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侧重转移:新准则实施后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魁冬

  关于新会计准则实现平稳过渡中的若干问题解析  本刊编辑部
  
  2007年是我国上市公司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年。总体来看,我国成功实现了新旧会计准则的平稳过渡,但最终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还有许多障碍甚至是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企业实际,才能使新会计准则真正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国家建设。
  新准则下需要改变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其实施需要更加关注对资产质量,经营风险、现金流的管理。
  
  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利益相关方获得业绩信息的重要渠道。但国内外业绩评价理论研究普遍存在以会计利润为中心、重视财务指标而忽视现金流量指标的不足。随着2006年2月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并在新准则中首次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公允价值计量理念,新增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基于此,业绩评价财务指标要进行侧重转移。
  
  一、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综述
  
  (一)业绩评价文献回顾
  理论界关于企业业绩评价的国外研究主要以美国为代表。《财富》杂志曾采用多项指标对企业业绩进行排名,《商业周刊》则按单项指标排名和综合评价排名,其所选取的8项评价指标都是财务指标。另外,美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咨询组织也创造和发明了专有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麦肯锡公司模型和斯特恩・斯图尔特公司模型。
  麦肯锡公司模型属于一个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出色的模型,所选取的主要是增长率和利润指标;斯特恩,斯图尔公司创造的则是一套包括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未来增长价值(FGV)等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此外,美国学者罗伯特・S・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提出了著名的“平衡记分卡“方法,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及创新与学习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业绩,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了非财务指标。
  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在1993年、1995年、1999年出现过三次变革,国内学者、机构也对业绩评价体系作了富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中国诚信证券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研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发展速度和财务状况三方面6个指标进行考核;《上市公司》杂志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沪市50强上市公司”评选活动,采用了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和市值4个指标;中联财务顾问有限公司和财政部统计评价司的有关专家成立课题组,借鉴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制定了一套以财务效益为核心,并综合资产运营、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情况,设置了多层次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现有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现有业绩评价体系主要是由财政部、原国家经贸委、原人事部和原国家计委于1999年联合颁布,并于2002年修订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这套评价体系建立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上,以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财务评价指标,但这套体系及文献回顾中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不足:
  首先,单纯以会计利润作为业绩评价指标容易导致经营者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行为。EVA虽然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但实质仍是会计利润对财务指标的一种调整,其计算仍依赖于收入实现和费用确认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
  其次,财务指标仅判断公司的经营业绩上升或下降情况,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因素或动因。平衡记分卡采用“战略性”非财务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补充,克服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但非财务指标又普遍存在难以计量的问题,且指标间关联钩稽关系较弱甚至存在互斥关系。
  再次,传统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利润作为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其实现和现金流入往往不具有同步性,基于现行会计制度的利润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真实经营业绩,而现金流量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实实在在发生的,更客观真实,不容易被操纵改变。
  
  二、新准则变化对业绩评价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一)核心理念:资产负债表观的引入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核心理念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
  资产负债表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的业绩报告方式,它直接关注的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通过揭示拥有的资产规模、质量和结构,反映潜在的创利能力,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以资产负债表观来披露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使企业的业绩报告从更深层次上关注净资产的计价。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对于会计信息的披露,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对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更加强调真实地反映价值,满足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资产负债表应是资产负债表观下最为核心的财务报表。各项财务报表的变化均源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和记录方法的改变,而资产、负债的变化则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
  在资产负债表观的原则下,业绩评价将由单纯地注重利润考核指标转向净资产相关指标的变化,在衡量企业的业绩时,关键要看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与否,即要求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努力实现经营效益增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资产,避免单纯地追求利润指标,净资产的变化不仅决定着股东财富的变化,也决定着投资者利益的变化。资产负债表观的确立要求企业管理层更加关注企业资产、负债的变化,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以避免短期经营行为和收益超分配现象的发生,同时,进一步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管理效率,促使企业着眼于长期战略,改善资产负债管理,新会计准则体系在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后将能更全面、现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要求企业会计工作不仅要关注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更要监控企业的资产质量与资产管理效益,以及企业债务负担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及时报告改进资产负债结构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支持企业管理者作出相应的决策。
  
  (二)计量属性理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
  在资产负债表观的原则下,对于企业的业绩评价,相关利益人将关注的视角集中在了资产负债表的动态结果上,这一观念的更新也必然要求财务报告能够承担起及时反映任意时间序列时点资产存量情况的责任和义务,显然,公允价值的引入极有可能成为解决传统会计面临问题的一条最优和可行的路径。
  在新颁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其中17个准则都有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

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其本质是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是会计反映从静止观点向运动观点转变的开始,其运用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情况下,经济衰退期资产价格往往会被低估,直接导致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提高,进而增加公司筹集难度,反之,在市场非理性繁荣时,资产价格被高估,相关财务指标被虚假改善,提升了公司的融资能力,金融机构业往往会因单纯的报表质量改善增加贷款的冲动,助长经济的非理性繁荣,从而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从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看,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带来了会计科目和编报程序的变化,这必将推动业绩评价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公司需要及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时制宜地重构评价指标体系,提升指标的有效性和激励性,同时,公允价值的应用也为事后分析提出了创新要求,尤其是运用截面、趋势分析财务数据需要与时俱进,找出数字背后本质上影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此外,引入公允价值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要计入当期损益,但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没有相应的现金流,缺乏实质性现金流支撑,未实现账面利润的增加则会使得公司承受来自股东更多股利分配的要求,收益超额分配必将影响公司后续发展与运营。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一个新动向就是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上升,业绩评价指标更应与现金流量分析结合使用才更有价值。
  
  (三)报表列报变化: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增加
  新准则在引入资产负债表观后,原来以资产负债表附表形式出现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成了必须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并列披露的第四张财务报表(四表一注),这是新准则使用的全面收益观在报表列报上的反映。
  新准则取消了利润分配表,企业净利润及其分配情况的内容也列示在新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同时,将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上直接列示,使之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一目了然,进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企业某一会计期间内全部的(已实现和未实现的)收益被披露出来,业绩评价也将更加清晰明了,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新准则将绕过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未确认的利得或损失”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单独报告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这种做法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有用的业绩信息,有效地遏制企业人为操纵利润,为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三、新准则下业绩评价指标的完善与建议
  
  基于资产负债表观和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引入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增加,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完善企业绩效评价的财务指标:
  
  (一)凸显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
  新准则对资产负债表观的引入,就是要凸显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
  新准则在引入资产负债表观后,企业会计工作以及业绩评价指标要做出调整,因而不仅要侧重关注企业净资产状况,企业收入与经营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更要侧重监控企业的资产质量与资产管理效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债务负担对企业持续经营的影响,注重企业的资产结构,及时报告改进资产负债结构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建议,推动企业改善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与资本结构,避免因追逐眼前利益而忽视资产的风险与质量管理,进而提高企业对持续发展与综合收益的决策水平,支持企业管理者作出相应的决策。
  
  (二)广泛运用现金流量指标
  针对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及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的现状,以会计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业绩评价体系必须引入现金流量指标。一方面,现金流量指标依据收付实现制,克服了易被操纵的缺陷: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衡量公司的业绩和实力。利润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源泉,现金流量指标使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与利润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比率分析,将弥补以资产收益率和会计利润为基础的业绩评价指标的不足,从更大程度上增加投资者对相关性信息的要求。
  
  (三)充分挖掘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信息
  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提升为核心报表后,将会满足投资者业绩评价的信息需要,使决策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大大提高。如表中列示的利得或损失,由于已产生,尽管在当期未实现,但很可能在下期或近期实现,从而为投资人预测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进行业绩评价提供一个可靠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未来的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或全面收益信息比原先的净利或净收益数据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用户预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更为有用。另外,可以采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对企业业绩进行收入结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增长能力分析等,进而拓宽、深化原有的业绩评价财务指标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452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