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航组织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民航管理人才的需求,除传统的民航院校外,部分应用型高校也开始设置民航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是民航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民航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优化应当明确课程目标、突出课程地位,完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民航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优化
一、引言
民航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和先导性行业,近十年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强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民航强国战略的推动下,民航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航空公司,机队规模和客货运输量居世界第四位;海南航空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成为继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后世界第二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国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机场,未来有望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场。各类民航组织的发展带动了对民航管理人才的需求,除传统的民航院校外,部分应用型高校也开始设置航空运输管理、机场运行管理、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民航管理类专业。管理学是民航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民航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的特征
(一)课程性质
民航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等模块。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属于学科基础课程模块或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也是后续多门课程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航空运输管理专业来说,管理学是航空公司运营管理、机场运行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机场运行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管理学是机场净空管理、机场应急管理等课程的先修课程;航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管理学为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专业课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课程设置中,民航安全管理、民航应急管理、民航出入境管理都是管理学课程的后续课程。同时,管理学课程也是航空创新管理、民航礼仪训练等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为专业实习、管理技能综合实训等课程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多所院校开设管理类专业,因此课程内容比较系统、完整和规范。管理学课程内容包括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职能等,其中管理职能是管理学课程的核心内容。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管理理论系统介绍了管理学者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对管理的认识与总结,是管理学课程学习的基础。管理职能介绍了管理学界公认的并广泛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职能,涵盖了战略与决策、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沟通等日常管理的内容,也将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全球化管理等管理领域热点问题纳入其中。
(三)课程资源
管理类专业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类别,虽然专业方向存在差异,但学科基础和主干课程比较统一,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类专业均需开设的课程之一,课程资源建设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管理学教材的选择不仅要依据专业的特征和要求,还要考虑到学生就业与发展的要求,以及教材本身的内容体系和质量。管理类专业的广泛设立为教材提供了多种选择,周三多教授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教材成为多数管理类专业管理学课程选择。由于目前没有专门面向民航管理类专业的编著的管理学教材,因此,航空运输管理、机场运行管理、航空物流管理和民航安全技术管理等专业大多选择使用比较广泛的管理学教材。另外,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管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经管之家等网络资源也为管理学课程教学提供大量素材和资料。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综合评定,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目前,管理学课程评价主要采取过程评价和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过程评价包括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的评定,一般占综合成绩的百分之三十至四十,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考试成绩在课程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不积极、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仍然存在。评价方法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程表现、学习态度以任课教师主观评价为主,作业与考试成绩通过客观评价实现。因此,评价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学生产生不满意感甚至不公平感,进而影响学生管理学课程学的积极性。
三、民航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课程目标,突出课程地位
课程目标是课程开设与实施的依据和参考,课程实施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课程性质与课程定位是明确课程目标的起点,管理学作为学科基础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掌握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一定运用管理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分析的能力,为后续管理类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支撑。同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开始时间,民航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管理学课程要求具备一定的民航基础知识,航空概论或民航概论等课程应当安排在管理学课程之前。另外,部分民航管理专业将管理学设置为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造成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管理学课程可有可无,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部分民航管理专业必须转变“重工科轻管理”的观念,将管理学课程纳入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之中,突出管理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二)完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对管理学课程实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没有出版面向民航管理专业的管理学教材,多数民航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内容选择中往往直接参考通用管理学教材。通用管理学教材民航领域管理的知识相对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作用的发挥。因此,民航公共管理、民航行业管理和民航组织经营管理等民航领域管理相关内容必须纳入教学内容中,而且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同时,可以结合民航管理专业特征编著管理学教材,并利用民航管理专业资料丰富课程资源。中国民用航空网、民航资源网、民航文化传播网等网站以及中国民用航空报、民航管理、空运商务等民航专业期刊报纸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素材,应当将这些资源纳入课程内容之中。另外,针对全媒体时代学生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可以整合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体的资料,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
(三)优化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
管理学与经济学并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兼具理论与实践性,实践的特征更为突出。学生无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知识,如“寻找我身边的管理现象与管理故事”。课程内容中理论知识较多,部分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如“我的旅行计划”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计划的内容与制定过程。案例教学法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选择民航组织包括航空公司、机场的管理实践案例,并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民航强国战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管理学知识,也感悟和体验了民航精神与民航文化。同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民航管理实践的特征采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拟法等的教学方法。另外,民航管理类专业大多与航空公司、机场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了产教融合,管理学课程教学应当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将部分岗位开辟为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现场观摩、跟岗锻炼的机会,更为直观地感悟管理实践,加深对管理学基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杜红平,郭红莲等.高校本科生管理学课程 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2]罗锋,杨望成等.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基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6 (12)
[3]秦童.高校管理學案例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南北桥,2014(8).
作者简介:
周 颖(1981.0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金乡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民航组织经营管理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98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