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将数学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祁东莲

  【摘要】 数学不能光凭书本,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他们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学生的社会性活动,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从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 数学;生活;观念;认识;实践;探索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拂面的春风,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盎然的生机和鲜活的理念。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无一例外的也受到了新课程的洗礼。在新课改下我感受到学生们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尤其感触最深的是数学与生活联系得更密切了,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并强调让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可见数学不能光凭书本,要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脱离生活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既不利于他们理解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又无法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的使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呢?现根据几年来的探索,谈几点体会。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而在新课标准下,在这一点上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明确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而真正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认识。社会生活纷呈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有时要靠我们去发现。只有教师头脑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才能把数学的理性知识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只有思想转变了,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落实并实施。
  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大胆的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改进,创造性地去教。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给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2 联系生活实践,在探索中学习数学
  2.1 捕捉“生活紊材”,贴近学生生活。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但遗憾的是,我们当教师的往往不注意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分析,雨是视教材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所教的学生拥有知识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下使我更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选择对教材的具体情节和数据做适当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做为教学内容。在“统计图”一课例2的处理上,我把此题原来各车间的人数改为学校各活动队的人数,处理后学生兴趣较浓,不但爱做此题而且由此题学生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课堂上达到了较活跃的气氛。可见选取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人到学习数学活动中。
  2.2 联系实际探索,再现生活情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而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通过对生活内容经过提炼后最终形成的。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大量的具体的“原型”。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新知识可以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3 回归生活空间,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学生的社会性活动,陶行知说的好:“生活即教育。”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走出教室,让学生在生活空间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从而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1 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迸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如:教学“平行四边形认识”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和运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3.2 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学过“圆的面积”后,我让学生课后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圆的物体,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算出这些圆的面积,并且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从而让学生学会把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全方位的,形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其他学科的一些学习方式亦可借鉴使用。如鼓励学生做数学日记、办数学小报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可作为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我启发学生自制学具,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品来学习数学知识。一张硬纸板,启发学生做不同种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几块橡皮泥可以让学生对物体变化与体积计算的关系理解得更清楚;一根铁丝,不但可以解决课本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周长相等情况下的面积大小问题,学生还利用它探讨了同样的一根铁丝围成怎样一个图形面积会是最大的问题。小小的学具,在学生手中具有了神奇的力量,他们比划着、操作着、争论着,智慧的争论中闪光,兴趣在实践中提升。
  几年来,我在数学生活化这一理念指引下,不断探索总结,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阐述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我在诸多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学生由被动接受到慢慢开始参与了,实践表明这样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数学体现生活化才是学生真正的需要。
  收稿日期:2008-3-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