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安徽省资源型城市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翠平 铜陵学院 柳晓明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模式出现了诸多弊端。本文以铜陵市为例,采用主成分回归的方法,研究制约其产业集聚水平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主成分回归
  
  一、问题的提出
  产业集聚是指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不同类型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它因能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倍受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国际机构的关注。
  资源型城市是随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长期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城市主体资源衰减、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效益低下;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创新能力不足等等。这种现状不利于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宏观目标。
  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煤炭、钢铁和铜的生产基地,有铜陵市、马鞍山市、淮北市、淮南市四大矿产资源型城市。由于这些城市原来只是作为“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产业结构单一,且每市只辖一个县,发展空间不同程度受阻。本文以铜凌市为例进行研究。
  二、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理论及指标设定
  很多学者研究都表明产业的集聚程度都和工业总产值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因此本文用工业总产值作为度量产业集聚的变量。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理论及数据资料的可得性,本文把交通运输、交易成本、城市的发展、人力资源、相关产业支撑、市场需求、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政策因素等作为影响铜陵市工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并分别用城市公路里程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生产总值比重、非农人口的比重、每十万人拥有的大专及以上人口数、大中型工业企业数、人均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流通股本、国有职工比重来表示。
  三、数据来源、处理及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和处理
  数据均来自各年的安徽统计年鉴,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将各指标2001年~2007的年度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方法为: (1)
  其中,是第i年第j个指标的实际值;和是第j个指标的样本均值和标准差。
  2.采用主成分回归的研究方法
  为了避免OLS方法带来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估计各变量的系数。具体步骤为:(1)选取主成分 ,主成分个数m的确定方法为累积方差贡献率>85%。(2)建立主成分模型。(3)构造回归方程,并用OLS方法估计的值。(4)将主成分模型带入回归方程,得到原始变量对Y的影响系数。
  本文利用SAS统计软件做主成分分析,依据主成分个数的确定原则,选取了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0.33%,它们的表达式分别为:
  在将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带入(2)至(4)式得到各主成分的值,并以3个主成分作为自变量,以工业总产值为因变量,用OLS进行估计,得到的回归结果为: (5)
  将的表达式带入(5)并整理得到如下的关系式: (6)
  上式表明各因素对铜陵市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源、城市发展、金融发展、市场需求、对外开放水平、相关产业支撑、交通运输、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因素、交易成本。
  四、政策建议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战略已成为共识,然而铜陵市作为规模较小的城市,人力资源不足、城市和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都决定了它既不是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也不是资金富余地区,因此提高其产业集聚水平应该通过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来实现,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又必须以一个和几个创新基础较好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然后通过中心城市的科学技术扩散来带动铜陵市的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形成“吸收型”技术进步体系。
  参考文献:
  [1]王 玮 方 红:FDI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创新,2008.2
  [2]阮桂海:SAS统计分析实用大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1851.htm