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文明框架下绿色消费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贵州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这与建设生态文明背道而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发展绿色消费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消费模式的涵义以及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其次,在国内外已有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设计一套新型绿色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分析贵州构建绿色消费模式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和矛盾。最后,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措施建议。
  关键词:绿色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构建;贵州
  党的十八大首次单篇提出生态文明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的布局是“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上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融入到社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此外,党的十八大还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形成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们知道,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消费模式,以绿色消费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一、绿色消费模式的涵义以及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绿色消费模式包括三个方面,即绿色消费需要、绿色消费过程以及绿色消费产品。是消费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以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科学合理地一种新型消费。绿色消费模式是人类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具体通过绿色产品的消费以及废弃物资源化表现出来,进而逐步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消费即追求简单的生活。“绿色消费”概念最早在1987年由英国学者Elkington和Hailes在《绿色消费者指南》一书中提出。[1]而这一思想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和响应的标志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建立可持续的消费形态”。
  生态消费模式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适度性。因为消费具有几何效应和弹性效应,一单位消费往往负担着很大的生态压力。因此,要选择在一定资源环境承载限度内的消费活动,在保证人生活追求满足的条件下,减少奢侈消费,杜绝盲目消费。[2]第二,公平性。必须从人类消费的延续性的角度看待消费问题,处理好人与人,当代人和后代人消费的关系,使现在和将来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公平享受资源消费品的权利。第三,全面性。绿色消费模式是抛弃了传统消费模式片面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物质产品的数量的弊端。绿色消费模式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消费,不断提升人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人类优良的品德,改变社会上消极颓废奢靡的风貌,不以生态为代价大大地提升人类幸福感,满足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工业革命之后,数量和便利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追求,粗放型的生产和消费然后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以及生态平衡被打破,这一切反过来作用于人类并制约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如此尖锐的矛盾不得不使我们开始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然而这就需要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进行方式的转变,其中,包括消费模式的转变。构建绿色消费模式,还可以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利支撑。绿色消费模式是其内生动力,能够贯穿整个产品生产-消费的全过程,发展新型绿色工业模式,促进绿色产业的产生,优化消费结构、生产结构进而整个经济结构。通过绿色支柱产业的支持,不断创造新利润,经济保质保量地也得到不断发展,从绿色消费模式切入,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3]
  二、绿色消费模式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绿色消费模式的特殊性,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新型的指标体系与之配套,便于相应职能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通过水平、速度以及结构等反映评估绿色消费模式的发展状态以及未来趋势,为有关科研机构进行研究分析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进而评定政策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补充。三是监测并比较区际乃至国际之间的绿色消费模式,在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并有选择地学习吸收。[4]
  构建绿色消费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科学预测性原则。指标设计符合客观规律,测算方法、过程、结果准确,实际意义明确,能够为职能部门管理调控绿色消费模式提供可靠信息。其次是全面系统性原则。各个指标相互配合,通过不同角度和侧重的分析,使整个指标体系能够从整体上反映绿色消费模式的发展态势。再次是可行性原则。设计的指标能满足评价研究的目的并且便于操作,同时,评价指标的名称、方法要能在区际、国际上获得认可,便于统一和比较。最后是和谐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计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结合,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从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个角度出发,把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都考虑再内引导消费与社会生产、自然生态的均衡、和谐发展。
  参照国内外的常见指标,设计绿色消费模式的指标体系,主要划分三个子系统,从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首先,消费者是绿色消费的主体。采取怎样的消费模式都在于消费者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和发挥的程度。绿色消费模式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也取决于绿色消费者的数量。其次,企业是绿色消费的载体。企业具有绿色产品的生产者和要素的绿色消费者双重身份,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在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立场。最后,政府是绿色消费的规范者和引导者。绿色消费模式并不能轻而易举地一蹴而就,因为它是牺牲掉一部分当前消费以求得消费可持续,在观念和技术方面也需要具有强大实力的政府运用各种手段来协助。
  三、贵州省在构建绿色消费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贵州在构建绿色消费模式的过程中,尽管已经做了多方面的努力,目前仍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从消费者角度看,绿色消费欲望仍然不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仍然有限,储蓄率高且生态环保意识缺乏。[5]其次,从企业来看,绿色生产的技术落后,缺乏相应优秀管理人才,引起企业生产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的现象常见,进一步导致市场上绿色产品供给有限。最后,从政府的角度看,有关绿色消费的制度和法律匮乏,对企业监管不严,同时相应的扶持程度低,在整个社会上生态环保和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程度也有待提高。   四、推进贵州省绿色消费模式构建的措施建议
  (一)在消费者方面,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绿色消费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改变消费的价值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己任。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将绿色消费落在实处。其次,增加居民收入,从结构上合理分配居民理财方式,促进理财方式多样化。[6]
  (二)在企业方面,首先,增加绿色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促进供需平衡,通过企业完善市场作用的发挥。其次,企业需要发展循环经济,让清洁生产贯彻始终。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尽可能的资源化废弃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对大气、水以及土壤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来实现。
  (三)在政府方面,首先完善有关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和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对触犯法律规定的行为给予严惩。并且明确绿色企业准入、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以及企业绿色生产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从宏观上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调控。[7]其次,政府要加大对绿色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减免税费并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绿色企业成长壮大。最后,政府还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绿色产品进出口贸易,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生产消费模式,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不断带动国内绿色消费模式的形成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如波,王唯薇.加快培育西部绿色消费模式.探索,2014(4):92-94.
  [2] 戴迎华,张春梅.农村生态消费模式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63-17664.
  [3] 曾薇,秦书生.论绿色消费的环境支撑体系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3(16):233-236.
  [4] 杜延军.可持续性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J].生态经济,2013(8):73-75.
  [5] 童婧,窦玲.西安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消费模式构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0,20(1):19-22.
  [6] 杨平.积极构建绿色消费模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12):103-104.
  [7] 王建明,王俊豪.公众低碳消费模式的影响因素模型与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论的一个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04:58-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2680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