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存款准备金率与股票价格因果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我国自2006年来频繁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调整货币供应量以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理论上该工具的运用通过一系列传到机制最终对股票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及格兰杰检验最终得出存款准备金工具对股票价格有实质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股票价格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我国法定存款金率综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结算需要而存储在中央银行的款项。金融机构依照国家法律必须按照一定比率将其吸收的存款存于中央银行,这个比率下限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从直接影响流动性及乘数效应两方面对货币量进行调控。以上调法存款准备金率为例,一方面银行需以更大的比例将其吸纳的存款存入中央银行,从而直接冻结银行的流动性,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食用扩张能力与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存在乘数关系,而乘数的大小则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据乘数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从而实现放大倍数地收缩货币量的效果。
我国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2月共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多达22次,先升后降,最高曾达到17.5%,远高于2004年4月的7.5%,又经历四次下降,2008年12月25日始为14.50%。2006年初开始我国突显出固定资产投资活跃巨额顺差的问题,从而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为减少市场中流动性,预防通货膨涨,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然而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出现后,国外信贷市场一片低迷,为减少国内市场所受影响,央行果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营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银行贷款,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从而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二、实证检验
在实证过程中,所选数据期间为2006年6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此期间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工具运用十分活跃,共变动22次。因上证指数与深圳成指有高度相关性,选取数据期间有交易产生的635天中上证指数及法定存款金率的当日数。若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分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型或其他类型,选取大型金融机构相应值。原始数据来源为锐思数据。所用软件为Eviews6.0。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股票价格变化率的平稳性检验。为防止谬误回归问题的出现,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验证各个变量是否具有平稳性。如果各变量不具有平稳性,谬误回归问题将导致预测无效。使用Eviews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
表1:上证指数变化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ADF检验结果
注:index表示上证指数,dep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表示该变量的一阶差分。C、T分别表示常数项、时间趋势。0为滞后阶数。N表示不存在某项时的情况。
从上述检验结果来看,在1%水平下,上证指数变化百分比是平稳的,在1%水平下,款准备金率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股票价格变化率的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假定有关变量的预测信息全部包含在这些变量的时间序列之中,通过对回归方程的估计,再对估计结果计算受约束的F检验。使用Eviews进行计算,结果见表2:
表2:上证指数变化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证明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证指数变化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存款准备金的变化是上证指数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法定存款金率间接影响股票市场资本量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这一点与上一部分中所提出的理论部分相吻合。另一方面,股票价格变化率不是存款准备金率的格兰杰原因说明了我国证券市场影响仍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流动性变化情况,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因而仍不能够反向影响国家对流动性相关政策的制订。
三、结论
我国在近几年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对上市场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整,而对此工具的运用通过影响市场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股票市场资本供应量及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最终推动股票价格的变化。实证检验亦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股票价格变化率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因此,央行在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时应考虑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辅助中国仍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楠楠.浅析我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016
[2]高悦.浅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11
[3]淡程.浅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带来的经济效应分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01.
[4]刘洋.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8.03
[5]余进.我国股票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公告效应”[J].电子科技大学,2008,06
[6]蔡玲丽,邱继勤.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时空调整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37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