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绩效预算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绩效预算紧紧围绕政府职能目标,以绩效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其实现了政府资源分配和部门绩效之间的紧密联系。绩效预算是新公共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和公共管理相融合,其有利于我国政府部门有效控制公共产品投入成本,加强对于公共预算资金的整体把控,进而更好的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在此,主要对绩效预算实施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相关管理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绩效预算;必要性;管理;预算
  相对来说绩效预算的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其对于构建体制、建立制度以及财务部门的执行过程均提出了严格要求。在进行预算编制、应用、评价以及监督管控的每个细节中都要考虑诸多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既定的效果。在2003年,我国提出了预算编制要遵循绩效性的原则,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针对预算编制、应用、评价以及监督管控提出了未来绩效预算的改革方向,对于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2005年,国务院政府正式提出要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2008年,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2010年以后,我国党中央正式建立绩效管理监察室,并全面推广政府绩效管理试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大规模提速。在党的十八大中,我国政府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在党的十九大中,党中央提出通过全方位规范透明、科学、有约束力的预算制度进而完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近年来,从绩效评估扩展到绩效管理,从关注绩效评估到关注战略规划、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信息利用的结合,我国政府不断基于我国国情进行绩效管理创新,当前,我国绩效管理已然呈现出构建我国特色的绩效管理体系的良好势头。
  一、实施绩效预算的重要性
  绩效预算紧紧围绕政府职能目标,以绩效为基础,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融入成本的核算以及执行的效果,以及对绩效预算效果以及执行的效率进行系统考核,为下一年预算提供信息反馈,其实现了政府资源分配和部门绩效之间的紧密联系。绩效预算是新公共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其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管理理念和公共管理相融合,其能够政府有效控制公共产品投入成本,提高政府对公共预算资金的整体把控,进而更好的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1]。
  二、实施绩效预算存在的漏洞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相关部门陆续对政府预算资金管理进行改革,并通过采取收支两手抓、强化部门预算、优化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有效举措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但是从实际绩效预算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非常的理想,这主要是因为绩效预算在实施上具备系统性、全面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其对于财政部门的执行过程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要求标准非常高,只有全面优化预算编制、应用、评价以及监督管控等各个方面,才能确保绩效预算能够实现预想效果。受限于历史遗留因素,目前在预算改革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政府公共部门的高效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限制。
  (一)预算编制在宏观经济形势思考上不够全面
  政府公共活动的动态方向以及范围都是通过预算来展现,一般情况下是做的年度方面预算,但是预算的影响相对比较深远,甚至会涉及到多年的预算[2]。目前,很多部门的预算都是只注重眼前的短期或者局部的利益,缺乏长远考虑。比如很多地方政府在进行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时没有顾及现实的需求而是相互之間进行攀比,大量的搞一些重复性的建设等;有的部门没有充分考虑全面的调控政策,在调控上马项目上充满了随意性,这很容易导致政府财政出现巨大漏洞,进而导致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二)部门预算的执行和评估不到位,相关体系不健全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于相关事权的划分不够合理,很多时候不明确。比如出现不该财政管理的事情却让财政管理,该管理的事情却没有管理执行到位;该花钱的地方没有资金,不该花钱的地方却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而另一方面在部门预算的执行方面和评估指标方面不够完善,很多时候都是采用统一的大而粗的科目,没法准确的反映出政府的收支状况,这样就无法实现财政支出的合理性、科学性[3]。另外,传统的绩效预算考评机制存在较多不足,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更加客观、科学、高效的预算绩效评估体制。
  (三)相关监督体系不健全
  绩效预算需要完善的内部、外部两方面的监督体系,但目前,我国财政监督体系相对来说不是非常完善,在监督的内容、范围以及方向等方面都有许多漏洞。例如,各级财政部门普遍存在过度注重资源分配却忽视资源利用监督管控的现象;就现阶段而言,在进行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时,更加重视对于各个预算单位在前期编制和后期执行时是否规范的监督管控,忽视了关注具体分配资金的利用效果以及产生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性等。因此,由于预算编制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资金分配透明程度较低、预算编制停留在表面、相关管理不够规范,这些都严重降低了绩效预算的严肃性和透明程度,进而使得社会和大众的监督作用也无法得以有效发挥。
  三、提高绩效预算管理水平的相关举措
  为了大幅度提高政府公共部门的运行效率,我们必须在强化财政法制化建设、规范化建设、合理化建设三个方面下功夫,实施科学、合理、规范的绩效预算,深入预算管理建设,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大众给予我们的重担和重要职责。结合绩效预算的实施存在的漏洞,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提高绩效预算管理水平。
  (一)注重预算编制的宏观性和前瞻性
  加强对于预算编制宏观性和前瞻性的把握,是提高绩效预算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各个预算编制部门在分析现阶段经济形势时必须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把控本部门的战略发展规划方向上做到高瞻远瞩,合理、科学的预测规划预算收支的结构和规模,切实保障财政预算框架、范围以及方向与政府职责的方向和范围相匹配[4]。同时预算执行机构也应该认真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掌握灵活性和原则性,这样可以在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占据着主动,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调整事权、财权的分配,完善体系
  对于公关事务的范围也进行合理的确定,让政府的管理变得更加有效率,而对于市场处理方面的事务要交给专业的企业或者私人;在各级政府部门间依据适宜、受益的原则进行权利的分配,而对于公关实物方面的管理也应该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让管理的效率和受益最大化。另外,在部分需要做事的部门掌握一定的财力,在进行财政资源的分配时要做到科学、公正,这样既可以有效保障各个部门的基本智能支出,又可以有效的调动积极性。
  另外,根据我国实际国情,研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预算制度体系,规范财政资金的审计核算工作。对于预算科目、预算会计都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对于财政的支出要科学、合理的进行细化和分类;同时还应该明确各项指标的要求,提高透明度和科学性。在构建财政法律体系时必须着眼于的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不断深入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财政法律法规,加大执法的力度,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做到有法必依。
  (三)有效监督预算的执行,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为了能够有效的监督管理预算执行效果,必须构建专门的绩效评价部门,并通过明确其具体职责进而落实各个部门绩效指标的制定和评价的监督工作。同时,对于评价的范围、具体流程以及权限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规划,充分的保障评估体系的公平公正[5]。另外,还应该积极促使进行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积极了解并接纳社会公众的公正评价,这样可以确保预算绩效评估体制的全面性、科学性以及多样性。第三,构建预算绩效反馈系统,这样就可以让预算绩效执行的效果和下一年度的预算进行挂钩,有利于强化对于预算的执行效果审核。可以将大量的绩效考核结果和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打造项目专家评价系统,并借力该系统实现后期项目的选择和考核过程。在逐渐深入了解绩效预算管理的特点以及规律后,明确具体操作方式,构建一套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这对于绩效预算的顺利实施提供着强而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绩效预算在实施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能够有效顺利的实施,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的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加强对于绩效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绩效指标体制,继续推动绩效预算的相关实施和管理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真正的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大眾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琳.实施绩效预算的目标与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 (07):221.
  [2]高丹迎.关于实行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创新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 (14):275.
  [3]林丽青.对我国实行绩效预算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9 (02):72.
  [4]刘小聪.关于绩效预算的思考与探索[J].财政科学,2016 (10):112-116.
  [5]夏枫,张泽鹏,刘名儒.对军队绩效预算改革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4 (21):209+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