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赖均青

  摘要:亏损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处于亏损边缘或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盈利,以避免成为被关注对象或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本文以我国连亏两年、连亏三年又扭亏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结出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证券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亏损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3年连续亏损暂停其股票上市;被暂停上市的公司在限期内未能扭亏的,终止其股票上市。证监会在1998年颁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如果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导致连续3年亏损或当年重大亏损,应当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上述制度背景下,亏损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处于亏损边缘或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在账面盈利目的,以避免成为被关注或被处理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
  
  陆建桥(1999)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作者选取了到1997年为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家亏损公司为样本,对这些公司在出现亏损前、亏损年和扭亏年盈余构成进行研究,发现在首次亏损前1年,存在利用非预期性应计项目调增利润以推迟出现亏损的现象;在亏损年度则利用非预期性应计项目调减利润;在扭亏年度又利用非预期性应计项目调增利润,以避免出现连续亏损。Haw,Q1,Wu and Zhang(1998)以1994~199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摘牌,在亏损前1年利用线下项目增加利润,在亏损当年利用应计项目和线下项目调减利润。孙铮、王跃堂(1999)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总体检验的方法,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突出表现在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中。吴东辉(2001)利用Jones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应计项目选择进行的研究表明,投资机会相对于行业的业绩水平,财务杠杆和企业规模对应计项目的选择有影响。在IPO年度和争取配股资格的公司中,反常应计项目明显增加,但未发现企业使用应计项目避免摘牌的现象。此外,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报告的反常应计项目低。企业报告非预期应计项目的能力随着上市年限的增加和应计资产和应计负债的增加而降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如果企业业绩下滑特别是出现亏损,与投资者的期望相背,投资者将失去信心,由此导致股价下跌,股东财富缩水,公司人员报酬下降。如果亏损状况不能控制,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就被特别处理(ST),第三年再不扭亏将暂停上市(PT),暂停上市期间亏损在期限内未能消除将终止上市。上市公司将失去直接融资功能。亏损上市公司为避免处罚,公司管理层会设法提高利润。然而当亏损状况不可避免或无法逆转时,公司在亏损年度增加亏损的情况将不可避免。本文从应计利润人手,研究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提出以下假设:
  H1:亏损公司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亏损公司在亏损年度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低会计盈余: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高会计盈余
  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后,短期内无法扭亏可以利用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选择的灵活性,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亏损年度尽可能多计费用,递延确认收入的应计会计处理;在扭亏年,多计收益,少计费用的应计会计处理。为此,提出假设:
  H2:亏损公司在亏损年度前后采用不同的经营性应计利润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1998~2003年连亏两年、连亏三年又扭亏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共106家。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在每一个样本公司所属行业中选取一个与样本作为对照,按如下标准选取了配比样本:行业相同;总资产规模相近。公司亏损前一年的资产总额最接近的、上市后至2002年均未出现亏损情况的公司作为控制公司样本,共96家。由于1998年开始亏损的公司,没有1997年的现金流量数据,因此,在将样本的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亏损前一年和扭亏年的财务数据进行配对时,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的配对样本只有55个,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亏损前一年和扭亏年的配对样本均有106个,从而导致文中出现亏损第一年的数据有两组,样本个数不相同;亏损前一年的样本数据包括了连亏两年的公司在亏损第二年的财务数据和连亏三年的公司在亏损第三年的财务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报一中证网和巨潮资讯网。
  (三)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构建下列模型进行分析。
  模型1:经营活动应计利润总额的随机游走预期模型ACt/At-1=ACt-1/At-2+et式中,ACt指第t年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该模型将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在年度问的变化视为被操纵部分的应计利润,如果上市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则年度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的差额应为零;若该差额显著异于零,说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方法是将前后两年的财务数据进行配对,分别采用t检验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方法,检验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变动的均值和中位数是否显著异于零。同理,采用该模型检验经营活动应计利润中的每一个组成项目,观察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模型2: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总额的预期模型ACt=ACa+ε1 式中ACa指控制公司样本第t年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该模型将亏损公司样本和控制公司样本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差异视为被操纵部分的应计利润,如果上市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则该差额应为零;若该差额显著异于零,说明样本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方法是将亏损公司样本和控制公司样本的财务数据进行配对,分别采用t检验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方法,检验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差异的均值和中位数是否显著异于零。
  
  三、实证结果
  
  (一)模型1的检验结果与分析(表1)表明:(1)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7012.63,亏损第一年是5619.22和628852,亏损第二年是15776.8,在扭亏前一年是18235.34,在扭亏年是6999.35,亏损年金额第二年比第一年大,扭亏年金额下降。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12631847,中位数是-11061.81,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的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在001水平显著异于零。亏损年公司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948828,中位数是-3165.32,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异于零。公司在亏损第二年因扭亏无望,继续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

两年差异的均值是11235.99,中位数是4299.11,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异于零。说明公司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2)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1788.36,在亏损第一年是5272.26和5709.11,在亏损第二年是11141.75,在扭亏前一年是12959.27,在扭亏年是4114.16,亏损年金额比其他年大,亏损第一年将近是亏损前一年的2倍,亏损第二年将近是亏损第一年的2倍,扭亏年金额下降。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3483.9,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844.66,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5432.64,不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752.07,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8845.15,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2440.04,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说明样本公司在亏损年多提非流动性应计利润调减利润,在扭亏年少提非流动性应计利润调增利润。(3)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8800.99,该项目是负值,即存货增加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可视为没有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应计利润;该项目是正值,即存货减少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存货减少可视为成本较大。在亏损第一年是346.96和579.41,在亏损第二年是4635.05,在扭亏前一年是527607,在扭亏年是288524。亏损年金额较扭亏年大。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9147.95,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5478.47,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4055.64,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1793.23,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2390.84,不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2245.07,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说明亏损前一年样本公司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调增利润,避免亏损,亏损年利用该项目调减利润。
  (二)模型2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2)看出:(1)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0.0748,亏损第一年是0.0423和0.0484,亏损第二年是0.1339,在扭亏前一年是0.1538,在扭亏年是00552。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1171,中位数是-0.1014,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的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0.01水平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855,中位数是-00763,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986,中位数是0.0661,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0.05水平显著异于零。检验结果与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的结果一致。(2)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上年资产项目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0.0217,在亏损第一年是0.046和0.0468,在亏损第二年是0.0916,在扭亏前一年是0.1068,在扭亏年是0.0409,亏损年的数值比其他年大,亏损第一年是亏损前一年的2倍,亏损第二年是亏损第一年的2倍,扭亏年下降。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一0.0243,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095,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448,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055,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659,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286,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检验结果与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的结果相近。(3)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上年资产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0.0031,在亏损第一年是0.0257和0.0227,在亏损第二年是0.07,在扭亏前一年是0.0763,在扭亏年是0.0009,亏损年的数值比其他年大,亏损第一年是亏损前一年的8倍,亏损第二年是亏损第一年的3倍,扭亏年的值最低。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226,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059,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473,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1,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754,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2,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模型1和模型2的检验结果发现,亏损年公司在亏损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同时还发现,亏损公司在亏损前一年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变化项目,特别是经营性应收款项的变化项目来调增利润,避免亏损;在亏损年样本公司主要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特别是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计提项目来调减利润;在扭亏年主要利用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计提项目来调增利润,扭亏为盈。
  (二)建议 一是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清除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诱发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应付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监管机构应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并取消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乃至终止股票上市的有关规定,由市场对上市公司进行优胜劣汰;二是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要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具有制衡作用,同时通过参与董事会的运作,独立董事可以发现公司经营的危险信号、对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提出警告;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股权结构的优化,有赖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要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计。一方面要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执业水平,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
  
  (编辑 殷功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30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