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释放爱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丽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只有真爱,才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那童稚而纯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心灵交流。那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悟着、吮吸着释放爱心的快乐与甘甜。
  
  1 架通师生间情感的天桥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更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这其中,“爱”便是根本。班主任只有全身心地爱学生,时时刻刻地眷恋着学生,学生才会有你这个老师。爱得深、切、诚,才能唤起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对生活、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洗涤他们心底的沉淀与污秽。当然,这种爱又有非常具体、艰巨的过程,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爱不是姑息迁就、没有尺度,而是宽严适度、严爱统一、严中注爱、爱中深严。实践证明,严师出高徒,爱能化解一切。春雨润无声,爱在不言中。师生间的情感水乳交融,这是我们班主任所有能体味到的奇妙情感境界,不能一一言尽的情感心空。
  我们班级里有个叫菲菲的同学,两岁时就失去了母亲,与父亲和大他10岁的姐姐相依为命。由于母亲去世早,父亲娇惯,他养成了任性刁蛮的坏习惯。一天,我听见他和爸爸吵架,还说些看不起爸爸的话,甚至大喊大叫还带着骂的意思。我并没有直接找他,而是在第二天语文课上借《小乌鸦爱妈妈》这篇课文的学习对他进行教育。菲菲在这节课上学习特别认真。我有意识表扬他,并说:“如果你能在实际中像小乌鸦爱妈妈那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就更好了。”菲菲低下了头红着脸说:“老师,我会的!”接着,我又耐心讲了如何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让他知道爱父母、爱长辈是一种美德。菲菲的心动了。于是我就和其他任课教师研究如何教育这样的孩子,又通过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对菲菲实施了约法三章:学习好了可以当学习标兵;各项活动积极参加,并且取得好成绩就是“三好学生”;思想品德好了就可以是少先队的干部。
  我经常找他谈心,有意亲近他,他也经常来我家。我利用这些机会对他的学习和如何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菲菲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文明的习惯逐渐养成。有一天他说:“老师,为什么品德好就可以当少先队干部?”我说:“因为一个人品德好才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自己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再进一步关心集体,热爱学校,帮助老师做工作啊!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可以进入大队干部的行列中为同学们服务。”于是他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除了认真学习上好每节文化课以外,还帮助同学做值日,整理班级卫生,帮助生病的同学背书包;回到家里主动帮助爸爸做家务,有事和爸爸商量,再也不刁蛮任性了。2005年他在鞍山市小学二年级期末通考中取得全镇仅有的一名数学满分的好成绩,语文98分。对他取得的成绩,我和家长都非常高兴,给予他精神和物质奖励,使他感受到亲情的慈爱、友情的温馨、师情的和蔼。他又问:“老师,我能当干部吗?”我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干部工作,而且还能做得很好、很出色。”菲菲变了,他的变化来自老师的关爱、呵护、扶持。
  
  2 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所受教养、熏陶不尽相同,各方面得存在差异,如性格、兴趣、意志、情感和动机各显示其独特的个性。我在广泛接触学生的同时,采取个别谈心、家访、班队会、小制作、演讲会、小竞赛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感受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淋漓尽致地显示其“才华”,发挥一“技”之长,并适时加以鼓励与指导,有时给予适当的奖励:一支笔,一个小字本,一本作文书,有时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这些,也许成功就孕育在里面,将来的作家、科学家、发明家也许从此诞生了。孩子们在完成各科学习任务以后,在自己的那片天空中任意遨游,其乐无穷。
  
  3 找回孩子们健康的身心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阶段,大多数已告别了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时期。他们有的表现出来神经症状:厌倦学习、对抗行为、忌妒行为、破坏性行为等,有的甚至持刀行凶。我对这些孩子进行了社会调查和心理追踪调查,了解到造成他们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家庭的重大变异,有的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有的因为同学间的关系不融洽,还有的因和理缺陷等。种种这些不利的因素影响了孩子们正常的思维、心理,导致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我通过开主题班会介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及周围的优秀学生的成长经历,告诉他们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阳春三月,也有风暴、霜冻。困难、挫折、不幸都是暂时,也许还是成功的加速剂,前进道路上列车的润滑油,你得感谢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培养孩子们从小有抗挫能力,有克服困难的经验。我还在编排座位时也进行有意识的“优劣”搭配。让一部分“优秀生”带动帮助那另一部分“后进生”。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师下,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一些“有意识”的思想改造及心理、行为调节。不知不觉中,那些“后进生”找回了他们失落的东西,某些心理的需要也得到满足。
  爱是伟大的,爱是无价的。热爱学生不是教师教育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我们教育实践的天职。――我将把爱永远释放给我的每个学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