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21世纪的经济战场上,将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解决供应链内部激励问题,将使企业能成功在21世纪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主要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为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设计供应链和激励方案。本文主要根据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特征,设计与之匹配的供应链;而后,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特征、企业经营目标、财务状况等,重点分析了产品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供应链的激励方案,并比较了这两个方案的异同;最后,针对我国供应链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生命周期;供应链;激励
中图分类号:C91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导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顾客逐渐在市场买卖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买方市场环境。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企业的生产是靠顾客需求拉动的,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管理之外,还必须将生产的概念,向前扩展至协作厂家,向后延伸至顾客用户。
日本企业首先作出反应,在企业内部,他们采用全面质量管理(TQC)、准时化生产(JIT),强调各部门的合作;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调减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了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了企业应变能力。欧美企业在总结学习日本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引人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许多企业意识到,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都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企业,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共同增强竞争实力。供应链管理强调核心企业与有竞争优势的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从而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为可共享的优势资源;强调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集成化功能网络,从而形成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上的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企业间的同步、协调运行为前提的利益共同体,增强了对市场反应的能力。
因此,如何应用好供应链管理也就成为企业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分析和建议企业进行有效的供应链管理。
二、产品生命周期及其阶段特征
自从著名营销思想家西奥多・列维特于1965年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概念后,经过众多学者的完善总结,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成为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是指产品进入市场直至退出市场的过程,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过程包括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通常是呈现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s型曲线过程,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营销、制造、财务、人力资源和供应链等相关战略来支持。表1归纳了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征、企业目标以及财务状况等。
三、产品生命周期内的供应链匹配与激励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特点,因此,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供应链类型与之匹配。以下就不同阶段加以分析说明。
(一)产品引入期
在引入阶段,产品属于创新性产品,其需求量少且非常不稳定,边际效益较高,由于需要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的供给能力非常重要,相对而言产品成本是次要的考虑因素,因此这一阶段的供应链是一种反应型供应链,需对不稳定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的响应,时刻处理不断发生的突发事件,迅速地满足顾客难以预测的个性化需求。即在产品引人期,主张采取高频率小批量的发货策略。这样不仅可以规避风险,而且较高的频率还会使企业更具主动性和多方应变的能力。
可以说,在产品引入期,需要的是一条按订单生产的反应型供应链,即企业产品的生产和物流都是由顾客订单驱动,并通过集中的分销系统进行分销。考虑到产品引入期的需求不稳定性和长期供应链的构建,应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供应链的激励也应该将重点放在供应商上。
(二)产品成长期
在产品的成长期,产品销售额迅速增长,企业的重点转向提升产品销售额,迅速占领市场。在这个阶段,竞争者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使得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企业为了维持市场增长率和占有率,以期最大限度扩大市场份额,经常采取市场推广和促销手段等,这时对供应链的时效要求较高,供应链的重点也从不惜代价提供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转变为追求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在成长期,由于销售量的持续增加,形成规模经济,成本相应下降。
与产品投入期相比,此时的需求特征是需求量急速增大,若此时仍采取按订单生产,则不能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导致成本很高,故此时需在收益和成本之间进行权衡,采取按库存生产的策略,因此,应选择按库存生产的集中型供应链,也即按预测进行生产,最终的产品存储于中央仓库,收到订单后再将产品从中央仓库分销到顾客。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量的高速增长为订货量和订货提前期的制定带来了困难,虽然制造企业的销售部门制定了销售计划和销售目标,但仍然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合理地估计市场容量以及近期的销售量,制定出最佳的库存、运输方案,分销渠道应该简单、明确、通畅,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过度积压。此阶段的供应链激励应该主要放在经销商上,设计合理的合同,提高经销商的促销努力水平,从而增加供应链的整体收益。
(三)产品成熟期
进入产品的成熟期,产品的需求量继续增加,但需求变动小,此时的竞争者数量也趋于稳定。与成长期相同的需求特征是需求量大,仍然采取按库存生产,以利用生产的规模经济;不同的需求特征是需求变动小,若仍然采取集中的库存形式,可能存在物流成本上升的问题,所以,在权衡收益成本之后,可以考虑选择分散的库存形式,即供应链订单的切入点处于供应链的最下游的地区仓库,产品储存接近于顾客,通过分散的分销系统,如建立配送中心和网络式的销售通道,进行分销。
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制造商应调整销售渠道,建立配送仓库中心。在该阶段,企业为了保卫自己市场地位而击退竞争者,应建立更密集广泛的销售渠道,配送中心的建立将有利于让产品更好地到达供应链的各伙伴手中,企业对物流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且能有效降低物流费用。
另一方面,制造商企业的研发部与生产部将研究如何改进工艺最大降低成本或研制新产品,适时投放市场。与成本为先的战略思路想匹配,该阶段的供应链激励重点应该放在控制成本上。
(四)产品衰退期
每种产品都会有被其市场淘汰的一天,这是不可避免的。产品进入衰退期后,需求变动性大,此时的需求特征为产品需求量下降,在衰退期前期,需求量还比较大,采用按订单组装,以适应规模经济;此时,产品需求量的变动性变大,若此时采取集中的库存能以较低的库存适应需求的变动,但却不能充分利用运输的规模经济,故此时需要在成本和服务水平之间进行权衡,以牺牲较少的成本的代价来获得服务水平的较大提高,采取集中的库存形式。因此,在这个阶段采取的是按订单组装的集中型供应链,该供应链能在获得可接受的交付提前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服务水平。
随着产品需求量的进一步降低,产品逐渐退出市场,产品需求量减少,并且需求变动性较大,此时可以采用跟成长期相同的供应链模式――按订单生产的集中型供应链,该供应链可以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在获得可接受的交付提前期、成本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服务水平。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产品生命周期与供应链应当相互匹配,企业需要从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市场需求特征、企业目标、采取的促销策略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在构建和管理企业供应链时充分考虑产品生命周期这一因素。由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不同,必须设计相应的激励方案,以保证供应链的维系和发展。处于各节点的企业应该相互协调,提高供应链运营水平和整体价值,提供供应链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6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