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担保与公司绩效影响的文献与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市公司及各大中小企业为了完成当年的目标,提升企业绩效,纷纷加快经营进程。此时企业融资需求急剧上升,担保融资作为企业常用的融资手段之一,它可以快速筹集资金,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被高频率地使用,融资规模大幅度上升。因此,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对外担保公告也就见怪不怪,但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是否确实是各行业欣欣向荣的标志,是否确实能够使得公司绩效快速得到提升呢?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背后是否另有所图?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担保的相关知识及研究成果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结合当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数量规模骤增的现象出发,分成以下四个部分来分析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一、不同担保类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1.理论概念。首先,担保是一种民事法律规范,它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公司作为企业法人,是合乎担保要求的主体,新公司法允许公司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自由提供担保。《公司法》的对外担保问题包括公司为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外的人提供担保,以及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在我国的《担保法》中,规定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质押、抵押、定金以及留置。通常,担保类型包括对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申请银行综合授信,融资租赁和偿还债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并为上游供货商及下游销售商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2.非关联方担保与企业绩效。在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下,以对公司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为目的,通过组织经营活动获取利润,以较小的成本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事实上,企业担保对担保双方都是获利的,提供担保方基于市场担保定价获取一定收益,或是为了满足企业正常业务往来为上游供货商和下游销售商提供担保,以满足公司的正常业务交易,防止对方因经营中断而给自身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上下游企业由于及时获得了贷款不必面临停产甚至破产的处境,符合双方“营利性”原则。通过对2003年以后的担保数据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类型担保的年度变化趋势,此类非关联方担保是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主要类型,非关联方担保也是保持相对稳定。这侧面反映出非关联方之间的担保平稳有效地在企业融资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的价值与绩效。
3.关联方担保与企业绩效。据利益侵占假说原理,关联方的担保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重要手段之一(王琨等,2007),为子公司的担保更多地反映了控股股东的利益(饶育蕾,2008)。自2000年以来,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已普遍存在,损害了公司的价值,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那么,是何原因促使上市公司频繁为其子公司提供担保呢?刘立安和刘海明(2017)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为子公司担保的正面作用,说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并不总是产生负面效果。据融资约束假说原理,信用担保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困境,提高公司绩效和效率。他们还通过分析货币政策冲击证实,当货币政策偏紧时,企业更多地为子公司提供担保,这主要考虑了融资约束而非控股股东私利。此外,在控制了自择效应后,为子公司提供担保可以提高公司业绩、降低控股股东的利益,增加公司的贷款额度。最后,上市公司为子公司担保,缓解了融资约束,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子公司可以发挥担保人的监督作用,可以提高子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此外,冷奥琳等人为外部担保公司提供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和较差的经营业绩,这一现象取决于担保人的定价策略和担保人的利益程度,并非是大股东对少数股东的卖空行为。
4.非正常担保与企业绩效。无论是非关联方担保还是关联方担保,都存在异常担保的情况。异常担保,意味着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超出了自身能力范围,存在包括有过度担保、违规担保和连续担保。为规范担保行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规定以下担保行为必须经过董事会的审议,以及股东大会的批准,包括: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超过了最新审计净资产50%后提供的担保;对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担保对象的担保;单一担保额超过最新审计净资产10%的法人担保;向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公司提供担保。闫雪(2014)对异常担保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更有可能参与异常担保,异常担保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导致公司业绩下降,代理成本增加,公司投资水平下降,这对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监管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二、担保网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许多研究学者已经讨论了频繁保证网络问题的根本原因。金融生态观基于制度环境,从静态角度考察保障网络的成因和经济后果,控股股东利益的侵占是形成担保网络的关键因素, 金融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治理等金融生态环境因素是担保网络频繁出现问题的制度激励(万良勇等,2009;罗党论等,2007)。而刘海明等(2016)从网络视角和动态视角出发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担保网络的传染效应,该网络中的其他公司明年的业绩水平将会更差,并且会出现连锁反应,例如下降,而积极的业绩冲击不会导致“蔓延”或溢出效应。 企业加盟出境担保网络遵循特定的法律,具有程序性特征。从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负面影响导致网络中的公司面临更高的诉讼风险,再融资风险和较低的现金储备水平。对于绩效较好的企业,应谨慎考虑是否加入担保网络组织,由于担保网络的负面效应,一旦网络内一家企业出现问题,绩效越优质的企业越容易受到更大的传染。这也反映了担保網络组织的质量。
三、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的影响
目前,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提供或拥有担保业务,A股市场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固有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担保通常为债券的担保,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当债务人未能及时偿还债务时,由担保人代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担保本质上是一种隐性债务。隐性债过多,债务减持就越显得必要。过度担保意味着将上市公司置于债务漩涡中。这导致上市公司陷入困境,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主要侧重的是担保对提供担保公司价值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影响企业价值的根本原因是违约者和担保人之间风险转移问题。冷奥林等人通过计算外部担保对上市公司债券利差的影响因素,揭示担保业务对公司违约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风险防范措施下,公司对外提供的担保业务是不会增加公司的违约风险的;但是当最终控制人是一个国家,这时存在外部担保风险或利息转移管理不善的问题,因此增加了提供担保公司的违约风险。 陈道富等(2015)对担保风险进行大数据分析,认为担保圈、互保链是钳制企业发展、加剧资金风险的利器。担保圈风险具有或有性、非线性累积、不透明和易被操控性、高度传染性等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透过复杂的担保链,找到担保圈中的结构和经济关键点,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监测和应付担保圈的风险传染问题。
四、对研究上市公司担保的总结与启示
信用担保问题一直是学术和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总结当前担保问题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有助于对资本市场各个主体明晰工作重点。结合以上分析来看,关联担保、担保网络、担保风险等之间存在相互交织,必须从各个方面整体把握,共同分析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作为优秀市场主体,通常是提供担保的一方,在选择被担保方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明确其资产状况经营情况,在提供担保金额时,不仅要考虑本身现有担保的质量,根据谨慎性,不应超过净资产的50%, 而且同时审慎加入担保网络,因为企业是营利性的,而非公益性的,担保网络内的公司先天不足,其中的公司有微小的业绩下滑,本身就会遭受放大很多倍的绩效下降,而当中的正面效应并不会为自身带来外溢,应多多为公司本身的经营与未来考虑。注重对外担保违约风险的转移,加强公司治理水平和信息披露,控制利益输送、掏空行为的发生,避免过度承担违约风险。
金融监管部门对参与非正常担保的上市公司进行持续关注,还有无法统计的暗保行为,都使得整个担保规模上升,风险就如滚雪球一般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还要关注监测保障网络内公司的平均利润水平和健康水平,确定贷款相关关系和资产同质关系与传染效应。并且关注金融机构尤其是优质金融机构参与或退出特定業务的动态行为、以防止危机发生。
根据信号理论,当一家企业参与了对外担保,就给审计师发出信号。 但是企业对外担保不是审计师发表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意见的充分条件,当设计对外担保规模急剧扩大、担保对象的非关联方增多、被担保方经营风险上升时,审计师才会予以着重关注。
在今后的制度建设上,需要创造条件,从根本上缓解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融资环境。有了上市公司这个主体,提供借贷的资金方增多,不仅包括先前的银行和信托公司,还增加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的支持,从供给侧方面有助于担保规模的扩大。但是,中国的政策保障体系严重不足,有必要加快建立以政策保障为基础的担保体系,保护企业与银行的正常运行。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6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