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怡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成效问题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着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改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式加以分析,以期能够改善政治理论教学的现状,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高职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宝贵的中高级人才资源,应把自身塑造成既有专门技能,又具有竞争和创新能力的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功能。所以,这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那么,教师究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有效教学理念,掌握哪些有效教学的策略,就突显为一个重要而且迫切的问题了。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目前,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老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但是教学效果却明显不高,学生对于课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入学时的水平。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机不强。这些问题都长期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教师,那么归期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的整齐划一。一些地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管的太细,要求统一大纲、统一教案、统一课本,这
就削弱了教师在面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教学能动性。
2.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形式不能只拘泥于讲座、讨论形式,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走出课堂,增加社会实
践的机会。同时,思想理论课教师也应该适当增加社会实践机会,让教师到西部革命圣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亲身感受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用亲身感受感染学生。
3.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存在以下问题:课件形式舍简求繁;过分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无关信息提供的较多;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由人灌走向机灌;过分依赖课件,教师被机器所控制;课前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课件。
4.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讨论主题随意设定,缺乏讨论价值,讨论过多过滥;讨论的组织追求形式上的热闹,缺乏
讨论实效;讨论的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与教师一致则正确,反之则错误。
总之,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存在着有效性缺失的现象严重,我们应正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多种途径中寻求解决的办法,让政治理论课真正发挥“育人”、“育才”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1.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关于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源于20世纪初的教学科学运动,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关注。其中“教学是艺术”的教学观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随着20世纪后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有人提出教学不仅是艺术,也是科学的观点。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
教学有无效果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属于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属于无效或低效教学。
2.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全面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掌握理论是联系实际的基础,提高理论修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清晰地分析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其他社会现象。否则理论必定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纯理论讲解,成为“空洞的说教”。长时间如此教学,势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思想政治教学中,理论固然重要,但关键在于寻找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一些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不良事件也随着新闻透明度的不断提高而显现出来。而作为具有一定观察力和责任感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非常渴望能够在政治理论课中得到解决的答案。此时的理论则成为了真正的有用之器。教师应该以这些热点、焦点问题作为着眼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解读这些问题,从社会发展角度给出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态度,解决他们的困惑与迷茫。
(2)以人为本,“全人”教育原则。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教学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认识的主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认识”、“知识”的“容器”。思想政治课应该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积极的、活跃的、发展的学习主体。教师应把学习主动权交与学生,侧重自我探讨、自我教育和自我体验。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他们感兴趣的社会问题,在课堂上充分讨论、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在学生热议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用基本原理作为指导,联系实际地进行讨论。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教学是由三个层面所构成的结构系统:外部的实在世界、内部的心理世界和行为世界。外部世界指教科书、教学软件以及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物化了的精神活动产品。内部心理世界指师生认知、情感、意志等精神活动状态的过程。行为世界指课堂内讲述与聆听、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等具体可感知的师生活动方式与操作系统,它既离不开一定的教学设施、手段为载体,又集中反映出一定教学思想、内在素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思想政治课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解决大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强调教师要有“对象”意识,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强调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课没有具体专业课那样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直接应用,但更多涉及的是上层建筑领域的知识,对大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具有方向性指导作用,所以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态度。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师要具备这种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还要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学好党的方针政策,用理论武装自己,适应不断发展时代要求。
4.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做好“答疑”工作是能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使课堂成为学生“提疑”、“质疑”和教师“解疑”的有机结合。教师要针对众多问题归纳分类,进行科学指导。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改变“说教者”和“灌输者”的地位,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参考文献:
[1]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0月
[3]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教育评论》,2006年第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8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