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使中国股市陷入了“雪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 融资偏好
融资方式是公司获取资金的具体方式,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方向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基金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按资金的融通是否通过媒介分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不经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包括股权融资(IPO、增发、配股等),债券(普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机构媒介的融资,主要指各种银行信贷。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当公司要为自己的新项目进行融资时,将优先考虑内源融资(主要是留存收益与折旧等),在内源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源融资。而在外源融资时,应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却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这正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影响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及企业融资的现实,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代价。上市公司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首先考虑的因素就是融资成本的高低。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融资成本是决定各经济主体采取何种融资方式以及融资与否的首要因素。在不考虑税收的条件下,企业内部融资成本不涉及实际的成本费用发生,是一种机会成本,因而从融资理论来看,内源融资的成本是最低的。债务融资成本主要包括利息和融资费用。利息可以在税前抵扣,具有税盾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给公司带来融资收益。而股权融资的成本包括股息支付成本和股票发行成本。股息是在税后支付,股票的发行费用也相对较高,且由于股东承担的风险高于债权人,故其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要大于债权人。因此,从融资成本的角度看,企业的内源融资的成本<债务融资的成本<股权融资的成本,这和梅耶斯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是吻合的。
(二)融资风险
企业融资时必须高度重视融资风险的控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由于不存在支付的问题,因此没有风险;股权性资本在公司存续期使用过程中不需要偿还本金,是一笔永不到期的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实力,增强了公司的举债能力,而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在经营困难时连股利也无须发放,因此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小得多;债务性资金有法律强制力约束,不论公司经营好坏,到期必须偿还固定的本金和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而且偿还期限越短,融资风险就越大,融资期限越长,融资风险就相对较小。而且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在固定性财务费用的作用下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因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从融资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的融资顺序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
(三)盈利能力
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处于盈利上升通道时,应增加债务融资,获得杠杆收益;而当企业盈利处于下行通道时,企业应减少债务融资,减少杠杆损失。
(四)企业控制权
企业在融资时,如果采用股权融资可能会稀释控制权,导致原有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失。而采用债务融资时,由于债权人无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不会影响股东对公司的控股权。因此从控制权的角度考虑企业应侧重债务融资。
(五)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时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可以加大债务性融资,获得杠杆收益;而在经济发展缓慢甚至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应减少债务性融资,加大股权性融资,降低风险。
二、国外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从国外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主要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融资模式:一种是以英美等国家为代表的以证券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另一种是以日、德等国家为代表的银行导向型的融资模式。
(一)日德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日本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这是因为日本的金融体制实行的是主银行制。在日本,所有大企业都有自己的主要贷款银行。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固定,一旦结合很少变动。主银行既是其贷款的主要来源,又是企业最大的股东,参与企业管理并帮助发行企业债券,同时承担企业经营困难期的救助工作。
德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基本上与日本相同,主要倾向于内部筹资、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德国实行的是一种全能银行融资体制,不仅保持了日本主银行制中密切的银企关系,而且银行还提供包括证券投资与信托、不动产交易、兼并与收购等更为多样化的金融业务,成为真正的“全能银行”。主力银行承担了企业所需的全部资金需求。
(二)英美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在美国,企业融资结构的选择遵循的是所谓“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股权融资的顺序。美国企业在考虑股票和债券的融资顺序时,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美国禁止商业银行持有企业股票或从事股票买卖,银行只能经营7年以内的贷款。美国企业7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只能依靠证券市场直接进行筹集。但美国税法规定公司股息分配前要上交所得税,而债息分配前免交所得税等,使得美国企业长期资本中有2/3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而取得的。
英美国家有着完善、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的融资行为完全受市场左右,融资方式是先内源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选择股权融资。
三、中国企业融资方式的效应分析
我国的融资顺序与发达国家则恰恰相反,呈现出一种以股票融资为主,银行贷款融资为辅的融资模式。无论是效益好的企业还是效益差的企业都竞相选择股权融资,从而形成了上市公司“配股热”、“增发热”。这种融资偏好是否有一定的效率呢?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考察:
(一)对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适度负债是维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负债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利益和财务杠杆的作用,而且负债的破产机制可以约束企业经理的行为,从而有利于缓解内部人控制问题,降低道德风险,减少代理成本,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负债是向市场传递企业资产质量良好的信号,由此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我国企业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功能.缺乏债务融资所具有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股权资本的过度扩张,容易造成股权稀释;同时,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容易导致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虽然利用股权融资在不支付或很少支付股息的情况下其成本是低于债务融资,但从长远看,不给予投资者相应的回报,企业是难于获得持续的发展。可见我国企业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的融资结构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
(二)对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影响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金资源提供给那些最需要且使用效率最高的企业,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但我国由于股权融资的低成本以及股东对企业监控的弱化,使得股市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场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手段,上市公司不断通过股权融资获取廉价的、甚至是免费的资金,造成资金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扭曲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另外,过度、过乱的股权融资会导致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的反感,从而引发股票市场的狂跌,降低了公司的市场信用,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启示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市场发育程度所决定的企业融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应当在借鉴发达国家融资模式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我国的融资模式。
(一)强化上市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
上市公司应强化公司内部积累,实现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有效结合。强化上市公司的内部积累,首先,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这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积累的一个前提条件。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自生能力,一方面要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提高其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上市公司要具有自我积累的机制。这就要求通过产权制度创新,明确产权主体和利益主体,彻底改变企业产权和利益无明确边界约束的行为。另外,我国应建立有利于企业内部积累的税收、财务制度,减轻企业的税费,规范企业的利润分配和利润滚存制度,引导企业在努力提高经营效益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内源性资本扩张,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应当由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即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分别承担债券融资和债券交易、股权融资和股权交易的职能。只有股市而没有债市,资本市场是不完整的。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债券融资比重偏低,债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企业对股权融资的过度依赖,不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均衡发展,更不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才能使扩大直接融资成为现实。因此我国必须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债券发行制度,进一步提高发行主体的信息披露责任和义务,保证公司债券发行、交易的正常秩序;增加交易品种,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公司债券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
(三)加强对股票市场的监管
2010年无论是新股的发行速度,还是银行天量再融资的频频传出,都使资本市场毫无悬念地成了上市公司“圈钱”的最佳选择,而股市的连续暴跌则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圈钱”行为的严历反击。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任何侵犯,让市场成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的核心与主题,也是使股市成为有序市场与有效市场的前提与关键。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规范股权融资行为,加强对股票发行、利润分配、资金使用的法律监管,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已变得刻不容缓。
(四)逐步培育和完善可转换债券市场
可转换债券是以公司债券为载体,允许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转换为发债公司股票的金融工具。它形式上是一种可以转换为发行公司股票的特殊债券,但其实质是期权的一种变异。一份可转换债券实际上就是一份普通债券和一份可以购买普通股的看涨期权的混合体。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创新对于拓展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丰富证券市场的品种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由于可转换债券期限一般较长,对于我国的部分大型国企,发行可转换债券既适合它们的融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优化融资结构。与欧美可转换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发行才刚刚起步,可转换债券的市场规模也相当小。为了满足当前国内公司转债需求,可适当扩大境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尝试,即到欧洲市场、美国市场去发行。这样公司不仅可以融通到资金,而且可使公司的运行和发展能跟上国际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对企业的融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国有企业,二元制的股权结构使我国企业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目标是不同的,握有公司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的权益不直接受二级市场股价变化的影响,他们可以从溢价配股中获取溢价收益。上市公司配股中非流通股股东承担的成本要低于在债权融资中承担的成本,这使得上市公司明显偏好股权融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优化股权结构,适时减持国有股,降低国有股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同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国有股对企业控制的虚置,提高公司法人治理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费贵贤.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1).
[2]褚小囡.浅谈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8(12).
[3]杨璇,曹永红,马春红.浅谈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及资本结构[J].陕西煤炭,2008(1).
[4]赵静杰.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融资出路[J].国际商务财会,200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0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