两国不同币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比价在1.07-437之间,其均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为日常用品、粮油、肉蛋奶、水果、蔬菜,调研结果总体上符合中美两国实际经济状况。
  
  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生活必须品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品,在上述5类商品中,最便于运输和储存的是日常用品,美国充分利用世界各地廉价的劳动生产商品直接进口它们,从而使美元的相对购买力较高;蔬菜是最不便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的,各国都立足于自己生产,因而两国货币购买力最接近;中美两国同属资源大国,但由于美国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而人口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加上美国现代高效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劳动生产效率较高,造就了国际四大粮油巨头中的3席(ADM、Bunge、Cargill),其粮油、肉蛋奶等商品十分丰富,故美元的相对购买力较高。
  另外,季节因素对中美两国时令性商品价格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纽约季节因素对蔬菜和水果类价格的影响很小,根据在纽约一年时间的追踪调查,全年绝大部分蔬菜和水果类价格波动幅度不超过30%。而在北京受季节因素影响十分显著,不同季节该类商品价格波动幅度有的超过200%。
  通过将表1中纽约与北京两地价格数据转换成人民币(按当时汇率计算的¥/kg),进行比较后不难看出,纽约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都普遍高于北京市场同类商品价格,比如纽约西红柿价格要高出北京市场价格近5倍,而茄子高出8倍,这主要是由于两国间汇率造成的。尽管调研结论还不能足以研判人民币汇率水平是否合理,但两地直观的价格比较对于外贸出口企业准确判断美国市场价格,制订合理的定价策略,掌握国际市场主动权,具有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8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