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银行风险研究与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银行”的概念也从最初简单的网上业务办理的银行转变成现代意义上纯粹的互联网银行,并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本文对互联网银行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主要列举了微众银行、浙商银行等现有的运营模式;分析了互联网银行特有的风险特征等;并针对提及的风险特征,分别从制度保证、自我创新能力和改善运营风险能力三个角度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 风险分析 对策建议
  一、互联网银行初探
  互联网银行概念。互联网银行相比传统银行而言,它承载了巨大的信息,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处理能力也迅速增强,处理信息数量按指数级增长,同时各种功能也不断完善和丰富。现在,互联网银行的运营模式使得上述特点得到最大限度发挥,这也加强了互联网技术与各类金融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得各种金融产品之间的影响更加密切。
  二、互联网银行现有模式
  互联网银行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纯线上的互联网模式和传统银行基于互联网的O2O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
  1.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微众银行是一家以互联网为服务平台的银行,主要服务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微众银行无实体营业网点和柜台,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和大数据信用评级进行贷款发放,不需要财产担保。
  2.浙江网商银行。2014年9月底,中国银监会批准了浙江网商银行的筹建申请。相较于传统的银行网点而言,浙江网商银行在运营上将不设立具体的营业网点,同时也不做现金业务,当然也不会涉足传统的线下业务和支票等业务。
  (二)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化——O2O模式
  1.平安银行——“橙e网”。橙e网是一个集网站、移动APP等各项服务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平台。橙e平台基于平安银行,主要利用当下热门的金融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法。
  2.招商银行“闪电贷”。“闪电贷”是招行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风控应用的一款移动端贷款产品。主要是利用数据整合和应用,对零售客户进行精确定位,为客户提供在线自助贷款服务。“闪电贷”的主要优势是:“全在线,无资料,一分钟”。
  三、互联网银行风险特征分析
  第一,互联网银行风险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传播规模也在加大。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业务往往具有即时性的特征,也就是说网络传播速度会更快,与此同时银行风险传播速度也是传统银行的几倍。第二,互联网银行风险的复杂性和破坏性变大。互联网银行一旦出现纰漏却很难马上发现问题的源头,同时互联网时效性较强,业务流程迅速,无法即时截断问题源头。第三,互联网风险监管难度在提高。由于没有物理网点,互联网银行的资金划转和交易无形增加了监管风险的难度。第四,互联网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性不足。目前互联网银行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学习成本较高。第五,互联网银行较大规模的客户群体导致风险监管不完善。微众银行对5亿QQ用户、8亿微信用户进行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一旦出现信用风险,查询和取证都变得异常困难。
  四、互联网银行风险规避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一,修改和补充现有法律法规,将互联网金融真正纳入金融范畴。完善金融法规,明确监管责任、制度,将互联网银行区别于传统银行,逐步引导规范,加大认知清晰度。第二,建立全新的覆盖“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的法律。只有整体监管才可以实现互联网银行这种新型业态的全面监管,从而避免出现监管真空现象。
  2.建立全新的互联网银行监管制度。创建公平的发展环境。在激活民营互联网银行发展活力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监管。鼓励尝试,包容缺陷,认同互联网银行在空白领域所带来的阶段性开创性成果,大力激发其创新活力。同時,对于互联网银行发展中暴露的问题和弊端进行妥善处置,不断规范。
  3.完善行业制度。准入方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市场环境,建立合理有序的准入制度,切实做好评估和引导工作,不断规范衡量标准,确保进入互联网银行领域资本的安全性;运营方面,应该逐步放开限制制度,积极鼓励互联网银行开发出适合当前金融环境的服务类型和产品种类,借此来提升互联网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人员方面,加大对互联网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整套培训体系,提高从业者的技术能力和金融专业水平;互联网银行开展业务的基础是大数据分析,如何处理与客户密切相关的数据是值得有关管理部门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保护客户隐私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4.建立与大数据融合的征信体系。随着社交支付的发展,各种金融行为也不断增加,因此央行有必要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征信范围,适当与腾讯信用、芝麻信用建立互相融合的数据标准,不断整合重要数据信息,并重视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挖掘,打破民间征信体系和央行征信体系的隔离,制定数据保护法律制度,建立征信数据共享机制。
  (二)提高互联网银行自我创新能力
  1.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互联网银行应当依靠多方平台和渠道,同时整合自身数据优势,通过数据分享产生新的数据模式,继续加强市场数据收集能力,捕捉市场用户痛点,研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
  2.创新产品种类及技术。目前来看,市场需求种类较多,但是互联网银行业务产品仍然无法满足市场供需,基于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仍未上线。所以,开发“一对一”和个性化产品是互联网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方向和真正目标。
  3.创新大数据运用。互联网银行主要通过社交工具或者消费APP记录和捕捉用户的个人行为,再通过算法模型分析出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消费偏好,最后综合以上数据给客户制作个性化产品,这样就可以提高客户需求契合度。
  (三)改善运营风险把控   1.信用风险管理。第一,风险鉴别。基于大数据模型算法优势,围绕信贷产品自身的特征,通过互联网化、批量化、数据化、模式化的方式来量化识别潜在风险。第二,风险分析。基于客户特性开发风险等级度量方法,然后建立潜在客户财务状况复原技术,最后研发贷款需求计算模型以及制定相应的额度授予标准。第三,风险控制。利用大数据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控制,使用信用评分系统、贷后风险预警系统来强化风险鉴别和贷后风险控制。
  2.流动性风险管理。根据风险控制标准,互联网银行应当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指标体系,全天候监控所有用户指标数据变动。在宽松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银行借助同业伙伴的支持,依靠合理安排借贷期限,积极增加合作交易对手,来控制流动性风险。
  3.市场风险管理。互联网银行可以建立智能监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模式对自身的风险敞口进行总揽,随时根据市场数据波动来修订相关的管理政策。
  4.操作风险管理。互联网银行是基于网络平台运营业务的,因此相比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的网络风险管理要求应该更为严苛。互联网银行的人员操作风险、欺诈等道德风险相对较低。但仍旧需要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业务的流程化、电子化管理,减少人工干预;同时,基于网络系统对不相容岗位进行强制性分离,同时对业务流程操作进行持续监控。
  5.声誉风险管理。互联网银行基于网络平台开展业务运营,鉴于此,互联网银行应严格遵循有关部门管理要求,强化声誉风险管理。利用后台数据,时刻加强舆情跟踪分析,并根据“虚拟社会”特征建立适当的监管策略,确保有效防范和应对声誉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志洋.互联网银行含义及其风险管理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J]. 2015(1):87-95.
  [2]李胜建.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监管架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9).
  [3]王宗峰.我國网络银行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4).
  [4]张常胜.打造互联网银行 创造新商业模式[J].NEW FINANCE.2013(7).
  [5]温信祥.互联网银行的挑战与机遇[J].西部金融,2013(11).
  [6]邱峰.新兴金融业态——纯互联网银行模式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4).
  [7]杨虎,易丹辉,肖宏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
  [8]袁野.浅析我国互联网银行的风险和监管挑战.经营管理者[J]. 2016(24):316-317.
  [9]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7):3-9.
  [10]张爱军.互联网银行发展模式与借鉴——基于美国的经验[J].互联网金融.201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57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