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投资基金正当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毕秋香

  作为投资者,如何在已有的100多只基金中挑选自己该买的基金?
  
  2003年基金价值投资大获全胜,赚钱效应明显
  
  2003年基金是证券市场上最大的赢家,基金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对大盘蓝筹股的集中持有,各基金都全面丰收。54只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年增长率为20.64%,除一只基金净值增长为负外,其余53只全部实现了净值正增长,有5只基金净值增长超过30%,其中易方达旗下的基金科翔最高达 32.75%;15只运作满一年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平均年净值增长为18.96%,其中博时价值增长最高达 34.35%,其次是南方稳健成长、嘉实成长收益、国泰金鹰增长、易方达平稳增长分别以25.15%、21.43%、20.96%、20.65%的年净值增长率位列开放式基金前4名,而同期上证综指、上证A股、上证180指数只分别上涨了10.26%、10.57%、10.95%,这说明基金的业绩表现远远超出同期市场,集中显示了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理财机构的优势,因此赢得了市场的信任。
  特别是开放式基金为投资者推出了丰厚的分红大餐,2003年分红总额高达20.19亿元,单位分红额最高的三只基金分别是博时价值成长每单位分红0.118元、长盛价值成长每单位分红0.116元、嘉实成长收益每单位分红0.105元。2003年投资开放式基金,赚钱效应明显。
  
  基金的数量和品种逐渐增多,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大
  
  截止到2004年3月,我国已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共有36家,已获准筹建的基金公司有14家,基金管理公司的总数已达50家,比2002年底的21家增长29家,增幅高达138%。50家基金公司中,37家为中资公司,13家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占基金管理公司总数的26%。
  目前我国已运作基金的30家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着125只证券投资基金(伞型子基金单独计算),其中54只为封闭式基金,71只为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绝对数量已超过封闭式基金.不仅如此,开放式基金的品种在不断增多,指数基金、伞型基金、保本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都是2003年推出的新的基金品种,相信2004年基金产品创新仍是基金公司发展的主线,股票型基金将迎来大扩容。国联安旗下的德盛小盘精选股票型基金、金鹰旗下的小盘基金、嘉实旗下服务增值行业基金、巨田旗下基础行业基金、兴业旗下可转债混合型基金等都已经或即将出现在市场上,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进行资产组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远的将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也会相继面市,这将给基金业带来交易方式与组织方式的创新。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持续火爆,新基金首发规模纪录不断被改写;海富通旗下海富通收益增长基金首发规模达到了131亿份基金单位,中信旗下的中信经典配置基金首发规模也达到了121亿份基金单位,双双成为中国基金业首发规模突破百亿份额的股票型基金。这两只股票型基金的销售火爆,一方面表明两基金公司实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投资者对未来股市看好。这两只基金的份额构成中,个人投资者占到了八成以上。
  基金的市场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大,目前基金资产总净值和总份额也双双超过2000亿元,基金资产规模已达整个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13%,在市场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外市场的实践表明,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参与程度的加深,将对市场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挑选基金有技巧
  
  作为投资者,如何在已有的100多只基金中挑选自己该买的基金?我认为应结合下面几点因素综合考虑:1)首先对国内基金市场的品种进行分类;2)根据投资者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选择基金品种;3)在同一基金品种中根据基金的业绩、基金的风险、基金经理的能力、基金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选择自己偏好的基金;4)关注基金净值的波动特征,考察市场、政策等变化与该基金的关联性,以及基金重仓股所属行业的发展及重仓股近期市场表现,决定该基金的买卖时机;5)、投资基金应做中长期打算,不适宜短线买卖。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基金按大类可分为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型基金四大类,封闭式54只基金全是股票型基金,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保本型基金分别有48只、14只、7只、2只,股票型基金中按投资风格又可简单分为指数型、成长型、价值型、平衡型四大类,债券型基金又有偏债型及纯债券型之分,保本型基金为投资人提供本金的保障,货币市场基金则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
  依据风险和回报由低到高的顺序,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可分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特定行业股票基金→衍生工具基金。投资者首先要判断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如果自己属于风险厌恶型的,就应该考虑低风险的保本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如果自己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则可以优先选择风险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在明确了基金的大类和自己的风险收益偏好后,就可以着手在各类基金中挑选符合自己的基金了。
  数据统计表明,同一种基金类型在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中表现不一,例如,在封闭式基金中成长型和价值型基金2003年的净值较好,净值增长率都在20%以上,在开放式基金中则是平衡型基金的净值涨幅最大。
  
  同时,选择基金不能只考虑基金净值增长率,还要考虑基金承担的风险因素,我们可用基金净值波动的标准差、夏普指数这两个简单指标衡量。从最近两年的市场表现情况看,基金公司业绩分化较大,排名变化也较大;开放式基金由于品种特征、组合结构、发行时机的差别,导致净值分化明显,差距拉大;从基金管理公司看,我认为博时、华夏、易方达、南方等基金管理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较高,值得投资者关注。基金作为中长期投资工具,投资者不应过分注重基金短期表现,应关注其长期表现。
  
  封闭式基金投资策略
  
  2004年对封闭式基金而言,我认为机会大于风险,净值表现好、折价率高、具有封转开题材的基金是投资者主要关注的品种;除此之外,对于追求稳定投资收益、具有相对长期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存续期在2006、2007年到期的中小盘封闭式基金同样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品种。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但基金净值的表现好坏是基金价格涨跌的基础,基金净值增加,基金价格才有上涨的潜力,一般净值表现好的基金其二级市场也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从2003年以来,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到2004年3月12日,封闭式基金的平均折价率为25.65%,最高的基金鸿阳达30.34%,最低的基金兴业也有14.34%;封闭式基金的这种高折价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基金净值提升速度快于基金价格上涨速度,另一方面是由于投资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虽然高折价的基金不一定是最有潜力的基金,但较高的折价率意味着较为安全的套利机会。
  
  今年6月1日起《证券投资基金法》将开始实施,届时可能会出现几家封闭基金转开放的试点,作为试点的封闭式基金价格必然向其净值回归,在其示范效应下,其它基金也可能爆发向净值回归的行情。虽然封闭转开放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赎回压力,基金持有的股票变现会使基金净值缩水,但估计这种净值损失会低于基金的折价率,基金银丰、基金融鑫、基金裕泽、基金开元曾经提出过封闭转开放,这些龙头品种值得特别关注。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和2007年到期的封闭基金共有20只(见表2)。根据目前的封闭基金现状,存续期到期的中小盘封闭式基金或是按时清盘,或是到期前已“封闭转开放”,如果封闭转开放,这些平均折价率为20%的中小盘基金爆发一波降低折价率行情将在意料之中,如果到期清盘,在可预见的2、3年内,这些中小盘基金的折价率会逐渐缩小。对于追求稳定投资收益的投资者,将存在较为稳定的获利机会,而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中小盘基金表现一直比大盘基金活跃。封闭式基金中我重点推荐基金科翔、基金裕元、基金泰和、基金融鑫等。
  
  开放式基金投资策略
  
  种种数据表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可作为理财工具的首选。基于我们对2004年证券市场环境预测以及A股市场仍然是以价值投资为主导的认识,规模越来越大的股票型基金将是市场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业绩将保持平稳上升;而2004年的债券市场,在升息预期的作用下,整体将呈现偏淡的市场状况,债券型基金不得不面对较多的系统性风险;而货币市场基金由于受到当前货币市场发展的限制,更多是作为现金管理或储蓄替代的品种。我认为2004年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有理由成为投资重点,它们的业绩仍然要强于债券型基金,近几年业绩较好的基金将继续会有良好的表现,品牌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业绩也将会有不错的增长。
  
  目前债券型基金的赎回现象较严重,有向股票型基金转移的倾向,这使A股市场成为影响开放式基金净值增长的重要因素。股票型基金保持较高仓位下的结构调整,新基金增仓明显,新成立的基金将对市场产生影响。选择开放式基金,重点考虑其净值增长,即重点关注基金重仓股及其核心资产的变化,根据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构建基金投资组合,选择具有代表性、基金管理水平高的基金。股票型基金中,偏好成长类的投资者可选择嘉实理财增长、博时价值增长、易方达策略成长等;偏好稳健类的投资者可选择海富通精选、南方稳健、华夏回报等,中长期持有,其净值将通过核心资产的上涨而受益;关注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者可选择指数型基金,如博时裕富、融通100;随着市场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变动,投资者也可关注部分轻仓或正在发行的新基金,这样投资的自由度大,在市场结构变动中有更多的主动性,如中信经典配置、嘉实服务增值行业基金等;对于债券型基金,关注其中可转债比例高的基金,如中融融华、普天债券等;随着保本基金及准货币市场基金的更多发行,为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储蓄替代型投资品种。
  (作者为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博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47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