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左显兰

  [摘 要] 围绕社会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职业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工作已全面展开。如果对于软件企业不够了解,则对于社会对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岗位需求、各岗位对人才的核心能力要求和目前高职院校在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就会缺乏清醒的认识。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在软件企业和高职院校工作的体会,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比较实际的解析。
  [关键词] 服务外包 软件 人才培养 高职教育
  
  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说到底是个培养软件人才的问题,再加上服务外包的特殊要求。根据服务外包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课程进行训练,并不难。所以,培养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培养企业所需的应用型软件人才的问题。那么,企业到底需要哪些类型的软件人才呢?作为高职院校,如何给学生适当定位呢?定位之后,如何进行有效得培养,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先后在IT企业和高职院校从教的工作经历,来对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问题加以探析。
  一、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岗位与高职学生的定位
  一个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呈金字塔状分布的。就软件研发人员而言,处于塔顶的是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资深系统分析师,他们是有丰富软件开发经验、精通产品行业知识并善于与客户打交道的公司核心骨干。处于塔中间的是,有专门软件开发经验、熟悉产品行业知识,对客户真实需求比较了解的技术骨干。处于塔底的是,年轻有朝气、有初步产品开发经验和基本行业知识的普通员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公司是初步发展壮大的,人员在逐步增加,对公司产品开发的熟悉程度就不一样;公司需要考虑到人力成本,不需要个个岗位都需要顶尖人才;公司处于技术保密的需要,也会使得关键技术和经验,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他们才会是公司的核心骨干,有能力和机会进入这个圈子的人才容易留在公司,而许多员工因为能力得不到施展、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而离开公司。
  一个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软件研发人员,还需要软件销售人员、用户服务与技术支持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人员、IT技术支持人员。在软件研发人员中,有系统分析师、架构设计师、模块设计与编码人员、系统测试工程师、文档工程师。就编码和测试人员的比例来说,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字是1:1,一个编码人员,就配备一个测试人员,来保证软件的质量和产品的进度。
  高职学生就业初期对应的岗位是:在软件研发紧密相关的岗位有―软件测试人员、模块编码人员、文档编写工程师等;而对于辅助岗位,如上述提到的软件销售、用户服务、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等,更是高职学生面对的主流岗位。随着经验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后可逐步向更高层次的岗位,可持续地发展。当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上面没有提到不同规模单位对人员安排的区别。在规模较大的软件及软件相关的企业,上述岗位是齐全的,高职学生可能面对的更多地是研发辅助岗位。在中小规模的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由于其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高职学生则有机会站在软件研发的主流岗位,一个能够独档一面的学生,能够成为公司的核心力量。
  二、高职学生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
  一个软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首先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综合素质包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不畏挫折耐心钻研的精神和对于工作的热爱。当然,员工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合理定位在公司的职业发展。每个公司由于其业务类型不同、公司领导的风格和公司的成长经历不同,都有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一个员工能力快速地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这种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新员工在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一个软件企业,对普通员工业务能力的要求,合格的高职学生是可以达到的,核心能力在于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扎实的程序设计能力、基本的外语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程序设计能力主要取决于数据结构课程的训练、编程语言语法的掌握和开发工具的熟练使用。为此,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应该突出这些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在充足的时间里,通过反复地、扎实的训练,打下职业生涯的重要基础。在对于服务外包人才来说,其外语能力需要根据未来的需要而定:英语、日语,还是其他小语种,可以根据就业的预期针对性地来学习。
  三、制约当前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当前,各高职院校通过项目课程训练、校企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如NIIT等,开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1. 缺乏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能力、基础和兴趣不相同,将来就业的岗位也不一样。可以对学生分层分组,提出训练目标开展教学,允许学生有足够的选课机会。
  2. 教学内容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对数据结构课程和各个专门技能的训练不足。由于数据结构课程的抽象性,没有让学生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内容,导致学生程序设计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测试技能,缺乏实例化的训练,学生可能因为一个错误,而耽误整个软件开发任务的完成。对于众多非研发岗位的课程训练,缺乏应有的重视。为此,需要多开选修课,让学生有足够的选课机会,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将来从事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岗位。
  3. 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的管控,存在明显不足。如果老师没有在软件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与辅导,在培养学生方面必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盲点。为此,需要多招聘专、兼职的有丰富软件开发实战经验的人,来完成教学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比较专业和权威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保证合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飞雪,孙效里,沈宏书: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2月,第23卷第4期
  [2]李可学:高职院校“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与实践.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10月,第17卷第5期
  [3]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1期
  [4]徐珊:服务外包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刍议.消费导刊,2009年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7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