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霞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身体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以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得病。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1 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1.1 体育教学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在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学生学习压力大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长期心理紧张不仅影响学习效率,而且很容易引起各种疾病,直接危害身心健康。而较好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控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
  1.2 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在体育教学中,体操和耐久跑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各种比赛和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等。
  1.3 体育教学可以改善学生青春期萌动。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心理比较健康,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发展比较活跃,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而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呢能够消除人的烦躁心情,比较冷静的处理一些问题,避免犯错。
  
  2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
  
  2.1 教学中要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体育课有自身的特点,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以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课堂活动时,总是伴有强类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所以通过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永不言败的思想作风,而爱国主义的培养,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引入不同的明星故事和不同的体育历史背景通过讲解,对比,情景教学,观看录象和现场直播等形式让学生体味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如:观看奥运会中国军团获得金牌的比赛,姚明的篮球比赛,刘翔的奥运故事等。
  2.2 正确加以引导,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积极引导,多进行鼓励,学会欣赏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例如,在考核中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动作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对学习刻苦、进步大、动作质量高,而因身体条件原因导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加以表扬,给予高分。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教育,让学生正视现实,了解自己的不足,利用其他优势项目去弥补差距。另外鼓励学生经常进行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有意识的调整学生失衡心理。
  2.3 通过比赛形式培养学生健康心态。体育教学中,竞赛的教学方法经常用到,为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一般比赛首先分组让学生练习一下,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间会相互学习、帮助、督促,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也增进了学生的情感交流,克服独生子女的娇气、任性、自私等不良品质,使情感得以升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发展。在课外时间,举行球类、长跑、拔河等比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学生间的协作能力、集体主义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都得到了健康发展。
  2.4 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的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的沟通和交流在不自觉中产生亲切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必须服从裁判、尊重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总之,体育运动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了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为形成良好的性格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体育课与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与启发,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2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