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使用者成本法的我国油气资源价值折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延明 张 庆 张传平

  摘要:自然资源中的不可再生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因此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进行资本价值的损耗计算,这样才能得到国民经济真实水平的反映,更为重要的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以我国1980年~2008年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数据作为对象,利用使用者成本法对其进行实证计算,分别计算了几种不同折现率下我国油气资源的资本价值损失量,发现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价值折耗而未得到补偿,据此得出加快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利用刻不容缓的结论。
  关键字:使用者成本法;油气资源;价值折耗
  
  引言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低。2006年,人均煤炭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资源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发展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是增长特点,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能源需求的迅速上升。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中,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能源资源开采利用的外部性主要体现为环境污染和资源耗减。能源在生产、运输和消费各阶段会不同程度地损害环境,产生外部环境费用,这一外部性已受到重视,而且相应的治理政策措施不断出台。然而,资源耗减的成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常常被忽略,由于没有进行资源价值补偿,资源开采带来的代际损失非常惊人。本文运用国际上考察代际补偿最为常用的方法――使用者成本法,对我国油气资源进行价值折耗的计算,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1、使用者成本法的原理
  
  使用者成本概念最早是由Marshell提出,后来Keynes将其定义为由于设备使用造成的设备价值的减少,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定义将现存的非现实主义的经济理论带回到现实中来。现在,使用者成本则常常被用来分析非再生资源的实际生产流问题。使用者成本的含义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使用者成本是指经济活动当事人为稀缺资源的正常使用而支付的费用。它是用某种方式使用某一自然资源时所放弃的以其他方式利用同一自然资源可能获得的最大纯收益。而狭义的使用者成本是从资源的动态有效配置角度考虑使用者成本,认为它是指现在使用一单位资源对未来使用者造成的机会成本,或者说是现在使用资源所放弃的将来使用可产生的收益,也可称之为资源使用的跨期机会成本。对使用者成本这一理解类似于Hotelling的自然资源开发的经济租和Hicks的“可持续收入”,这一意义上的使用者成本是资源动态有效配置和代际补偿的基础。使用者成本的最终取向是用以补偿资源的正常损耗,比如开发替代资源、勘探、发现新资源,促进自然力恢复,从而保证资源环境资本非减性和服务的可持续性,进而避免人为对资源环境的损害等。
  
  2、使用者成本法的应用
  
  提出用使用者成本法来计量非再生资源价值折耗方法的是EL.Serafy。El.Serafy 使用者成本法通过把各种自然资源尤其不可再生资源看作资本,来考察这样的自然资本价值量随时间的变化量(或者说在不同时期之间的改变量)。使用者成本法是通过测算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折旧来计算使用者成本并同时考察其真实收入的。El.Seraf将资源资本所产生出来的毛收入(即总产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真实收入,即扣除资源折耗后得到真正的收入部分;另一部分为开采这一可耗竭性资源所得到的机会成本(即使用者成本)。El.Serafy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要想满足可持续原则,应该把在有限时间内开采可耗竭性资源所得到的收入用于投资,利用投资得到未来可持续的收入。就像去银行里存入100元,利率10%,如果每年只取出100×10%=10元,则可无限的取下去;但是如果在某一年取出12元且未用于投资,则意味着本金少了2元,即资本折旧了2元,从而会影响到对未来收入的可持续性。
  用数学公式表示El.Serafy 使用者成本法的思想如下:令r为利率(即折现率),R为每年的净收入(假设为常数),X为每年的真实收入,则无穷期的真实收入X 的现值为:
  根据El.Serafy 的假设(把在有限时间内开采可耗竭性资源所得到的收入用于投资),令式(1) 和式(2)相等,即得到真实收入X :
  则 El.Serafy的使用者成本为:
  于是,El.Serafy 再定义使用者成本为净收入R 与真实收入X 之差,所以对某一给定资源其使用者成本就等于。El.Serafy 也将该项称为折耗因子。
  那么,1-X/R为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用 d 表示:d=根据(5)式,资源开采的使用者成本由贴现率(利率) r 和剩余可采年限 n 决定。如果 n很长或r 很大,d都将很小。计算表明,当 n 大于50 并且 r 大于0.06时,使用者成本不超过净收入的5%。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r =∞或n =∞中任何一个条件成立,使用者成本都将为零。前者意味着只注重眼前消费而完全忽视后代福利,后者意味着资源可以永续利用、不会枯竭。大部分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把资源开采全部净收入计入国民收入,至少暗含了其中一种假设 。另一方面,如果贴现率为零,全部净收入都成了使用者成本,这又忽视了从资源开采得到的真实收入,夸大了资源耗减。
  开采净收入Rt为:
  R(Q)=[Pt-AC(Qt)]・Qt(6)
  其中,Pt是资源价格,AC是平均成本,Qt是每期开采量,由(5) 和(6) 可得到使用者成本R-X为:
  采用(5)式来估计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 d ,只需贴现率、资源剩余可采储量和目前开采量的数据(后两个指标的比率即n) 。采用(7)式来估计使用者成本R-X,一个问题是净收入数据可能不容易得到或不十分可靠。此外,使用者成本法对参数 r和 n 的选择很敏感,而 r的选择也较为主观。关于这一点,El.Serafy指出,该法主要用于对企业开采行为的事后分析,以前的贴现率(市场利率)是可知的,只有用来分析未来资源耗减时,才会有主观选择贴现率的问题;也可以根据长期市场利率的变动对 r作定期调整。实际应用中,往往同时考察几个贴现率下的情形,对比不同的结果。n是资源静态储量与当年开采量的比率指标,表示今后各年维持与基准年相等的开采量时资源的剩余可采年限。对于资源新发现量的问题,El.Serafy建议,可通过逐年调整来反映资源储量的动态变化。
  
  3、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使用者成本估计
  
  在对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使用者成本d进行估计时,需要获得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可采储量、年开采量、贴现率。由前两个指标可以计算剩余可采年限 n ,即石油天然气资源剩余可采储量除以年开采量。由于 El.Serafy法对贴现率r的选择比较敏感,而发展中国家的贴现率一般高于5 %[7] ,本文采用 6 %~12 %之间的几种贴现率来对比分析。

  我国石油资源的估计结果(图1)说明:从 1980 年到 2008 年,石油资源的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总体上呈缓慢递增,并且水平相对比较高。即使以12 %的高贴现率来看,d 的范围是 9.8 %(1984) ~22.6 %(2008) ;如果贴现率采用6 %,d 在30.3 %(1984) ~46.8 %(2008)之间。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不大,剩余可采年限相对较低,这是使用者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
  天然气资源的估计结果说明(图2):相对于石油资源,天然气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 d 低很多。对于10 %以上的贴现率,历年 d 均不足2 %(因数值很低,图中省略贴现率10 %和12 %的情况) 。以贴现率为6 %的情形看,d 的范围为 0.3 %(1993 年) ~8.4 %(2008 年)。原因在于,中国天然气开发利用尚在起步阶段,开采量较低,剩余可采年限相对较高。
  不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从2003 年开始,使用者成本占净收入的比例都在增加,这说明,我国近几年在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油气资源耗减的成本在增加。本论文以使用者成本法定量分析了现在开发资源对后代福利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国石油资源的使用者成本比较高,自1980年开始缓慢上升。以12%的贴现率看,使用者成本占资源开采净收入的比例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2.7%上升到2008年的22.8 %;天然气的使用者成本相对较低,但从2003年开始也在增加,2008年为0.78 %。如果按照6%的贴现率计算,使用者成本还将大幅提高。由此发现,我国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价值折耗而未得到补偿,据此加快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利用已刻不容缓。
  
  4、结束语
  
  从我国油气资源的综合情况看,我国近几年在加快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油气资源耗减的成本在快速增加。因此,有必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油气资源定价体系,自然资源价格不应仅仅等于其当期的生产成本,还要加上对后代影响的代际成本(即使用者成本)。只有通过价格手段对代际成本进行补偿,才能实现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汤芳.自然资源的价值与有偿使用研究[J].经济论坛,2004,(20). [2] 李国平,张云.矿产资源的价值补偿模式及国际经验[J].资源科学,2005,(5).
  [3] 王育宝.非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中自身价值折耗测算方法研究.统计研究,2007,24(1):79-86.
  [4]Roger Perman,Yueia,James McGilvmy著(侯元兆译).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624~626.
  [5]El.Serafy, 1981 ,“Absorptive Capacity, the Demand for Revenue, and the Supply ofPetroleum”,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 8.
  [6] El.Serafy, 1989 ,“The Proper Calculation of Income from Depletable Natural Resources in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 UNDP-World Bank Symposium”,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 , 10 -18.
  [7] Hartwick.John and Hageman,Anje.Economic depreciation of mineral stock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El serafy[A].in E.Lutz,(ed.).Toward Improved Accounting for the Environment[C].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1993,211~235.
  
  (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财务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1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