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引言
  2008年第4季度以来,国家在税收上作了很大调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1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以下称新增值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新修订的3个条例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3个条例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税赋。例如,新增值税条例主要做了以下修订:一是删除了有关不得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的规定,允许纳税人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实现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换。二是规定了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如小汽车、游艇等)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以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三是对小规模纳税人不再设置工业和商业两档征收率,将征收率统一降至3%。
  上述税收政策调整,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信号,也是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吸引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会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这些税收杠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改变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二、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增值税制约着经济结构的调整
  1.从增值税征收范围看,新增值税条例依然限于工业、商业及服务业中的加工、修理修配业务。把性质上属于生产过程或生产过程延伸部分的农业和大部分第三产业排除在外,产业之间税负不均依然存在,这必然会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
  2.增值税税收优惠对高科技产业存在税收激励失效。目前我国增值税税收政策对软件、集成电路产业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的优惠。但是,另一方面,对特定产业实行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导致下游企业能抵扣的税款减少而实际税负增加。所以,虽然新增值税条例在大方向上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创新,但是高科技产业下游企业税负较重问题依然存在,高科技企业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进项税金不能够抵扣,这些反过来会影响高科技企业的创新。
  3.增值税转型,在短期内加大资金需求和劳动就业压力。我国目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占多数,消费型增值税扩大了固定资产的需求,导致资金需求量增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就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较高,使一部分人就业机会可选择性减小,造成结构性失业。
  4.增值税缺乏风险补偿的功能。在企业初创时期或项目投产初期,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和项目,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甚至亏损,经营风险较大。企业在还不具备盈利能力阶段就承担了增值税的较高税收负担,将会制约科技产业的发展。
   (二)投资需求过热
  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排列顺序:一是投资需求,二是出口需求,三是国内消费需求。我国投资总额占GDP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37%一直上升到2006年的45%,投资需求过热可见一斑。
   (三)外贸依存度过高
  我国是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1980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还只有12.16%,到2006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接近80%。而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的外贸依存度一般在14%~20%之间。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拉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济的脆弱性和风险性。金融危机后,我国沿海城市成千上万的工厂倒闭,就是一个很惨痛的例子。同时,低成本低价格的商品出口,使国外消费者享受了我们低廉的人工成本和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致使国民福利流失。
   《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是在特殊时期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维持我国出口需求、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策略。
   (四)内需增长缓慢
  多年来,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步下滑,这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极不相称。1993年至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9.15%,2004年为52.11%,2006年下降到51%左右。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左右,高收入国家平均消费率是80.13%,美国最终消费率更是高达85.15%。
  综上所述,税负不均,消费率长期过低,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后三者是经济结构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第4季度税收政策上的调整是应对金融危机、化解其对国民经济影响的权宜之计,税收杠杆效应会逐渐显现,但从长期看消费需求这驾马车的动力依然不足,会继续影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三、调整经济增长结构的对策
  税收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国家只有提高社会福利,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居民和企业的消费,实现乘数效应。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除了利用税收杠杆,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挤压现有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从根本上调整经济结构。
   (一)继续调整相关税收政策
  2008年,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增速放缓,在前3个季度中,有8个月的出口增速是低于上年同期的。出口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吸纳劳动力多、就业面广,但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同时,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滑,进口需求回落,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此时,政府不仅应该配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出口退税比例,还应该根据经济状况,运用税收政策相机抉择地熨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适当降低税率,来避免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避免衰退的扩大。
  高新技术产业,不仅对一般意义上购置的固定资产支出进行抵扣,还应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研究投入巨大的行业特点,同时允许抵扣外购的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进项税金,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开发投入。
  尽快拓展增值税的覆盖范围,把现在实行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邮电通讯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完善增值税链条,尤其是抵扣链条完整统一,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新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增值税范围依然较窄,带来的许多矛盾无法解决。如不具备增值税资格纳税人不能给增值税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影响正常交易和抵扣。
  取消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界限,因为这一界限的存在,在客观上阻碍正常的经济交易。
   (二)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较低,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多数人倾向于尽力把收入储蓄起来,这就导致了我国在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率。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率固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则是居民消费不足的根本原因。
  当前我国居民高储蓄主要是出于谨慎动机,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需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同时加快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增加社会公共性开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保体制,稳定消费预期,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否则,国内的消费需求很难大幅度提升。
   (三)挤压房地产泡沫
  采取有效措施,抑制并降低畸高的房价。畸高的房价,严重吞噬了和透支了我国居民的购买力。为了购买住房,很多人不但付出了毕生的积蓄,而且不得不从银行贷款,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成为“房奴”,这些人不但穷尽了即期的消费能力,而且还严重透支了远期的消费能力。这种居民消费,是一种畸形的消费,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责编:熊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211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