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教学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易伟锋
【摘要】 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去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精神,密切注意高考考察动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适应高考新形势,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体会
随着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深深体会到: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浅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并就在试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1 要用好新教材必须明确新教材“新”在何处
新教材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具有可持续性、趣味性。
1.1 新教材改革了过去教材忽略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强化了教材多样化改革,提高了教材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1.2 新教材改革了过去过分注重课程传承知识的倾向,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1.3 新教材改革了过去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等多种学习活动,强调知识的获得过程,把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
1.4 新教材改革了过去评价考试过分偏重知识记忆,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的倾向。设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以及关注结果,但更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
2 我们使用新教材的几点思路和做法
2.1 要用好新教材,必须先更新教育观念。教材推陈出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应该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不至于“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我们力求更新教学观,不断学习,研究新教材的思想体系、吃透新教材,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树立“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教学目的观,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讨问题的方法。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是有效的和成功的。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由此提高了综合素质和能力,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找不到的带有方法性、应用性和发展性的知识和能力。
2.2 要用好新教材,必须使用新教法。我们在教学中试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和“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卢梭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共同点,恰恰在于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下面举例来谈谈“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
在学习Al(OH)3的两性时,设计探索性实验: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直至过量;②向氨水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直至过量;③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直至过量;④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启发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理解Al(OH)3的两性。进而发问:若要以AlCl3溶液为原料制备Al(OH)3,应选择什么碱?若要以NaAlO2溶液为原料制备Al(OH)3,应选择什么酸?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继续创设情境:若将一块金属钠投入AlCl3溶液,会有何现象?学生讨论出多种可能后,引导学生做探索性实验,因学生药品取用量的不同,产生的现象也有差异。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推理和科学抽象,最后得出结论,使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和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的探究和交流关系,从而使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领导者变成了组织者和参与者,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
2.3 要用好新教材,必须适时主动指导自学。新教材图文并茂,文字表达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它摆脱了长期以来理科教材所固定的一种枯燥、深奥的模样,拉近了学生与教科书的距离。针对这一特点,再联系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实际,我们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和自学,这样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另外,我们还充分地用好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家庭小实验”,结果学生最感兴趣的也就在这些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知识和实验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4 要用好新教材,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主动尝试和探索研究性学习,遵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等原则,并尊重学生的兴趣,去年确立了“我向大家推荐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性课题,本学期又确立了“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初步探索”研究性课题。在课题开展中,我们指导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确立研究方向,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利用每周一次的研究性学习课和休息日时间查阅资料、上网浏览,并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这些课题的开展,学生表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最后,整理上交了不少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
3 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很困惑的问题,另外,新教材仍存在不少不足的地方,以下略谈一二。
新教材的“新”不仅在于它教学内容和教育理念的新,还在于它是一个全新的体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借鉴。高考如何考、考哪些内容等,我们觉得都很难预料,这也是困扰我们教学的主要问题,也就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知识的深浅度,在有限的课时内,怎样使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如何更好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积极向高考看齐?这些问题,确实较难找到准确信息。
另外,新教材中的部分教学内容与课后习题有相脱节的现象。如高二教材(必修加选修本)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一节中未介绍外界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原因,即活化分子的概念,但课后习题中却出现“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为什么木炭燃烧时必须先引火点燃?…”这一需用活化分子理论来解释的问题。再如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教材中硬水及其软化是选学的小字部分,但本章复习题(课本第106面)中就出现“选择题2:下列离子中,用来除去溶液中的镁离子效果最好的是( )A. CO32-、B. OH-、C. SO42-、D. Cl-”,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针对这些不足和问题,我们认为应进一步修订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内容简单、知识浅显,而习题要求过高”的现象予以重视,否则,老师和学生都将为之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减负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收稿日期:2008-4-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