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在新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文彦

  【摘要】 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反复的激发与磨炼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心雕琢,才能迸射出灿烂的光彩。也只有通过我们每位教师善教、乐教,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它是把学生领入奥妙无穷的自然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的课程教育体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质,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改革现行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堂改革的思想理论指引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谈谈自己的拙见。
  
  1 更新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决定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因此,创新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做法是:
  1.1 培养学生敢想。想象是创新的起点,一切创新活动都是创新性想象开始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没有“千里眼”、“顺风耳”的想象,哪有今天的望远镜,电话?没有大胆想象,人类怎能登上月球,进入太空?能想出新点子,新路子,才能创造出新的事物。例如:在学习重力时,可让学生想象:如果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如果重力更大又会出开现什么情况?再如,学摩擦力时,让学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设想,在学习无线电通讯时,对未来的通讯设备进行设想,讲到电话这一节,说可视电话在通话时,可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学生就想象几年后,人能不能通过电话线也能跑到对方的面前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1.2 培养学生敢问。提出问题往往是创新的开始。物理问题的设计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使学生学的轻松,感到学习物理有用、有趣。例如,教学“光的折射”这一节内容时,都在讲叉鱼的情景,然后问学生:“怎样瞄准才能叉到下面的鱼?”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这样想,有的学生那样答。尽管他们一时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为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教学中还可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专题,充分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教师适时加以指导,从中选出不同寻常的方法,鼓励学生对于身边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事实、物理过程追根寻源,学生只有时时、事事不满足,才会萌生一个又一个的内心涌动,才会上下求索,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3 培养学生敢质疑。传统的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唯书、唯师,人云亦云,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愿提问,更谈不上质疑。在新课改,新理念,新教学思想推动下,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勇于探索,勇于争论,敢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要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动滑轮省一半力”的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测出拉力大小后,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在什么是力”的教学中,先安排一组实验,表现出:“推、拉、提、压、撞、踢、扛…”由学生说出力的行为和现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什么是力”,引导学生敢于提出新问题。从学生的发言中,再讨论最具代表性的给力下定义。
  
  2 突出学科特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必须突出实验教学,采用新技术,使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更能给学生新鲜感,更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运用变换教材结构,变换问题结构等方法,改变学生的思维顺序,活跃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三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2.1 敏于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对实验过程不重视观察,只关心物理现象,忽视实验的细节和本质,只关心实验结果,而忽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原因,主要是观察习惯不好,观察能力太弱。基于这种情况,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对象及条件,同时还须掌握观察的方法,即:①全面观察法,②归纳观察法,③分步观察法,④分析观察法等。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始,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宇宙中万事万物,认识和获取物理知识,同时观察能力又是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2.2 勤于做,培养训练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学生认识到观察对实验的重要性后,教师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动手,提高实验技能。在教学中改革创新,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课后实验为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弄清实验的难点和关键,达到实验目的。如用随手可取的器材做实验,让学生用两手食指同时水平地用力压挤一端削尖、平放在桌面上的铅笔两端,并使铅笔保持静止状态。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到“压强”的概念,比教材所述方案简单,深刻得多。再如可把“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的实验由验证式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归纳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这种做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意识增强了,动脑动手的实验过程更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成功的体验中,发现了自身的创造潜能,增强了学习信心。
  2.3 善于思,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加强设计性训练是调动学生动手和动脑积极性的一项有效措施,要力求使学生感到设计性实验有探索价值和有设计的必要,并能引起兴趣,能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敢于设计,敢于创新。例如: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除按课本中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外,可引导学生设计这样的实验:“若题目中不具备电压表和电流表中的任意一个,而是给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同学们能不能测出小灯泡的功率呢”?这样通过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利用新颖、有趣的实验设计,激活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总之,创新教育在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学生的创造力只有通过反复的激发与磨炼才能形成,只有通过长期的精心雕琢,才能迸射出灿烂的光彩。也只有通过我们每位教师善教、乐教,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的天地、成长的乐园。作为教师,我将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中去,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和进步,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己任,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8-0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4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